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賭王」與土生葡人:何鴻燊身世背後的族群傳奇

2021-01-11 澎湃新聞

澳門「賭王」何鴻燊去世的消息,一時間佔據了各大新聞的頭條。他當然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有商業傳奇,有愛國義舉,也有四房姨太的「八卦」;甚至一張照片,也可以引出一個族群的傳奇。

何鴻燊與元配夫人黎婉華。何鴻燊是歐亞混血兒,黎婉華是土生葡人。

白人金字塔的底層

在何鴻燊年輕時期的照片中,「混血兒」的特徵尤其明顯。他的確有異國血統,其家族源頭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後期的香港。用「冒險家的樂園」來形容開埠後的香港並不過分,希望在那個混沌初開的地方碰碰運氣的歐西商賈蜂擁而至,與從華南前來「搵快錢」的鄉民不期而遇。猶太裔荷蘭人何仕文(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與華人女性施娣認識同居,生下的孩子起名「何東」、「何福」。何鴻燊就是何福的孫兒。

「賭王」年輕時的照片

何東、何福的外表讓人一看便知為混血兒。「一生下來便失去了中國傳統家族、宗族及鄉裡紐帶和網絡」的歐亞混血人在當時的香港被人稱為「邊緣群體」——原因也很簡單,英國人自恃為文明種族,而在中國人眼裡他們卻只是些「番鬼(佬)」。華洋社會均對「非我族類」嗤之以鼻,不願與對方來往,混血族群被夾在中間,自然處境尷尬。

按照1897年的香港人口統計,像何東家族一樣的歐亞混血人有272人。考慮到當時全香港的「歐美人口」一共只有5500多人,這個數字倒也不容小覷。而且,這五千餘人的「歐美人口」其實也不很「白」,因為其中大約半數是來自澳門的「葡萄牙人」。就連當時的英國政府也將其視為另類:「因不斷與異族通婚,家世嬗變,到他們這一代已很少歐洲血統。」在香港,他們與何東這樣的「歐亞混血兒」其實「同病相憐」。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權力等級中,歐洲白人高居於權力金字塔的上層,而混血族群在最底層。這與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頗有相似之處——在那裡,來自西班牙本土的「半島人」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土生白人(「克裡奧爾人」)反而飽受壓迫,以至於所謂的19世紀初期拉丁美洲革命,其實就是土生白人推翻了「半島人」的統治。

拉丁美洲有「土生白人」,澳門也有「土生葡人」。這個名詞在葡萄牙語中寫作「Filhos da terra」,其意相當於中文裡的「本地人」或「當地人」。澳門華人稱之為「土生人」。有趣的是,葡萄牙本土出身者不被稱為「土生葡人」,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也沒有「土生葡人」,這是一個只屬於澳門的概念,通常指在澳門居住,或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後裔。

西歐勢力進入澳門(16世紀中期),要比進入香港早得多。15世紀葡萄牙人出海遠徵之時,為了減少閒散人員和避免分散男人的精力,國王下令禁止婦女隨船出徵。直到1505年才打破禁令,允許貴族家庭的女性成員隨行。不過,按照16世紀的航海條件和科技水平,從葡萄牙坐船抵達馬六甲海峽以東,少說也需要兩年時間。海上航行風險極大,實際上很少有葡萄牙或歐洲的婦女隨船同行。於是,葡萄牙商人在旅途中常常攜帶男女奴隸,特別是從印度、馬來亞、甚至非洲販賣來的女奴,他們最後往往成了葡萄牙商人的同居夥伴。在這樣的關係中,必定有子女出生。這些子女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得到父母的承認,並由父母為他們洗禮。這便是第一代土生葡人——有一種說法稱第一代澳門土生葡人由「500名葡萄牙人與500名印度和馬來亞婦女通婚而來」。

澳門舊照

對此,早有葡萄牙學者不無感慨地表示:「的確,在東方,凡是葡萄牙人留下過遺蹟之處均產生過十分豐富的基因混合。他們把已十分混雜的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的遺傳本底帶到了那裡,又通過他們的葡萄牙—亞洲混血的子女將亞洲大陸上各種不同的基因帶到了那裡。」

買辦的淵藪

這個奇特的「土生葡人」群體,很可能就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買辦」的最初來源。鴉片戰爭之前,清廷只開放廣州「一口通商」,由於「中土民人與夷人不準私相授受,已為成例嚴禁」,「買辦」就成了洋商必不可少的助手。「買辦」被早期葡萄牙人稱為「comprador」,即採辦者。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傳教士馬禮遜在他的《中國商業指南》裡寫道,「買辦為廣州外國商人的家務管事,也是泊在黃埔的外商船隻上的管事,他們在這兩個場合的職務是一樣的。船上的買辦要供應膳食,僱碼頭伕和苦力,為船主和船員採購所需物品以及做其他類似的工作」。大約1703年,一位名叫漢密爾頓的洋商就說,他被要求從一位「澳門通事」處購買需要的所有補給品。這位通事「說葡萄牙語」,很可能就是一位「土生葡人」。

廣州十三行貿易

所謂「通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翻譯。不難想見,一個「通事」無法包辦貿易過程中的所有口頭交際。因此,用「僑居中國四十年」的美國商人威廉·亨特的話講,「外國人與當地中國佬之間所進行巨額貿易的十分之九,都是通過這一古裡古怪的『洋涇浜英語』去完成的,離了它,您還真是玩不轉」。這種因陋就簡的「洋涇浜英語」不靠譜到什麼地步呢,足可以讓當代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相形見絀。比如,土法上馬的「洋涇浜英語」有一句叫做「my Chin Chin you」,其中的「Chin Chin」其實就是廣州話的「請請」,說英語的外國人聽罷能夠不墮入五裡霧中,委實不易。

就像有人指出得那樣,「洋涇浜嚴重地限制了溝通的範圍,並容易造成誤解。在英國人一方,他常常不得不猜測混淆不清的語言;而在中國人一方,洋涇浜英語的知識不能使他理解英語的細微含義」

(施其樂,《歷史的覺醒:香港社會史論》)

這樣一來,精通中英雙語的「歐亞混血兒」反而有了用武之地。有個說法就是,香港著名的渣甸洋行(怡和洋行)首任買辦蔡星南不諳英語,曾在某次會見渣甸洋行英商班時找小舅子何福充當翻譯。會議上,洋人對何福中英雙語極為流利的能力十分欣賞,並私底下表示願意委任何福為買辦,取代蔡星南。至於何東,起初只在渣甸洋行的不同附屬公司擔任部門助理買辦,後來也不斷擢升,甚至出任位高權重的渣甸洋行總買辦一職。

何東

葡國菜的印記

世事偏偏就是這樣神奇。在香港,何東這樣的歐亞混血兒與「土生葡人」境遇相當,而今天的何鴻燊家族裡也有著「土生葡人」的血脈。何鴻燊早年家道中落,不得已從香港赴澳門謀生。正是在這裡,他結識了自己的元配夫人,有著「澳門第一美人」之稱的一位「土生葡人」,黎婉華(葡萄牙語:Clementina Angela Leitão)。

黎婉華是一位「土生葡人」

話說回來,何東家族雖然有著歐裔血統,但其自我認同卻完全是母系的中國人。這是因為,早期的來港歐洲人恨不得一夜之間就變成百萬富翁,多數人都是25歲左右孤身來港,指望撈到「第一桶金」之後就在30歲左右衣錦還鄉,因此很少考慮攜帶家眷做久居打算。那位何仕文雖然在港居住了十多年(1859-1873),卻也並未與施娣正式結婚。而且,在何仕文拋妻別子離開香港後,何東也是由母親獨力撫養的。所以,何氏家族的家族籍貫跟隨母系,為廣東寶安。與這一現象異曲同工的是,澳門的「土生葡人」,也將澳門,而非遙遠的葡萄牙視為自己的家鄉。

晚清年間曾在德國柏林大學講學的潘飛聲(1858-1934)在1895年及1908年兩次到過澳門,並寫有《澳門雜詩》。其中「白飯晨餐豉與蝦,烏龍尤勝架非茶。發睛黑似吾華種,已見葡萄屬漢家」兩句就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了一個習俗與血統兩者都正在「本土化」的「土生葡人」。

與許多地方一樣,「本土化」首先是從飲食習慣開始的。就像一個西方觀察家注意到的那樣,中西方飲食文化在澳門的交融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以至於「澳門的葡萄牙人常常到中國餐館進餐,而中國人也經常進入葡萄牙餐館。在許多比較小的餐館,人們可以同時預定葡萄牙雞和中式炒麵,許多本地小飯館則以這種方式把各種食物混合起來制飯」。久而久之,「土生葡人」的飲食習慣甚至可以「用筷子吃牛排,用刀叉吃米飯」來形容了。

如今的澳門「葡國菜」與正宗葡萄牙菜相比,相對味濃、而且較鹹。另外,主食方面,澳門的「葡國餐」也較多採用米飯,而正宗葡萄牙餐和其他西餐一樣較多用麵包。在「澳門葡國菜」裡貴為招牌菜的「葡國雞」就有著中國菜的淵源。這道菜香味濃鬱、雞肉鮮嫩可口,通常作為全套「葡國菜」的主菜,與佐餐酒配合則風味更佳。雖然名字裡有「葡國」兩個字,其實只是因為澳門的土生葡人廚師,首創性地融會了中式烹調雞的燒法,融入東南亞的香料,最後用西式烹調的烤法製成,再配以來自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咖喱和椰子,與典型的葡萄牙風味的橄欖等食材,締造出了這款地道的澳門美食。

葡國雞

值得一提的還有「什錦飯」與「燜烤豬肉」。「什錦飯」是一道中西合璧的主食,以番茄汁調味的米飯為主,配以大香腸片、中式火腿、雞肉、葡萄乾、煮熟的雞蛋、土豆和炸麵包乾等。「燜烤豬肉」則採用中國傳統的燒法,將肉煮熟,放在豬油中炸成焦黃,然後澆上胡椒、藏紅花、桂葉和蒜末之類的調料;這些菜餚自然也難以「撇清」與中國菜的關係。

這恰是澳門「葡國菜」的一個縮影。明清年間的澳門因歷史的機緣成為中西飲食文化交匯融合之窗。隨著歷史的變革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澳門「土生葡人」的飲食文化日漸偏離葡萄牙本土,逐漸形成了帶有明顯中西合璧色彩的「澳門葡國菜」。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葡國菜」似乎又是「土生葡人」族群在澳門留下的最為顯著的文化印記。就像何鴻燊家族新生代的歐洲血統越來越淡一樣,如今的「土生葡人」在澳門人口裡的比例不過2%左右。這一族群本身,也正在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彭海鈴:《土生菜:澳門飲食文化的混血兒》,亞洲食學論壇論文集,2011年

李長森:《澳門土生族群研究》,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何鴻燊身世背後的族群傳奇
    澳門「賭王」何鴻燊去世的消息,一時間佔據了各大新聞的頭條。他當然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有商業傳奇,有愛國義舉,也有四房姨太的「八卦」;甚至一張照片,也可以引出一個族群的傳奇。何鴻燊與元配夫人黎婉華。何鴻燊是歐亞混血兒,黎婉華是土生葡人。
  • 賭王何鴻燊傳奇的背後,是髮妻被辜負的一生
    何鴻燊如今已是97歲的高齡,回顧他這傳奇的一生,承受了太多,也擁有了太多,被歌頌,被學習,被議論,卻無法被超越,關於他的四段婚姻以及17個兒女證實了他極大豐富的過往,最近賭王一大家子頻頻闖入大眾視野,何猷君求婚奚夢瑤,疑似已懷孕,竇驍與何超蓮公開戀情,以及原配與各房姨太太的光輝事跡
  • 中國唯一的混血族群:歐洲人後代,卻說著純正的粵語
    他們是中國唯一的混血族群,是歐洲人的後代,遠遠望去,他們有著不同於亞洲人的混血面貌。高鼻大眼的面容,仿佛在證明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然而當他們一開口,流露出的卻是地地道道純正的粵語,如同一個嬰兒在訴說著自己與祖國母親不可割捨的情懷。他們就是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後裔——土生葡人。
  • 「賭王」何鴻燊: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今駕鶴西歸,引發世人悼念
    上圖-何鴻燊與其捐獻的圓明園馬首2020年5月26日,有「澳門賭王」之稱的澳門富商何鴻燊去世,享年98歲。何鴻燊父親是何世光是中英混血兒,家中排行第九(暱稱九爺)。曾祖母是中國廣東寶安縣人施娣,祖母羅絮才,中英混血,母親是冼慶雲,也是中英混血。
  • 賭王何鴻燊今年幾歲了?何鴻燊96歲慶生始末(附個人簡歷)
    11月25日下午,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四房兒子何猷君在微博發布了祝父親生日快樂的微博:「爸爸,今天祝你生日快樂,身體健康,壽比南山。」照片中何鴻燊夫妻二人親密地依偎著,看上去十分恩愛。(北青網娛樂)  相關新聞:  從落魄貴公子到豪門巨富: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傳奇一生  何鴻燊,1921年11月25日生於香港,著名港澳企業家,擁有猶太、荷蘭、英國、中國,多個民族血統,有「澳門賭王」之稱。他是澳門博彩史上權勢最大、獲利最多、名氣最響、在位最長的賭王,澳門人稱他為「無冕總督」。
  • 傳奇:賭王何鴻燊逝世,從《賭城大亨》看看他的傳奇人生
    據香港「東網」報導,當地時間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消息一出,社會各界一片譁然。回顧賭王的一生,何鴻燊於1921年11月25日在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他家庭背景顯赫,是香港商人何東爵士的侄孫。
  • 賭王何鴻燊了,傳奇的生活在周星馳電影中上演
    13時,賭王澳門逝世,享年98歲。前天,有傳言何鴻燊情況危急,他的家人出現在闢謠面前,但事實比對照組的審查要好,一代賭王何鴻燊離開了世界讓他花了很多時間,離開了一地雞毛。何鴻燊的名字是賭王第一次,聽說賭王,我以為何鴻燊是跟房東打春天而打麻將只能移動胡,最重要的是在酒吧裡花錢,騙錢不是豹子就是同花順~後來我才知道這種人是千王,不是賭王。實際上,何鴻燊不擅長賭博,他連很多賭博方法都不會,但他是賭博之王。
  • 何鴻燊沉浮記:賭王生涯中的那些轉折時刻
    如果賭梟葉漢的力邀,何鴻燊會繼續留在香港,和李嘉誠、霍英東等人一樣,成為身家百億級的香港超級富豪。葉漢只剩賭王的空頭銜,但這個空頭銜,何鴻燊也不打算給他。2020年5月26日,「澳門賭王」何鴻燊走完98年的人生歷程,身後留下的,除了5000億財富帝國,還有一世傳奇。
  • 賭城大亨I之新哥傳奇,電影改編自賭王何鴻燊的傳奇一生
    2020年5月26日,賭王何鴻燊去世,享年98歲。這麼大一個熱點,無論如何沒有不蹭之理。但是看到許多媒體無腦給「賭王」洗白,加上愛國和慈善的漂白劑。實在有一些話要說,不吐不快。一個靠賭博發家的資本家,在當時特殊的時代環境下,也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積累財富。
  • 《賭城大亨》系列電影,十港元開局,賭王何鴻燊的傳奇一生
    這兩天,有關賭王何鴻燊離世的話題熱度非常高,賭王的資產和他的四房子女的討論更是火爆,或許有許多年輕的一輩對賭王並不是那麼了解,只是羅列數據來展現賭王這一生的傳奇又過於枯燥,我們不妨通過下面兩部以賭王為原型的電影來了解一下何鴻燊的事跡。
  • 《第一爐香》中的上世紀香港浮華,賭王何鴻燊是張愛玲小說原型?
    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澳門賭王何鴻燊於2020年5月去世,享年98歲。很多人知道《賭城大亨》是以何鴻燊的經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作品,卻不知,這位傳奇大亨或許也是另一部文學作品的原型。這部作品就是張愛玲的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
  • 澳門賭王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 一代傳奇終駕鶴西遊
    賭王何鴻燊去世原標題:港媒曝賭王何鴻燊病逝,享年98歲5月26日,據香港媒體報導,賭王何鴻燊病逝,享年98歲。賭王何鴻燊去世2009年,88歲的賭王何鴻燊於家中跌倒撞傷頭部,之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由於年事已高,康復後的何鴻燊身體已然大不如前。
  •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賭城大亨Ⅰ/Ⅱ》,講述賭王何鴻燊的傳奇
    文|葉縵汀賭王何鴻燊於2020年5月26日去世,享年98歲。賭王的一生充滿傳奇,早年家境優渥,少年家道中落,又遭逢亂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到成為擁有澳門賭場獨家專營權的商業巨頭,其產業養活了澳門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被稱為「賭王」。賭王帥氣多金且風流多情,他曾自述,但凡平生喜好的女人沒有得不到的,但因多情,同樣也不知道怎麼甩掉她們。
  • 馬未都:賭王何鴻燊到底多有錢?看看他在醫院的花費就知道了!
    馬未都:賭王何鴻燊到底多有錢?看看他在醫院的花費就知道了!賭王何鴻燊去世了。他身世顯赫,出生在香港的他是著名的「何東家族」中的一員,家境優渥;他經歷傳奇,家境因戰爭中落,卻憑藉著努力和機遇成功逆襲,成為了澳門博彩業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全澳門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要靠他吃飯,除卻這些,圍繞著賭王的故事層出不窮,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話題當然是:賭王何鴻燊到底有多少錢?
  • 賭王何鴻燊的傳奇情史,劉德華全演活了!
    5月26日,「賭王」何鴻燊去世,享年98歲。他的一生,爭議頗多,無論是事業,愛情婚姻,都非常具有話題性,也十分傳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以何鴻燊為人物原型的系列電影《賭城大亨》,回顧下這位傳奇賭王的一生。《賭城大亨》主要有兩部,分《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和《賭城大亨II之至尊無敵》兩部分,被認為比較完整的講述了賭王傳奇一生,由劉德華、萬梓良、王祖賢、秦沛、李嘉欣等主演,其中劉德華扮演角色賀新的原型正是何鴻燊,而萬梓良扮演的角色,原型是另一位香港大亨霍英東。
  • 以何鴻燊為原型的電影《賭城大亨》,劉德華演繹賭王傳奇一生
    於是向華強在得到賭王何鴻燊的首肯之後,王欣立馬自編自導了《賭城大亨之新歌傳奇》上映後票房1891萬港元。6個月後,《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上映,票房1048萬。為什麼要選何鴻燊為題材,要拍梟雄的傳統故事,香港有的是題材,而當年之所以會選擇何鴻燊為原型拍電影,是因為相比雷諾這種20多年前的風雲人物,李嘉誠和何鴻燊等在世的傳奇更吸引人,觀眾也更熟悉,可看度更高。
  • 賭王何鴻燊大明星劉德華:伯樂與千裡馬的恩情
    98歲的何鴻燊與世長辭,身後的葬禮令吃瓜群眾十分關注,賭王何鴻燊生前的傳奇故事,更是被人津津樂道。 於1992年上映的《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和《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讓人們通過影像了解了賭王何鴻燊的一生。 電影中,男主何新的扮演者,更是由何鴻燊親自選定了彼時年僅31歲的劉德華。
  • 幫助何鴻燊成為賭王,何鴻燊卻把他踢出公司,真正的賭王應該是他
    何鴻燊去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何鴻燊不只是賭王,而且也是一個愛國商人,但是他的一生也曾經毀譽參半,因為畢竟這個世界人無完人。何鴻燊跟葉漢的事情,應該是受到最多爭議的。何鴻燊曾說過,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賭王,因為他自己並不參賭,其實真正精通賭術的賭王應該是葉漢。何鴻燊能夠成為澳門賭王,跟葉漢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然而,兩人後來卻從合作夥伴變成了仇人,一直是針尖對麥芒,最後葉漢離開了澳門,去拉斯維加斯發展。那麼,何鴻燊和葉漢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 世界賭王何鴻燊傳奇一生
    何鴻燊1921年11月25日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港澳企業家,有「澳門賭王」之稱,何世光兒子,在家中排行第九。在少年時代,家庭背景較好,過著富足的生活的何鴻燊並不喜歡上學,學習成績很差,後來家道落沒,在看清世間冷暖後,何鴻燊開始努力讀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香港大學,大學期間,正值抗戰爆發,香港失守,1941年香港大學理科學院肄業後,懷惴十塊錢選擇去澳門,那年他21歲。
  • 用電影看何鴻燊傳奇人生一:《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之賭王崛起史
    因為昨天關於賭王何鴻燊去世的消息,小樹翻看了自己的觀影庫,發現了這兩部關於賭王何鴻燊的電影。《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賭城大亨之至尊無敵》是1992年王晶執導的兩部關於澳門賭王自傳式電影,其中劉德華飾演的角色「賀新」便是原型賭王何鴻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