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刀之「打刀」、「太刀」與「肋差」

2021-01-14 龍泉寶劍


太刀和打刀(也就是現在日本刀劍界所說的「刀」),說到底其實是日本刀發展歷程中出現的不同形態。 

太刀(Tachi)專為騎兵戰而設計。一般較「刀」為長,刀身弧度(「反」)較大。太刀沒有硬性規定的佩戴方式。不過為了方便騎兵抽刀砍殺地面上的敵兵,太刀一般都是以邊鋒朝下的方式佩戴,並吊在腰帶以下。而打刀或者說刀(Katana)專為步兵戰而設計,一般比太刀短,刀身的弧度也較平直。為求達到最快的拔刀速度,傳統上「刀」都是以邊鋒朝上的方式佩戴,刀鞘插在腰帶裡。 

但是,單純從長度來區分的話,打刀與太刀並不容易區別。雖然一般來說,太刀比打刀要長,可是也不排除有例外。但是打刀與太刀是有明顯區別的,那就是刀的銘文的所在側不一樣。通常帶刀時,刀銘應當向著外側,此時,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則是太刀了。(見上圖)。 

武器的發展變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特別的軍事需求。打刀代替太刀也是因為時代的需求。 

在古墳時代到奈良時代,一直到平安時代之前(古墳時代——707年),日本刀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弧度,而是直刀的樣式,利於步戰。因為當時無論政治制度、科學技術還是文化藝術都深受天朝影響,刀劍製作技術自然也不例外。這段歷史可以從日本正倉院館藏的直刀裡得到印證。當時唐朝出口到日本的刀劍稱為「唐大刀」,而日本山寨的刀劍稱為「唐樣大刀」。 

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當時處於武士擴權時期,戰鬥方式主要由步戰改為馬戰,直刀在騎馬戰鬥中使用起來並不方便,於是日本刀由直刀逐步改變為刃長較長的彎刀,也就是「太刀」。當時武士出徵所需要的刀劍、弓矢、馬具大多都是自備。基於適合自己使用的出發點考慮,刀劍等武具都是量身定做的。為了彰顯格調,武士們無不盡力追求儘量完美的作品。同時由於騎兵馬戰的流行,造型適合劈砍的彎形刀刃應運而生,刀刃造形由直刀時代的切刃造進入鎬造時代。現存的平安期刀劍絕大多數是太刀。太刀的切先橫手處寬度大約是刀柄的一半,先幅和元幅寬窄比例懸殊,弧度高腰反,切先小帽子,刃文多為直刃。 

之後經由鎌倉、室町,直到江戶時代,為了適應劍術決鬥的需要,出現了比太刀更為輕便的打刀(簡稱「刀」)。特別是在室町時代,戰爭方式由原來的騎兵戰逐漸演變成步兵集團戰,隨著這一過度,太刀刃長太長、弧度大的特點不便於步戰,於是刀刃彎弧縮小、刀刃向上插在腰間的打刀樣式開始盛行。由於講究拔刀的迅速方便,打刀長度大多二尺一、二寸左右。 

這裡順便說說日本刀的寸法,也就是指刀的刀刃長度。說寸法的時候並沒有將刀柄長度包括在內。一般來說,刃長30CM以下的就是短刀,脅差的長度在30~60CM之間,超過60CM的,就是打刀或太刀了。即使是比較長的太刀,刃長也不會超過80CM,換算成寸法的話,即是不會超過二尺六寸六分。 

打刀與太刀的銘文的所在側不一樣。通常帶刀時,刀銘應當向外,此時,若刀刃向上,就是打刀;若刀刃向下,則是太刀了。



龍泉寶劍

微信號:longquanbj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萬裡橫戈探虎穴, 三杯拔劍舞龍泉」【名刀、名劍、名兵器】、【刀劍知識】、【解密鑄劍工藝】、【對話工藝師】、【強悍性能測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日本刀——打刀與太刀的區別 | 留刀 一座江湖
    在日本刀當中,最常見的兩種刀是打刀和太刀,它們外形比較接近,所以有時候區分起來會有點麻煩。當然我這裡指的是比較常規的太刀和打刀,如果是大太刀野太刀甚至巨型太刀的話,那就很好區分了。在日本彌彥神社,收藏有一把總長377釐米的太刀,被稱為日本國寶,這種長度基本上一看就知道是太刀,但這種太刀一般不是用來上戰場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寺廟祭品,有的甚至能到五六米長,需要幾個人來抬著。但上戰場的那種太刀就沒這麼誇張了,它雖然從平均尺寸上來看還是比打刀要長,但其實也就幾寸的差距,更何況還有那種比較短的太刀和比較長的打刀,肉眼很難區分。
  • 每日兵器:日本刀的分類——太刀與打刀究竟有何區別
    另外太刀的刀銘(工匠銘)一般刻在(以右手持刀刀尖向上刀刃向前看的話)刀的右側,打刀則相反,這也是區分兩者的特徵之一(也有例外,比如有的刀匠不管太刀打刀一律刻太刀銘)。),打刀的出現始於日本南北朝末期,比太刀晚了很多,而廣泛的應用則是從室町中期開始。
  • 日本山口組頭目專用—千鳥紋太刀
    太刀是日本武士刀的一種,除了太刀之外還有大太刀、小太刀、打刀、肋差等太刀的主要特點就是刀尖到刀柄的彎曲度,和打刀的直把比弧度很大。
  • 《黑暗之魂3》太刀類武器背景及用法科普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黑暗之魂3》太刀類武器背景及用法科普,告訴大家怎麼用好太刀,希望大家喜歡。... 《黑暗之魂3》太刀類武器很多玩家覺得無論是出招還是戰技方面都非常的炫酷,但是實用性不高,那麼真的如此嗎?
  • 還總說日本刀仿製唐刀?太刀、打刀分類看這裡
    無論在影視、動漫還是遊戲中,日本人都在竭盡全力向世人展示日本刀的獨特魅力。但因為眾聲喧譁,坊間也對於日本刀有著不少的誤解。本文就以太刀來說說日本的特色和一些概念。 日本的「刀」與國內的「刀」所指並不相同,日本刀主要分為太刀、打刀、脅差(中刀)、短刀、薙刀幾大類(學術上的細化更多,甚至包括鉾和槍這樣的長柄武器),其中打刀數量最多;而太刀最為出名,也是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刀」的第一印象。直到現在各類日本刀,依然出現在日本人參與製作的各類遊戲當中,諸如《黑魂《只狼》和《怪物獵人》。
  • 號稱世界三大名刀之一 武士刀最常見的五種類型
    大太刀又叫野太刀,其實就是是指五尺以上的太刀。這種刀的刀刃又長又寬,在刀身的正中處有一個明顯的彎折,這樣的設計可以更有力的劈砍。大太刀劈砍起來威力驚人,堪稱陸斷牛馬,對於敵人的步兵隊伍甚至騎兵隊伍,身披重甲手持大太刀的重步兵簡直是噩夢的存在。
  • 被稱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日本武士刀,你真的了解它嗎?
    打刀 在日本歷史上,只要是個武士,無論何人,都會佩戴一長一短兩把武士刀,而長的那把,就是打刀,打刀一般被稱為刀,因為它就是日本刀的代表,打刀的刀身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稱之為京反,而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彎曲的地方,原因是便於拔刀。
  • 《仁王》打刀和太刀哪個好 打刀和太刀推薦介紹
    導 讀 仁王中打刀和太刀是常見的武器,很多玩家不知道兩把武器有什麼區別,今天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仁王打刀和太刀的區別
  • 日本刀的發展歷程
    日本學者清水橘村於昭和七年(1932 年)刊布《刀劍大全》一書,記述道:刀劍之見於歷史者如此。是故若謂刀劍是否為我國鍛冶,吾人以為多半為舶來品, 何以言之?觀諸載於《萬葉集》之刀劍歌多雲高麗劍而非大和劍……我國古代衣食住乃至工藝美術、百工之技術皆由中國傳來,刀劍既非本邦特有之器物,則其初之鍛刀皆為舶來品,乃任何人不能爭論者。
  • 象徵武士的無上光榮:追溯日本刀的歷史淵源
    鎬造的刀相對於平造和切刃造有著更強的斬切力。然而日本刀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在這一時期,出現過許過形制各異的日本刀。例如刀身和刀柄一同鍛造成型的毛拔形太刀和刀尖部分兩側開刃的小烏丸形太刀。 日本刀的成熟: 平安時代末期,經歷了前九年之役和後三年之役等一系列戰亂之後,武家勢力進一步壯大了起來。
  • 仁王打刀和太刀有什麼不同 仁王打刀和太刀的區別介紹
    導 讀 《仁王》打刀和太刀有什麼不同?
  • 《海賊王》的菊與刀:世界名刀日本刀,是中國的古代技術造就了他
    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廣義上的日本刀範圍很大,不僅僅包括常見的武士佩戴的打刀,還包括太刀、肋差、薙刀、槍、劍、蕨手刀等,甚至還包括中國傳來的唐樣橫刀、大刀,可見日本刀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文明通常所說的武士刀屬於日本武士階層使用的打刀。
  • 受中國漢唐刀具的影響發展而來日本刀
    觀諸載於《萬葉集》之刀劍歌多雲高麗劍而非大和劍……我國古代衣食住乃至工藝美術、百工之技術皆由中國傳來,刀劍既非本邦特有之器物,則其初之鍛刀皆為舶來品,乃任何人不能爭論者。由此可見,早期日本刀劍明顯是受中國漢代環首刀影響的產物。
  • 日本刀終極揭密
    而本文的目的,便是以那些畢生精研日本刀文化之先輩的成果為依據,對現今普遍流行的一些說法存疑再議,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通過編輯與我討論。  一、日本刀具體種類  在這裡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日本兵器為中國所傳;二、日本刀的種類。  關於第一種論調,常見於以弘揚國粹為己任的人士之口,他們大多把日本的冷兵器統統打上中國的烙印。
  • 講究美感的冷兵器---日本刀(第二期)
    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刀)、肋差(肋指)、短刀等。廣義上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太刀的出現才是日本被認可的日本武士刀的分界線。日本的平安時代中期受到了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阿依努人所用的蕨手刀的影響,出現了毛拔形太刀。這種刀的刀身和刀柄是一體鍛造,但是刀柄是一整坨鐵塊的話就太沉重了,所以為了減重,刀柄是做成中間有一條鏤空的形狀。日本古代管鑷子叫做毛拔,因為主要拿來拔毛用的,而這個中間鏤空的刀柄形狀因為像日本古代的毛拔,所以被稱為毛拔形太刀。
  • 日本刀劍種類大科普!
    一般都把刀身長達90公分以上的太刀稱為大太刀,和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公分至165公分)對比下算是相當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負在背後,不過若是180公分以上的人則會像打刀一樣別在腰間。通常文獻中的大太刀指的是刀身150公分以上,而90公分以上則稱為野太刀。
  • 日本刀中的精品冷兵器——太刀
    此刀現存於新潟県彌彥神社中,為日本的國寶之一。 太刀與同屬刀劍類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區別之一在於刀鞘,太刀刀鞘上有兩個金屬環(稱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個稱「一足」,另一個稱「二足」)用緞帶相互穿插編織成型,使之便於攜帶。緞帶與足金物之間又用一小塊金屬(稱為「革先金物」)連接。刀鞘頭部由金屬包裹(稱為「石突金物」)。
  • 仁王打刀和太刀的區別 兩把武器有什麼不同
    ­  仁王中打刀和太刀是常見的武器,很多玩家不知道兩把武器有什麼區別,今天遊戲堡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仁王打刀和太刀的區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打刀和太刀的區別:­  1.刀型上來看,太刀要比打刀長,戰國是太刀是主流用於作戰。打刀出現時間稍晚,強調個人勇武和技巧。
  • 打刀為何能成為日本武士刀代表?
    在冷兵時代日本戰場上最為活躍的,彰顯騎馬武士勇武的主流刀劍類武器:太刀、大太刀、長刀等,因為不夠民族特色而被排除。在其他文明同樣長度下的不過是單手刀劍,而日本卻使雙手握持的個人自衛武器——打刀,最終成為了武士象徵。無他,作為雙手握持的打刀,畢竟要比單手刀劍威力來的大,十分符合日本人想營造的「神國形象」。特別是在只看刀劍長度進行比較,而無視是單手還是雙手握持的外行人眼裡,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