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美術館有安撫人心的職能,英國國家美術館是這樣做的

2020-09-05 藝術商業

日常的簡單問候往往隱含著人與人之間的牽掛和期盼。「別來無恙」是《藝術商業》策劃的線上欄目,我們會持續同文化與商業領域的重要嘉賓展開對話。
如何應對當下的生活?如何在變動中贏得挑戰?相信這是每一個身處危機中的人都無法迴避的命題。
英國國家美術館重新開館後,我們邀請到美術館的藏品和研究部主任Caroline Campbell,與我們分享了她這段時間的思考,以及美術館之後的相關計劃。

Caroline Campbell,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和研究部主任

受到疫情影響,觀眾、藝術家和藝術機構之間的對話閉環被破壞,觀眾暫時退回到從前單一的信息接收方位置。人們只能繼續被動地閱讀作品,幾乎難以與閉環中其他兩個組成者主動交流對話。

在特殊時期中,由於公共教育的職責屬性,修復三方閉環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在了機構的肩上。如何利用相關載體媒介呈現藝術作品和項目,並在此基礎上精準地向觀眾釋義從而產生互動,這已然成為全球文化行業時下最重要的議題。藝術館的「在線項目」或成為新常態。

英國國家美術館

英國國家美術館歷史悠久,亦是歐洲藝術行業內的傳統標杆之一。在英國封鎖期間,它迅速開啟應急模式,例如製作大量相關視頻並活躍於社交媒體上,與公眾互動極好,被行業內外稱頌;在英國解封之後,它成為六大公共機構中第一家重新對公眾開放的場館,承擔了撫慰人心的重要職責。

身為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和研究部主任的 Caroline Campbell,除了是美術館領導團隊的重要人物外,也是英國權威的藝術史學家。她將從自身出發,結合學術與管理的角度,為我們講述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機構工作的常態。

AB=《藝術商業》
Caroline=Caroline Campbell


AB :最近的這幾個月中,您的工作進展如何?

Caroline: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都在家辦公,並與館內同事和業內同僚保持著密切聯繫。工作內容除了為疫情後國家美術館的重開做些準備,也需要處理一些館方的數字媒體事務。除此之外還下了些功夫在籌備大量美術館未來的新項目上,這些包括了特殊展覽以及常設陳列等。

英國國家美術館

AB :作為歷史學家的您,和以往相比最直觀感受到的顯著變化是什麼?

Caroline:作為歷史學家,我很難在這個階段回答這個問題。事件剛剛發生,沒有足夠時間去沉澱,讓我們獲得足夠的思考要素,所以無法判斷其走向。但我認為,當下這個特殊時間點滋生甚至激化了社會各個層面中曾經存在的矛盾,尤其體現在文化和經濟方面。在這裡我想強調一下,「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黑人平權運動和刻不容緩的氣候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AB :這場疫情所造成的全世界範圍停擺,其深度和廣度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您覺得疫情映照出現代社會組織結構中哪些過去時代所沒有的特徵?

Caroline:我們當下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中,新聞、事件和變化在世界各地傳播的速度是空前的。我認為即使被隔離在家,也能強烈感知到這些。你看這次疫情傳播之廣、之迅速也強有力地說明了所有人之間的近距離和緊密關聯。

英國國家美術館館內的「社交距離」提醒標示

AB:您認為藝術在非常時期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Caroline:人類的關鍵在於創造。我認為,面對重大事件來臨,人們會探索藝術來尋求慰藉、靈感和互動。在此期間,國家美術館和其他機構雖然已經關閉,但數據顯示人們依然樂於在線瀏覽我們的優秀藏品。藝術提醒我們,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先人們也曾歷經如此這般的艱難。像我們一樣,他們也曾面臨重要審判和突發意外。但令人鼓舞和安慰的是,他們也最終斬荊披棘地找尋到了一條出路。

重開後的國家美術館正迎接第一批客人

AB:作為一個生活和工作長期都與博物館掛鈎的人,藝術機構的暫時性關閉對我們影響很大。自英國和歐洲封鎖以來,我一直在關注其間各大藝術機構的在線活躍情況與解封後的機構開放步驟。看到國家美術館重開,實在太開心了。想了解一下國家美術館作為解封後重開的第一家博物館,重開後情況如何?遇到了什麼樣的新挑戰嗎?

Caroline:我們很高興國家美術館終於在閉館111天後得以重開,並且可以安全地將訪客帶回美術館之中讓人繼續享受佳作。再次在展廳中見到訪客的感覺真的太好了!我為同事們以及大家合力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看著大家駐足於美好的空間中欣賞偉大的藝術品,仿佛能感同身受他們由此獲得的療愈與幸福。

如其他每個博物館和美術館一樣,國家美術館當下既面臨著挑戰,也存在著機遇。展望未來,我們將需要重新審查機構的財務模型。而從我個人的感受來看,包括了以下幾點:首先,館方需要更加明確的發展目標;其次,還需要仔細考慮館內的常設展覽和特殊展覽之間的關係;同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展館本身分別與本地觀眾和國際觀眾的互動方式。

可以說,經過這段時間之後,我們已經成為一座24小時開放的美術館。往後也希望延續封鎖期間的習慣吧,繼續製作豐富有趣的在線內容。

國家美術館展廳內景

AB:國家美術館會有針對疫情進行相關展期調整嗎?在封鎖前3天,正值「提香回顧展」開幕,我了解到國家美術館2020年的重頭戲,同時也是英國2020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因此重開後部分公眾想要預約購票,發現最早的觀展時間也要到一個月之後了。

Caroline:自重新開放以來,參觀美術館和提香展覽的需求量確實很大,而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控制觀展人數。為了平衡需求,館方最後決定每天延遲兩個小時閉館。這也將使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提香的精彩作品,我們已將展期延長至2021年1月17日。

提香回顧展的入口

AB:接下來還會有一些受疫情影響的展覽重新對公眾開放嗎?


Caroline:Artemisia Gentileschi 的回顧展是2020年的另一個重頭戲,展覽同樣備受期待。展覽將會在10月3日對公眾開放。它將梳理藝術家動蕩的一生,展示她的生活和創作經歷。Artemisia 在我心目中是個人英雄一般的存在。她出生於1539年,距今有400多年,一生飽受屈辱卻堅強面對磨難,最終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藝術家之一。我個人對於本次展覽是十分激動的,並且我還認為,從策展層面說,展覽會與公眾有很好的互動。

Artemisia Gentileschi 彈奏魯特琴的自畫像

AB :在疫情封鎖期間,公眾通過國家美術館的在線平臺來了解展覽相關信息。在未來幾年中,國家美術館是否有籌備相關預防性的計劃呢?比如緊急措施?會有更多的在線互動嗎?

Caroline:在疫情期間,國家美術館已然成為一座的「數字博物館」。我們館的同事們投入了大量精力開發在線內容,例如「策展觀點」(Curated Look)、「五分鐘的冥想」(5-Minute Meditation)和「製作與創作」(Make and Create series)系列。館內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在家中拍攝和錄製這些內容。當然,如之前提到的,後疫情時期我們也將繼續進行這些在線活動,因為我們意識到,這是讓人們與藝術聯繫的絕妙方式。對比來參觀博物館這種實地體驗,在線活動為觀眾與機構提供了精彩而新穎的互動方式。


特約撰稿

Misi Liu

歐洲藝術行業資深從業人員、藝評撰稿人。在過去10多年中曾為英國多家藝術機構工作,其中包括國家美術館、皇家藝術研究院、泰特美術館、雅山畫廊、華語視像藝術節和BAHC Advisory等。現工作生活於倫敦和巴黎。

藝術商業編輯部

編輯:凡琳

圖:英國國家美術館

相關焦點

  • 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為疫情隔離期後倫敦首個重新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為疫情隔離期後倫敦首個重新開放的大型博物館,將於7月8日重開營業。重開後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將展出經過兩年修繕後的館內最大展廳,以及近期收藏的三幅作品。凡·代克的著名作品《馬背上的查理一世》也將在修復後重新與人們見面。
  • 英國國家美術館即將對公眾開放
    本文轉自【新華網】; 7月4日,參觀者佩戴口罩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媒體開放日上參觀。 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關閉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將於7月8日重新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開門迎客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
  • 倫敦行︱英國國家美術館
    但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卻在國內極少介紹,與之齊名的巴黎羅浮宮、奧塞美術館、梵蒂岡博物館、荷蘭凡·高博物館等歐洲的美術館作品在國內許多的出版物上都刊登過,唯獨英國國家美術館作品罕有介紹。英國國家美術館分東南西北四個側翼而設展廳,迷宮似的展廳展出的作品按年代順序區分,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有達·文西著名的《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炭筆素描、有拉斐爾
  • 英國國家美術館即將對公眾開放
    7月4日,參觀者佩戴口罩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媒體開放日上參觀。 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關閉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將於7月8日重新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開門迎客的博物館、美術館。
  • 走進英國國家美術館
    成立:1824年 4月,英國下議院銀行家約翰·朱利葉斯·安格施泰因(John Julius Angerstein)手裡高價購買了38張畫作,放在他位於帕爾梅爾街100號的宅邸中供人欣賞。由於這座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前身規模實在太小,還遭到了當時媒體的嘲笑。
  • 英國國家美術館與當代藝術
    秉承偉大的英國肖像畫家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的想法,當代藝術家需要了解過去的偉大作品,才能獲得靈感來創造自己的作品。   以美術館最早的其中一幅收藏——克羅德·洛蘭的《示巴女王登陸》為例。克羅德·洛蘭是17世紀主要活動在義大利的法國畫家,擅長風景和光線處理。他的一些作品從早期開始就成為畫廊的收藏,並被英國許多藝術家學習與研究。
  • 疫情過後,前往雲端的英國國家美術館體驗館 讓藝術治癒一夏吧
    原標題:疫情過後,前往雲端的英國國家美術館體驗館讓藝術治癒一夏吧疫情期間感受過村口大喇叭的斥聲呼喊感動於默默無聲的愛心傳遞見證了逆行者們為戰疫而拼搏的偉大當九省通衢重現生機的那刻意味著我們終於迎來了春暖花開
  • 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繪畫作品
    (The National Gallery,又譯為國家藝廊),是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正北方向,相當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北方向的故宮博物院。1997年時與泰特美術館交換60幅作品,使得國家藝廊的畫藏集中以1260年至1900年間的作品為主,泰特美術館則偏向1900年後的繪畫。
  • 文夏:也談美術館的基本職能
    沒有藝術意識又何來談教育已經有很多美術館意識到了公共教育作為美術館的一個基本職能的重要性,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公共教育的嘗試,當下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自主開發的課程和講座,多由美術館的公教部門設計方案和聯繫授課教師,這種類型有其人員基礎和美術館的運營理念基礎,課程內容多針對更為專業的群體。
  • 超人氣美術館系列||英國·國家美術館
    下面咱們便一起來了解下世界著名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又譯為國家藝廊,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國家美術館又稱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是一座由政府出資建設的白手起家式的美術館,是一座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館藏2600餘幅。
  • 英國國家美術館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重新開門迎客場館!
    當地時間2020年7月8日,英國倫敦,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關閉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當日重新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開門迎客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7月8日,英國倫敦,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關閉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當日重新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開門迎客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7月8日,英國倫敦,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關閉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當日重新對公眾開放,成為倫敦首批開門迎客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安全距離。
  • 對標國家一級美術館鄭州美術館 新館「劇透」來啦
    六大展覽「大咖」雲集美術館,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標誌和文化設施,肩負著積累國家文化藝術財富、傳承地方文化藝術的重任。作為鄭州市文化惠民的重要工程之一,鄭州美術館新館將會有哪些展覽亮相?據鄭州美術館新館任姓工作人員介紹,開放後的首批展覽級別非常高,目前正在各個展廳布展,其中,既有畫展、書法展,還有來自西泠印社、河南印社珍藏的展覽,「我姥爺以前也從事繪畫行業,現在90多歲了,聽說有這麼多展覽,特別激動,讓我一定要帶他來看看。」
  • 英國國家美術館:訪客量恢復緩慢,10月將展阿爾泰米西婭
    疫情之後,美術館如何突破傳統「觀看」方式,開闢線上呈現的新途徑?而在面對疫情的變化與挑戰,美術館的訪客量會產生怎麼樣的變化?隨著歐洲地區疫情的緩和,英國國家美術館於7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也是倫敦重新開放的第一家大型藝術機構。
  • 英國國家美術館庚斯博羅《清晨散步》 修復完畢
    原標題:英國國家美術館庚斯博羅《清晨散步》 修復完畢   Thomas Gainsborough《清晨散步》(The Morning Walk)   英國國家美術館近日宣布,完成對3月18日遭破壞油畫《清晨散步》(The Morning Walk)的修復工作,這幅油畫由18世紀英國畫家託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創作於1785年。
  • 「疫情後的美術館」研討寫作計劃 | 紐約美術館的線上化對未來藝術教育的啟發
    「疫情後的美術館」研討寫作計劃隨著COVID-19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宣布關閉展廳,但並未停止向公眾傳達藝術訊息的職責,紛紛將視野調轉至在線方式,虛擬展覽、網絡直播、社交媒體互動……往日的補足性傳播方案在此刻成為最重要的手段,進一步催化了傳統美術館與網際網路和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也由此帶來了對「美術館」全新形態的討論,以藏品與空間為核心的美術館或許以此為契機
  • 英國國家美術館重新開放 多年前名畫盜竊奇案再引熱議
    本月上旬,因疫情閉館長達100多天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終於結束了「史上最長閉館期」,重新面對公眾開放。在重新開放後展出的畫作中,一幅出自西班牙繪畫大師弗朗西斯科·戈雅的《惠靈頓公爵肖像》,意外地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與熱議。
  • 在英國國家美術館來一場視覺的盛宴
    走進美術館,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即使不懂繪畫的人,也能感覺受到了藝術的薰陶和心靈的洗禮。英國國家美術館位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建立於1824年,當時只有38幅藏畫。現在已經收藏了2300多件從13世紀到20世紀初的歐洲各國的繪畫作品,不僅藏有大名鼎鼎的梵谷《向日葵》和莫奈《睡蓮》,還包括許多知名大師的經典傑作,讓人目不暇接,大飽眼福。
  • 對標國家一級美術館!鄭州美術館新館「劇透」來啦
    六大展覽「大咖」雲集  美術館,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標誌和文化設施,肩負著積累國家文化藝術財富、傳承地方文化藝術的重任。作為鄭州市文化惠民的重要工程之一,鄭州美術館新館將會有哪些展覽亮相?  據鄭州美術館新館任姓工作人員介紹,開放後的首批展覽級別非常高,目前正在各個展廳布展,其中,既有畫展、書法展,還有來自西泠印社、河南印社珍藏的展覽,「我姥爺以前也從事繪畫行業,現在90多歲了,聽說有這麼多展覽,特別激動,讓我一定要帶他來看看。」
  • 一起走進倫敦市中心的國家美術館
    倫敦的美術館數不勝數,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最多的城市,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國家肖像館、泰特現代美術館,這些世界聞名耳熟能詳的地方,讓每一個喜愛藝術的人心生嚮往。這些館藏作品見證了世界文明、文化的發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這次就帶大家走進位於倫敦市中心的The National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
  • 「雲端的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在深圳開幕
    10月21日,由深圳壹點光明及深圳 Free Sky 雲際觀光層攜手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共同出品的「雲端的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在平安金融中心116層 Free Sky 雲際觀光層盛大開幕,英國國家美術館中30餘件具有代表性的館藏官方復刻品登陸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