生活中,有的人越過越好,可有些人卻越過越差。
日子越過越差,往往是有原因的。越愛做這3件事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
1
越好面子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
一個人層次越低,越愛面子,因為他們內心充滿了自卑,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
世界從不在乎你的自卑和敏感,它只在乎你的成就。
在你一事無成的時候,別太在乎面子。千萬不要因為臉皮太薄而放棄你正在做的事,這樣的人,一生都逃不出卑微和貧困的牢籠。
李敖有一句名言:
「在公交車上遇到漂亮的女孩,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去追,怕人家拒絕沒有面子,那就證明面子比這個女孩重要,那你就活該錯過。」
人活在世上,要想做成一點什麼事情,難免會經歷一次次失敗,被人一次次拒絕。
如果你一直死抱著自己的面子,那你一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在格拉德維爾的暢銷書《異類》裡,有個天才蘭根的故事。
蘭根擁有195分的超高智商,喜歡研究物理和哲學問題,在相關領域裡,已經花了10多年時間,進行鑽研。
但是,至今為止,蘭根都沒有發表過隻言片語,沒對學術界產生任何影響。
而回顧蘭根的一生,雖然他聰明過人,經歷卻十分坎坷:兩次考進大學,兩次退學,理由都是和學校起了衝突,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
而當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把自己研究多年的理論集結出版時,他又一次表示:「我不想迎合主流出版社的口味」、「我對這些沒興趣。」
實際上,這是出於他的防備心理,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會再一次被別人質疑和拒絕,他選擇了不向別人低頭,把自己和外界隔絕開來。
不做嘗試,就不會失敗,也就不會丟掉面子,永遠保持自己的清高,永遠給自己一種「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願」的錯覺。
愛面子的人,經常活受罪。
小說家莫泊桑在《項鍊》中講過一個關於「面子」的故事。
女主人生活在普通家庭,卻非常熱衷於參加上流社會舉辦的宴會。
沒錢買撐得住場面的服裝和首飾,她就想辦法找朋友借。
有次宴會結束後,她發現借來的鑽石項鍊不小心弄丟了……
為了還債,女主縮衣節食,做了整整10年的苦力才把債務還清。
本來,她可以憑藉正常收入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但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欲望,她最終活生生把自己熬成窮苦人家中的粗暴婦人。
既可悲,又可憐。
《項鍊》中關於面子的故事過去100多年,反觀今天,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絲毫不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越要面子的人,越不會幸福。太在意面子的完美無缺,反而是自增累贅,畫蛇添足。
面子這個東西,有時候你越費盡心思去爭取和挽留,反而什麼都留不住。
作家鄭淵潔曾就說過:太要面子的人,往往大都沒面子。
因為面子一旦與功利性綁定在一起,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被物質刻意、過度包裹和掩飾的面子,容易漏洞百出,最後得到的不是體面,而是虛偽、做作,甚至還會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不管在工作、情感還是生活中,死要面子的人大多落得個「活受罪」的下場;而懂得放下面子的人,往往成了「人生贏家」。
當我們越弱的時候,越容易為了保全面子,而假裝清高,不但錯失了很多機會,也給自己設了很多障礙,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弱。
太愛面子,虛榮心太強,怕別人看不起,怕得不到認可;也源於過高的自我期望,以及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
而層次高的人,都能拋開外界的困擾和別人的眼光,專注修煉內心,專注提升自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
面子本就不應是別人給的,而應該是自己掙的。
實力配不上面子時,越掩蓋,越粉飾,越容易漏洞百出,徹底丟臉。只有當你開始正視自己,揭開傷疤,忘記面子,而專注修煉內功時,你的面子,才會一點點找回。
正如李嘉誠所說:「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邁過「放下面子賺錢」這一關。
一個層次高的人,能放下所謂的面子,去不斷請教、嘗試,哪怕一次次被嘲諷也在所不惜。
因為他們知道,所謂的「丟臉」,往往是難得的成長機會,面子只是小事,成長才是大事。
2
越愛發脾氣的人,福氣越少。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不僅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職場上同事之間,最容易因為一些工作上的小問題發脾氣,並且這些問題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可很多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或者只顧發脾氣,思維只停留在錯的地方,根本就不去想挽救和解決的辦法。
於是你怪我,我怪你,大家互相指責對方,最後事情沒解決,雙方脾氣倒是越來越大。
杜月笙曾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沒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層次越低的人脾氣越大,層次越高的人脾氣往往不大。
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都歸於雙方任意一方脾氣不好,態度不好,不好好說話。
有部分蠻橫不講理的人,他們總以為向別人發了脾氣就能解決問題,甚至是威脅恐嚇,可脾氣大的人,本事卻不大,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總想發脾氣把對方震懾住。
脾氣爆躁的人,經常因別人不合他意或一兩句不遂心願的話,便怒火中燒,當脾氣衝昏了頭腦,他們甚至不辨明是非,就一味地發脾氣。人憤怒的一瞬間,智商就為零。
用嘴傷人,既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真正層次高的人,遇事更加冷靜。
他們懂得控制脾氣,不會讓脾氣左右自己的人生。
脾氣好的人,朋友一定也多,不管是與人合作,還是真心相交,他們都處理得滴水不漏。絕不會因為一時發脾氣丟失大局,也不會不講人情,所以,脾氣好的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有句話說:「暴躁的人的智慧在明天。」
人在生氣的時候,最容易失去理智,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那樣不僅會傷害自己,還傷害別人。
做事不順,因為還是有脾氣。有脾氣,苦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就像胡適說的:「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過於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都德說:「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脾氣不好的人,只會讓人遠離;脾氣好的人,才會讓人靠近。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經常面帶微笑、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僅口碑很好,就連事業和愛情一般也都發展得很順利。而那些在公共場合罵罵咧咧、怒火衝天的人,往往會得不償失。
一個人的命運跟掌控情緒的能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人最難的不是證明自己的對錯,最難的是收穫人心,讓別人打心底承認你是個明智且有修養的人。
但凡層次高的人,都具有一個相同的品格,那就是擁有一個好脾氣。
一個有修養的人,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自己對的時候,給別人退步的空間。
在自己錯的時候,更是要放低姿態,主動認錯,而不是跟別人比誰的聲音大、仗勢高、嗓聲亮。
常言道:「有德即是福,無嗔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無法控制脾氣的人,只會被脾氣控制。
好脾氣,會助力人生;壞脾氣,會拖累人生。
脾氣影響朋友的多少。若總因一點小事發脾氣,怎麼有人敢接近你?壞脾氣,令人遠離,友寡;好脾氣,讓人靠近,友眾。
脾氣影響事業的發展。經常發脾氣的人,無論身處什麼職位,不管人在什麼環境,都不被待見。
沒有一個老闆,喜歡只會發牢騷發脾氣,卻沒有能力的員工。沒有一個員工,喜歡只會大聲訓斥,卻不懂體諒的老闆;工作中發脾氣,影響效率。
一個好脾氣,是你職場道路上的鋪路石,讓你工作順利。
脾氣越溫,福報越深。壞脾氣人人都有,懂得控制才是本事。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發脾氣,它自然讓你過得不如意。
總是為了小事動氣,難免會傷了身體。別讓壞脾氣,阻擋了你的福氣。
沒有人能事事順意,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相處久了難免有摩擦,話說多了難免起爭執。有些只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何必為了它大動肝火,傷了裡子又丟了面子。
有脾氣是本能,沒脾氣才是資本。
有句諺語說:「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有痛著腳趾頭。」
發脾氣,不僅會讓自己不痛快,還會影響自己的福氣。
脾氣越好的人,為自己積攢的福氣也會越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好脾氣的商人會做生意,得到的好處多;好脾氣的老師會教學生,更受到尊敬和愛戴;好脾氣的父母會養孩子,培養的孩子都是人才;好脾氣的鄰裡相處和睦,能夠互相幫助。
女人願意嫁給好脾氣男人,男人願意娶好脾氣老婆,好脾氣的夫妻,才能長長久久,包容習慣到老。不管是為人處世,工作情感,好脾氣都能為你增色加分不少。
在生活中,誰遇到糟心的事,都會有脾氣。
但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自己難受。
人一輩子什麼最重要,不就是事業、家庭、朋友、健康嗎?
你的脾氣好了,福氣自然就多了。
脾氣是性格的體現,脾氣好的人,性格不會差。
人這輩子要想活得好,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懂得控制脾氣,才能控制人生。
別讓脾氣,阻擋了福氣。
3
越愛抱怨的人,運氣越差。
抱怨完全是一種負面情緒,是十足的負能量。
層次高的人,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沒有一種努力會白白浪費,一切自有安排,只要努力了,即便沒有成功,也必然會有另外的收穫。自己不努力,事情失敗了,還要處處抱怨別人,抱怨事情本身,這又有何用呢。
生活實苦,人都是向陽動物,沒有人喜歡聽負能量滿滿的東西。
抱怨多了,被負能量包圍久了,整個人就會失去信心與活力,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愛抱怨的人,內心會越來越陰暗。內心陰暗,就會壞事不斷,好事無緣。
抱怨,是一種心理暗示。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糟。
愛抱怨生活的人,越容易陷入諸事不順的泥沼之中。
習慣抱怨,到最後,都會變成一場災難。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駕著一隻小船,給鄰村的農民送東西。
當時的天氣十分炎熱,為了早點擺脫糟糕的天氣,他匆忙地駕駛小船,想儘快抵達。
就在農夫沿河而下的時候,迎面駛來了一隻小船,而且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
農夫著急地大喊:「讓開!趕緊讓開!你這個白痴,再不讓開就要撞上我了!」
結果,農夫的船果然被撞上了。
他生氣地大罵:「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面,你竟然撞到我船上!」
但當農夫仔細觀察那隻船後,才發現原來是一隻空船。
越抱怨運氣越差,原因就在於此。
你會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並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而你的言語和行為會不斷地表明、強化、鞏固自己的想法。
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
在潛意識裡給自己輸入了「我不行」的心理暗示,抱怨次數多了,勇氣就會相應減退,信心也會消失,在面對挑戰時就會更加無助、手忙腳亂。
生活中總有些跨不過去的溝、過不去的坎。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一次兩次的抱怨就像是負面情緒的一種出口,讓情緒得以紓解。
或許傾訴可以讓我們獲得片刻的安慰,遺憾的是,往往一開口就是滿腹牢騷,負能量扎堆。
抱怨猶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於事無補。
夫妻相互抱怨,感情逐漸變淡;子女對父母抱怨,加深雙方之間的鴻溝;下屬對上司抱怨,上司會欣賞這樣的人嗎?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曾國藩此言恰恰說明,發牢騷要適可而止,不然便會招人嫌棄。
抱怨會吸收巨大的負能量,影響健康和心情。
抱怨,除了讓你的生活變得更難之外,沒有任何意義,而當你學著不再只是抱怨,轉變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去對待生活,你才是真正踏上了走向成功的正軌。
有著抱怨的時間,不如逼自己狠一把,說不定你也成為了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抱怨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消沉,讓別人討厭之外,無一用處。
成功都是從行動得來的,沒有誰的幸福僅靠嘴上的抱怨就能獲得。成功的人不一定都不抱怨,但只會抱怨的人一定無法成功。
自暴自棄的人,只會重複抱怨的無用功,不但浪費時間,也攪得身邊人不得安寧。
改變不了別人,但可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現實,但可改變態度。當你改變的時候,你就是在做自己,做全新的自己,過想過的生活。
層次高的人,懂得正視問題,不驕不躁,用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改變自己的處境。
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與其把時間耗費在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把這些埋怨的力量投身於改變上。
沒有誰願意長期身處責備抱怨之中,但如果問題已經來了,倒不如接受現實,並奮力在這些不幸中鑿開一扇窗,讓陽光透進來,趕走陰霾。
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改變事態,相反,會使問題嚴重化。
很多時候,問題來臨之時,亦是修行之日。
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改變自己;
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把話說得婉轉些。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與其抱怨,不如好好思考,把抱怨變成自省,獲得真正的進步。
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能免於亂糟糟,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