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左「旋」,地道右「轉」

2020-08-28 字中乾坤

天旋地轉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為什麼只能說天旋和地轉而不能反著說天轉和地旋呢?

這是因為「旋」和「轉」表達的含義不同。「旋」的本義是打仗獲勝後,回營時來回舞動軍旗。「旋」經常與那個表示獲勝回營時擊鼓奏樂的「凱」字構成一個詞:凱旋。

「轉」的本義是紡紗使用的轉輪,指的是一個輪子圍繞著一個軸快速的轉動。

旋和轉,雖然都有轉動的意思,但是轉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旋,是一面旗幟在舉旗者的舞動下圍繞著舉旗者在運動。如果說舉旗者是A,旗幟是B,則是B圍繞著A在做圓圈運動。

轉,則是輪子自己圍繞著自己的一個軸在做圓圈運動,是自己在運動。


古人站在地球上仰觀天,感覺地球好像是靜止不動的,而以日月五星為代表的天體仿佛在圍繞著地球從左向右在運動,於是就把天體的運動稱為「天道左旋」,所以天道是順時針的。

從反向的角度看,假設天是不動的,那麼地球就好像是自己在轉動著,這樣才有了晝夜之分。於是,就把地球的自傳運動稱為「地道右轉」,所以地道是逆時針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運動場上跑步都是沿著逆時針的方向跑的原因。

現在旋轉二字經常合起來表示轉動,似乎已經不分彼此了,但是在說到天旋地轉時仍然不能把旋轉二字通用。因為天旋地轉,畢竟蘊含「天道左旋,地道右轉」的深刻道理。

相關焦點

  • 看圖學易:伏羲八卦圖裡什麼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1、天道:宇宙空間,以及世界萬物運行的終極規則。2、地道:在天道駕馭下,世界萬物運行的一般規則。天道具有開創性,地道負責具體實施。天道就像父親,創業賺錢;地道就像母親,呵護兒女,理財持家,看門守戶。表面上,地道的影響力大於天道,實質上則是缺一不可。
  •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物候學定位機理
    古代曆法學和中醫學運氣學說中都是遵從「吉禮從左向右旋轉,順應天道,以利國本」,然而現代人知道其中原理者卻寥寥無幾,現在講解「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原理如下:其一,視周期曆法模型:地球自西向東旋轉,站在地球上的人向上觀察日月視周期運動就出現自動向西的運動就是「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而相對地球表面就是「地道尚右,水道東流」,也就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觀測者就處於「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中間位置,即「人道尚中」。
  • 左是誰的左,右是誰的右?
    左是誰的左,右是誰的右?傳言倉頡造字,曾引發「天雨粟,鬼夜哭」,場面之恐怖可想而知。但眾所周知,漢字是在數千年的漫長過程中逐漸形成體系的,而非因某人的努力在朝夕間一蹴而就。當然,在此期間更是未曾有過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異常發生。
  • 男左女右習俗的來歷
    中華文化圈裡普遍流行男左女右的習俗。關於這種習俗的起源,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 陰陽龍水之左旋在旋相配法
    無論左水倒右還是右水倒左,都需要水形彎環朝拜,柔和,收納得法。要對宅地穴場有依戀之勢,忌直射背棄之形象,來水方天門要喜開,去水方地戶要關鎖,水明來暗去為穴地收納之上吉。4、依水立向的簡便之法左水倒右陽水局,立正旺向,自旺向,水歸乙辛丁癸正庫而去。右水倒左為陰水局,立正生,自生向,水歸乙辛丁癸正東而去。而右水倒左立正養向,左水倒右應立正墓向,水必須歸乾坤艮巽絕位而去。於是尚有變局二向,遇右水倒左,絕方立向,叫絕處逢生,立生向,水歸甲庚丙壬沐浴方而去,遇左水倒右,死方立向,為化死之生旺,變旺向,水便歸乙辛丁癸衰方而去矣。
  • 「男左女右」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男左女右」有什麼來歷? 在我國,「男左女右」的說法源自我國傳統哲學,是傳統文化本身,即陰陽五行的一部分。 同時,陰陽也是萬物變化的基本規律(所謂天道)。 比如,董仲舒就說,「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也說,「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 履卦:上九爻「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解析;天道曰祥,禮順祥曰吉
    「㫃」是旗幟飄揚的樣子;「疋」是「足」,即人足,代指人;「旋」的意思是人在旗幟下,隨著指揮的旗幟而旋轉;或者說旗幟在揮舞走動,人們也跟著走動。「旋」字體現了人總是緊跟著旗幟走,即聽從旗幟的指揮的意思。因為「旋」是指旗幟轉動,人也跟著轉動,所以「旋」便引申出「周旋」、「旋轉」的意思。在古籍中「旋」、「還」可互通。
  • 履卦:上九爻「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解析;天道曰祥,禮順祥曰吉
    「」是旗幟飄揚的樣子;「疋」是「足」,即人足,代指人;「旋」的意思是人在旗幟下,隨著指揮的旗幟而旋轉;或者說旗幟在揮舞走動,人們也跟著走動。「旋」字體現了人總是緊跟著旗幟走,即聽從旗幟的指揮的意思。因為「旋」是指旗幟轉動,人也跟著轉動,所以「旋」便引申出「周旋」、「旋轉」的意思。在古籍中「旋」、「還」可互通。睘:[qióng],同「瞏」[qióng],是「瞏」的俗省字。
  •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古人如何知道天地旋轉的?易經藏了多少秘密
    三千大道旋向,正宗旋向!古代人如何知道新天地轉動的?周易八卦藏了是多少密秘學習易經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表述,那便是「三千大道旋向,正宗旋向」,而且這也是學習易經的基本知識。什麼是三千大道旋向正宗旋向以天幹地支為太頂點,十二地支以逆向行駛的線路緊緊圍繞著天幹地支轉(正宗旋向)。以太陽光為管理中心,地球上自東向西(從右至左)緊緊圍繞著太陽公轉。
  • 天道酬勤,地道厚德,人道是什麼?
    即:三橫一豎,就是一個「王」字,三橫分別代表天道、地道、人道。真正的「王」,能夠同時貫通天道、地道、人道,能夠讓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發展。一個人,能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則可內聖外王!那麼,何為天道?何為地道?何為人道呢?第一:天道酬勤《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寶寶頭頂「一個旋橫,兩個旋愣,三個旋打架不要命」是真的嗎?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會聽上一輩的人說過這樣的話:一旋橫,二旋寧,三旋打架不要命。一旋好,二旋壞!尤其是頭頂不止一個旋的朋友肯定從小到大身邊一直會有這樣的聲音。不過,老人們也說,這也要看旋長到了那裡,都在頭頂上就是聰明,有的頭頂上一個,另一個長在別的地方,比如額頭髮跡上,老人們說這樣的人脾氣倔。再如兩個旋的孩子聰明,三個旋的孩子難管不受控制。
  • 「左」和「右」
    古人視「右」為上,視「左」為下,唐代稱貴族為「右族」,被貶降職的人,稱為「左遷」。清代以前,凡朝官班次皆以文職居左,武職居右,故稱武官為「右列」。  在軍隊,則視「左」為大,為正,「右」為小、為副。軍功章則佩戴在軍上衣的「左上方」,值勤袖章也戴在「左」手臂。
  • 蜜蠟手串戴左還是右?左進右出是亙古不變的中國傳統氣法!
    佛家推崇「右」從「左與右」的角度看,佛家其實是推崇>「右」的,有右繞佛塔、佛像的規則,轉經筒正確的旋轉方向就是右轉,佛經裡常講的「繞佛三匝,卻立一面」,指的就是繞佛的規矩。文玩手串常佩戴在左手上是源自氣功的「左進右出」的說法,佩戴在左手上可以吸收手串珠子上面蘊含的正能量。
  • 王陽明的三句話,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他用三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悟,去踐行。1以天之道做事《周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亁象徵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剛毅堅卓,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
  • 王陽明的三句話,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他用三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悟,去踐行。亁象徵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剛毅堅卓,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越是困難時,越要向前行。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天道的自強精神。
  • 《易經》:天道剛健,地道寬厚,人道中庸
    天道剛健、地道寬厚、人道中庸。滲透進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裡。 天道剛健乾卦講的是上天之道、上天之德。天道的根本,就是不假外物、剛健不屈。《易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的精髓,正是在於告訴後人如何效法天道的德行,勉勵後人如天道般剛健,勇往直前、自強不息。《荀子·天論》有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從天的角度來看,萬物運行自有其規律,這種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在天人關係上,荀子亦反對鬼神之說。不假託於天命,不依賴於外物,做自己的「擺渡人」。
  • 綜述:《道德經》裡的「三道」:天道、地道、人道
    通讀《道德經》後,發現老子所謂的道,共三個維度,即天道、地道、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地道、人道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約束、相互制衡。對地道而言,天道即颳風下雨、鬥轉星移、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孟子言,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對人而言,天道即命也!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提出,活到四十仍不相信命,只能說明悟性太差。古人云:「盡人事,聽天命。」人生一輩子,要相信天道,遵守天道,正如《道德經》第七十九章所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意思是說天道不分親疏,經常眷顧順應天道的人!
  • 天道· 地道 · 人道
    天道——自強不息中國頂尖的高校,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上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就像太陽一樣,不知疲倦的發光發熱,東升西落,從不偷懶;像心臟一般,我們的心血管向全身輸送,飽含養分和氧氣的血液,每一年,
  • 男「左」女「右」
    「左」「右」的本義是「佐」「佑」,「佐」為輔,「佑」為主。因此,古人以右為貴。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有趣的是國際禮儀上也通用右為貴的標準。主賓會談時,站在觀察者的角度看,主人坐在右邊。中國古時候的房子都是面南背北,古人請客時,主人坐在右邊,站在入門處觀看,主人就是坐在東邊。所以請客又被稱為做東,請客的主人又被稱為東道主。
  • 尚「左」逞強,天不佑之
    「左」「右」在代表方位之前,其本義是「佐」和「佑」。順序是先「佑」後「佐」。「佑」與「佐」描述的是做事情完整的流程。「左」與「右」二字上面的「一橫一撇」是手的象形,代表著手。「右」表示手在「口」上,「左」表示手抓「工」具。人類在初民時代,人的主體意識尚未覺醒。人總是覺得自己是與神在一起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要與神溝通,獲得神靈的啟示之後才能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