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節氣養生文化,動手體驗中華非遺技藝。2017年7月22日下午,來自北京市內各區的數十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參加了北京樹德堂國醫館主辦的「荷塘月色·大暑親子趣味活動」。
樹德堂國醫館位於北京朝陽區東三環京廣橋西北角,緊鄰地鐵呼家樓站,在這個古色古香的靜謐場所裡,孩子們身穿古裝兒童漢服,齊聲朗誦《二十四節氣歌》,其稚嫩悅耳的童聲,瞬間把觀眾拉回了童年的的回憶與共鳴。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節,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先賢倡導「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因此大暑也是順時養生的最佳時機,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二十四節氣」已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次活動旨在提高對傳統節日——大暑節的認識,加深對中華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鍛鍊小朋友的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了解休養生息的自然法則,讓中醫文化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動首先由來自剪紙藝術世家的劉曉迪老師,為小朋友們耐心傳授剪紙工藝。劉曉迪老師是中國剪紙藝術家鄭蝴蝶女士的傳人,自小就耳濡目染姥姥和媽媽在民間生活中的剪紙圖樣。剪紙作品民間氣息濃鬱,寓意飽滿。她的作品多次獲獎, 曾受邀到韓國、美國、伊朗等國家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劉老師介紹說,通過手腦並用的課堂實踐,能從小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耐心細緻的良好行為習慣。
短短一小時的課堂裡,孩子們興致盎然,在充滿了童真童趣的作品中,充分享受著剪紙的樂趣。
緊接著,從事中藥工作四十餘年的崔老師為小朋友上了一堂「認識中草藥」課,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望梅止渴」的成語,孩子們興致勃勃,聽得十分認真。
在活動最後,樹德堂為孩子們準備了精美禮品——荷燈,孩子們親手把荷燈放入水池,祈福快樂成長,寄語美好祝願。
此次活動旨在踐行「親子互動,寓教於樂」的理念,讓孩子和家長們享受快樂的同時,加強孩子動手能力的鍛鍊,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樹德堂國醫館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後他們還將按照「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不斷舉辦各種主題活動,讓大人和孩子們都體會到順時而動、節氣養生的道理和益處。
北京樹德堂國醫館應中醫「天人和合,厚德載物」的理念,館舍裝潢布局均沿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藝術特色設計,格調古樸自然,氣韻端莊風華,吸收清、新、靜、慧之靈氣,兼融典、雅、福、貴之祥瑞,絲竹悠揚,藥香氤氳。
樹德堂是由著名中醫大家焦樹德後人及弟子秉承老先生「樹德為懷,精研岐黃」的濟世宏願共同發起,經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局、工商局特許批准成立的中醫醫療科研機構,是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的全國名老中醫之家和中醫科普宣教基地。
樹德堂國醫館發揚「振興國醫,繼承創新」的企業精神,奉行「患者為上帝,療效即生命」的經營哲學,實施「名醫典範,世家傳承,良藥濟世,修德廣業」的發展戰略,確立「以人為本,以病為宗,治養結合,藥食相宜」的診治準繩,以提供「最信賴的名醫,最地道的藥材,最貼心的服務,最規範的診療」服務標準,融合防、診、治、調、養於一體,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是廣大患者病痛的終點,健康的驛站。
另外,他們在挖掘整理,傳承推廣焦樹德大師的類風溼病、強直性脊柱炎等疑難病權威診治經驗的同時,依託國醫大師、世家傳人、博士生導師、四大名醫弟子等名醫梯隊領銜坐診。創立了以風溼骨病、肝膽病、不孕不育、老年病、男科、婦兒科為主的優勢科系,專注於常見病、慢性病、疑難病的診治,形成了因人施治,因證設方,內外並調,形神兼養的診療特色。
多年來,樹德堂國醫館不僅治病救人無數,還多次舉辦弘揚國學文化的各種活動,比如愛心義診、電視講座、盛世三國萬裡行、養生沙龍、親子PARTY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手機掃描左側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公眾號VR一點通,每日獲取精彩的VR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