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由《詩刊》社主辦的2020年青年詩詞創作網絡座談會,通過騰訊會議召開。《詩刊》副主編王冰,《詩刊》編輯部副主任江嵐,《詩刊》編輯韋樹定,以及來自入圍《詩刊》社「青年詩詞榜」的張紫薇、張建東、秦勇、劉如姬、向麗、羅小娟、徐中美、朱思丞、鄭澤帥等12位青年詩人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座談會的主題是:「新時代,努力推進青年詩詞創作的發展與繁榮」。會議由《詩刊》編輯安洪波主持。
《詩刊》主編李少君為本次座談會發來賀詞。他表示,「中華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來,隨著國學熱對詩詞文化的普及,青年一代逐漸成為詩詞創作的生力軍,80後、90後詩詞作者越來越多,《詩刊》社將努力推動這一新時代潮流,為中華詩詞和中華文化復興竭盡全力,再創輝煌。」《詩刊》社編輯部副主任江嵐在會上宣讀了李少君主編的賀詞。
座談會上,《詩刊》社副主編王冰就在新時代我們如何推進青年詩詞創作問題,與青年詩人們進行探討交流。他在講話中說到「本次座談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的指示批示精神,不斷繼承、發揚和推進以詩詞為載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而舉辦的。《詩刊》社一直注重對於青年詩人的培養,不斷挖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優秀青年詩人詩作。今天到會的各位青年詩人,朝氣蓬勃,有很大的創作潛力,是中國詩詞的重要後備力量。希望大家在會後,能夠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適應時代的變化,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創作出更為優秀的詩詞作品,為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的詩詞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加本次座談會的青年詩人,都是2020年5月至今,《詩刊》社「青年詩詞榜」創辦以來獲得月度前三名的詩友。他們在座談會上談了自己的詩詞故事,自己對當代詩詞發展的理解,並對新時代如何推進青年詩詞的創作談了自己的認識。
警察詩人朱思丞在傳統詩詞的當代繼承方面提出要注意時代性和群眾性。重慶詩人秦勇認為新時代詩詞要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追求以「人品」為氣質的詩家風範;要追求以「人愛」為本源的作品現場。一直關注詩教問題的徐中美認為推進青年詩詞創作,既是向傳統致敬,也是為時代留痕。它需要三者協調推進:一要靠文教部門的主導推動;二要靠專業組織的幫帶傳薪。
福建詩人劉如姬在談論新時代詩詞創作時認為,要詩詞以意為先,循律而不拘律;要與時俱進,知古而不泥古;要以平常語道不平常境;求真、求新、求變,實現詩詞創作上的自我突破。羅小娟認為新時代的青年詩人,在直面新事物,書寫這個時代的時候應該注意「真意、真實、真切」這些要素。北京西山詩社執行社長向麗建議詩友把學習優秀傳統詩藝作為必修課,提高學養,為詩詞創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高尚的人格素養。同時,還須正確把握創新標準與時代精神的關係。
工科博士後張紫薇,在她的科研生涯中,經常是在實驗室編程序和改論文。有時候研究遇到了難題,兩三天了依舊沒有思路。於是她會轉入詩詞當中尋找靈感。她認為自己的詩詞創作源泉是在平凡中覓詩意。鄭州大學文學院本科在讀學生張建東從個人創作與社團活動經歷談當代學生詩詞寫作,並希望《詩刊》社和高水平的詩人們能更多地走進校園,為青年校園詩人的發展提供幫助和指導。同樣是高校本科在讀生鄭澤帥的個人創作經歷和張建東頗為相似,他認為90後、00後的詩詞作者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規模相當大的群體,並為我國詩詞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希望《詩刊》社能夠給予青年作者更多交流平臺和發展機會。
最後,每位與會青年詩人朗誦了一首自己的詩詞作品。
近年來,《詩刊》社不斷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以此推進中國詩詞的發展與繁榮,本次青年詩詞網絡座談會,就是《詩刊》社在融媒體直播平臺舉辦詩詞網絡研討的又一次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