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法官提名戰結局已定?兩黨及最高法院的「功夫在詩外」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當地時間10月12日,距離美國大選還有三周,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了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艾米·科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的首場提名聽證會。巴雷特將在4天時間裡作出陳詞並接受議員們的質詢,而無論是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的開場白還是美國媒體對這場提名聽證會的描述,都無疑透露著一個信息:由於目前參議院中共和黨佔53席、民主黨和獨立派佔47席,巴雷特的提名將很有可能獲得批准,這意味著最高法院將很快由六名保守派大法官和三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而參議院民主黨人對此無能為力。

  巴雷特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聽證會上宣誓

  格雷厄姆在當天的聽證會開幕陳詞中承認,未來將是漫長而充滿爭議的一周,「所有共和黨人都會投贊成票,所有民主黨人都會投反對票。除非發生真正戲劇性的變化,否則互相都難以說服對方。」

  早在聽證會開始前,立場傾向保守的巴雷特頭上就頂著「反墮胎權」和「公開反對歐巴馬《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即「歐巴馬醫保」)」的標籤,聽證會也毫無意外地圍繞這兩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美國大選也是討論焦點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指出,在這場似乎事先知道結果的戰鬥中,參議院民主黨人明白,他們或許不能阻止巴雷特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但他們想取得更大的勝利——即試圖利用這個機會說服選民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趕出白宮。為此,他們不僅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參議員哈裡斯推到了聚光燈下,還將歐巴馬醫保與川普提名大法官一事直接聯繫起來,利用在聽證會上傳達的信息吸引選民。

  與此同時,民調落後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川普,也從當天起展開了緊鑼密鼓的競選行程,未來幾天川普將在四個對大選結果至關重要的搖擺州舉行競選集會拉抬選情。

  民主黨:從激烈反對到改變策略

  今年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因病去世,當民眾還在為金斯伯格哀悼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就已各自打起了算盤。川普執意要在大選前宣布接替金斯伯格的人選,希望在11月3日美國大選前就通過新法官的任命,以備「不時之需」。而在4年前,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亞去世後,時任總統歐巴馬提名的替補人選被當時佔據參議院多數的共和黨人以「提名距離大選太近」為由擱置,之後川普上臺,提名了自己心儀的大法官人選。

  但是這一次川普打破了兩黨默契:不顧包括拜登在內的民主黨人反對,於9月26日提名保守派法官巴雷特補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職。

  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儀式

  然而,此後在白宮發生的「超級傳播事件」給民主黨人帶來了一絲希望。10月2日,川普確診新冠肺炎,隨後多名共和黨高級成員也陸續確診,其中包括兩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成員——邁克·李(Mike Lee)和託姆·蒂利斯(Thom Tillis)。據稱二人均參加了9月26日在白宮舉行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儀式。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更是稱該提名儀式是一個「超級傳播事件」。

  兩名確診的參議員將接受10天的隔離,而隔離結束的日子恰好就是巴雷特提名聽證會開始的時間。許多民主黨人從中看到希望,要求推遲聽證會;此外,若確診的兩人缺席,投票結果或也可能生變。

  儘管如此,聽證會依然在10月12日如期舉行。邁克·李經醫生同意後出現在聽證會現場,託姆·蒂利斯則以視頻形式出席。

  這一點也被民主黨人在第一天的聽證會上當作了攻擊對方的把柄。哈裡斯素以「尖銳的提問者」著稱。據《紐約時報》報導,哈裡斯曾於2018年「拷問」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布萊特·卡瓦諾,她的犀利提問獲得了民主黨內一片稱讚。哈裡斯此次在聽證會上的發言和其對巴雷特的質詢被認為有望拉抬拜登的選情。

  12日,哈裡斯沒有出現在現場,她通過視頻表示,巴雷特任命聽證會本應被推遲,因為參會議員中有人曾確診,委員會也沒有採取足夠的預防措施來確保現場人員的健康安全。哈裡斯指出,如果聽證會繼續進行,就表明共和黨人已經明確表示——巴雷特的任命比幫助和支持遭受疫情和經濟危機的美國人民更為重要。但司法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以「生活要繼續,參議員要履行其職責」化解了這一攻擊。

  而這顯然也不是哈裡斯給出的致命一擊,司法委員會成員之一、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預測哈裡斯之後的表現稱,哈裡斯已經表達明確立場且做好萬全準備,也能提出尖銳問題;之後的聽證會上她將闡明巴雷特擔任大法官後,對美國人造成的巨大影響。

  不過,對於這樣一場臨近大選投票日,且結果已可預見的聽證會,民主黨人發起攻擊的意義已不在於阻止巴雷特的提名獲得通過。

  哈裡斯通過視頻形式出席聽證會

  一場高度政治化的提名聽證會

  這場為期四天的聽證會必定不會輕鬆。在「保守」與「自由」之爭中被提名的巴雷特在聽證會一開始就首先表明了立場:最高法院在塑造美國社會方面的作用有限。「最高法院的作用不是解決我們的公共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或糾正每一個錯誤。政府的政策決定和價值判斷必須由人民選舉產生並向人民負責的政治部門做出。」

  儘管巴雷特此前也表示,如果成功獲得大法官任命,她將根據法律而不是個人觀點來進行裁決,這一口頭承諾仍被更多看作是一種「策略話術」。

  據《金融時報》13日報導,來自明尼蘇達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艾米·克洛布查(Amy Klobuchar)承認,在這場提名聽證會中人們關注的焦點還是與美國大選有關。「在選舉期間突然提名最高法院法官,雖然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但我們已經無法將大法官提名與大選分開」。

  在聽證會開始前一天,美國參議院少數黨(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如果巴雷特的任命在參議院聽證會獲得通過,那麼,她應該迴避任何涉及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以及歐巴馬醫保的審訊。

  不過,根據現行規定,大法官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在特定案件審訊時迴避,巴雷特並未就此做出回應。

  川普此前毫不諱言表明他希望趕在11月3日大選前委任新大法官,是為可能出現的大選爭議做準備,並稱大選結果「要由最高法院作出最終裁決」。

  而對於屢遭保守派人士挑戰的歐巴馬醫保,聯邦最高大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2012年站在最高法院的自由派一邊,以5比4的多數票裁決《平價醫療法案》合憲。巴雷特2017年在一篇法律評論文章中批評這項裁定,稱羅伯茨大法官「為了挽救《平價醫療法案》,將該法推到超出其可信含義的範圍」。

  川普政府也一直主張推翻這部法律。川普曾在推特上寫道:「如果歐巴馬醫保在最高法院被廢止,它將被好得多也便宜得多的替代品所取代。對於美國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巴特雷對《平價醫療法案》的態度,再加上今年11月10日,也就是大選後一周,最高法院將再次審理有關《平價醫療法案》的爭議,難免讓人將巴雷特的提名與川普的意圖聯想起來。

  民主黨也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儘管民主黨目前在參議院中缺乏足夠票數來阻止巴雷特的任命,但他們希望利用提名聽證會,在11月3日大選投票前夕提升醫療問題在選民心目中的地位,並強調如果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平價醫療法案》將被廢除,眾多美國民眾將在新冠疫情期間失去醫保。

  CNN 12日指出,民主黨人在當天的提名聽證會上反覆提到《平價醫療法案》,不是從法律角度,而是從實際角度強調數百萬可能失去醫保覆蓋的美國人內心深處的恐懼,從而把他們的目標對準了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之外的受眾——他們在利用聽證會直接向美國公眾傳達信息。

  此外,關於巴雷特的信仰問題最初也被認為會在聽證會上被提及。巴雷特是美國小型天主教團體「讚美的子民」(People of Praise)的成員,該團體以保守宗教思想著稱,外界擔憂相關的思想會影響如性少數群體LGBT相關案件的判決。

  巴雷特在2017年被提名為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時也曾引發激烈的爭論。當時民主黨參議員黛安娜·費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公開質疑她:"當你宣讀自己的講稿時,教義在你內心喧囂,這令人擔憂」。

  而在12日的聽證會上,民主黨並沒有涉及對巴雷特信仰問題的言論,據稱是避免共和黨批評其「針對天主教」。

  可能引發的憲政衝突和孕育中的變革

  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12日報導,共和黨方面正想方設法加速批准巴雷特的提名。格雷厄姆表示﹐他希望為期四天的聽證會一結束,即在10月15日就能開始委員會內部辯論﹐並於22日進行投票﹐全院表決最早將於10月26日進行。

  因此對於共和黨來說,這4天的提名聽證會更多是一場「防守戰」,迅速推進投票是第一要務。

  《紐約時報》12日評論稱,在第一天的聽證會現場,一些共和黨人試圖避開民主黨對於幹涉《平價醫療法案》的相關指控,並表示11月對該法案討論完全是基於法律層面。此外,共和黨人還繞過了最高法院向保守派傾斜的政策影響,轉而著重描述巴雷特的個人經歷,將其塑造為一個「可以平衡家庭與生活」的獨立女性。《大西洋月刊》12日刊文指出,在民調中落後的共和黨,正努力利用提名聽證會來激發他們的基礎選民的熱情,同時也呼喚獨立選民,尤其是共和黨正在失去的一些女性選民的選票。

  而對於民主黨此次根本沒有提及的巴雷特的信仰問題,共和黨則翻起了舊帳。

  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本·薩瑟(Ben Sasse)在聽證會上再次提及黛安娜·費恩斯坦2017年發表的言論稱,「這個委員會無權決定哪些宗教信仰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哪些是怪異的。」艾奧瓦州共和黨參議員約尼·恩斯特(Joni Ernst)則表示,攻擊巴雷特的信仰也是一種性別歧視,目的是貶低她的成就。

  除此之外,共和黨還在當天聽證會的開場陳述上指出,如果拜登入主白宮,為了平衡保守派與自由派,民主黨人將增加大法官人數,從而讓最高法院陷入混亂。這一點川普在最近的競選活動中也曾提及。然而,拜登對此卻在多個場合迴避正面回應,哈裡斯也在10月7日與彭斯進行的唯一一場美國大選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上含糊其辭。

  雖然這一問題沒有更深入討論下去,但共和黨這一拳無疑擊中了美國當下的痛點。《金融時報》9月30日一篇文章指出,已被高度政治化的巴雷特的提名,把已經被政治因素嚴重影響的最高法院制度暴露在美國社會的聚光燈下,並很可能因此而引發一系列的憲政衝突,而衝突中可能孕育著變革。

  一方面,巴雷特在接受提名後的講話中曾表示,「法官必須按照法律的字面表述解釋法律」,評論指出,這其實是對自由派的一種隱晦的批評,即在保守派看來,自由派對憲法按照其價值觀做了擴大性的解釋,而保守派現在的目標是停止這種行為,使對憲法的解釋回歸其「原旨」。

  另一方面,金斯伯格的去世給美國保守派帶來了一個填充最高法院的機會,但金斯伯格的遺志,以及保守派有違先前默契發起的閃電行動,也可能激勵美國自由派的鬥志,從而讓美國的憲政史翻開新的一頁。而這或許也將為一部有200多年歷史的古老憲法如何適應當今社會提供一個新的考察樣本。

相關焦點

  • 川普提名巴雷特擔任美最高法院大法官
    川普宣布提名巴雷特。(圖源:Getty Images)海外網9月27日電 據美聯社道,當地時間2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提名巴雷特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據美聯社早前報導,現年48歲的艾米·科尼·巴雷特(Coney Barrett)是美國第七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被視為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2018年,時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甘迺迪退休時,巴雷特已在替補人選名單中。巴雷特是一名反對墮胎的保守派,長期以來一直深受保守派的青睞。
  • 民主黨「死磕」 共和黨: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為何如此重要?
    周二, 美國總統川普提名保守派人士戈薩奇 (Neil Gorsuch) 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但該提名是否能夠通過參議院最終表決尚不確定。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實行的是終身制。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在此時為何如此重要?大法官們審什麼案子?通常情況下,美國最高法院是極具爭議性的法律問題、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爭端,以及死刑最終上訴的最終仲裁者。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每一位大法官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批准後,終身任職。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病逝 選戰、政壇面臨...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8日說,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病逝,終年87歲。金斯伯格生前多次與癌症抗爭,奪去她生命的是胰腺癌引發的併發症。金斯伯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於199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 法袍下的政治魅影——《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譯者序
    1975年,老先生還是死刑的堅定擁護者,到2008年,88歲的斯蒂文斯已明確提出死刑違憲了。政治鏖戰延伸到司法領域,自然就變成大法官人選之爭。歷屆總統大選,候選人都會把自己將提名什麼樣的大法官,作為競選政治承諾之一,至於上任後有沒有機會提名,則全看運氣。進入21世紀,民主黨、共和黨都加大了對候選人意識形態的審查力度。
  • 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被否,川普有求於其反對的加蘭德
    對於川普來說,凡是敵人支持的,那一定就是要反對的,加蘭德屬於歐巴馬提名的,那絕對不能支持,在上任後不久,川普就火速提名他人替代加蘭德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對於加蘭德來說,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被否,真是到手的烏鴉飛走了,只是,也許世間也許真有因果報應,最近,川普將被迫前往哥倫比亞特區巡迴法院,川普有求於其反對的加蘭德,結果如何,一切都要看加蘭德的心情。
  • 支持平權的女大法官去世後,美最高法或成保守派「天下」!搶在大選...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9月18日去世後,共和、民主兩黨圍繞接替人選開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當地時間9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於26日公布最高法院大法官補位人選。
  • 法袍下的政治魅影|《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新譯序【斑斕·新書】
    1975年,老先生還是死刑的堅定擁護者,到2008年,88歲的斯蒂文斯已明確提出死刑違憲了。政治鏖戰延伸到司法領域,自然就變成大法官人選之爭。歷屆總統大選,候選人都會把自己將提名什麼樣的大法官,作為競選政治承諾之一,至於上任後有沒有機會提名,則全看運氣。進入21世紀,民主黨、共和黨都加大了對候選人意識形態的審查力度。
  • 美國兩黨及內閣成員對華思想全景圖——美國是如何走向對華強硬的?
    除副總統外,川普可直接解聘內閣及行政辦公室人員。川普就任總統以來,頻繁更換內閣及白宮高級官員達42人。  與外貿及經濟直接相關的主要高層已基本轉為鷹派,與其他內政、外交相關的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等多次指責中國的南海、一帶一路問題,對華批評從貿易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是極端鷹派。僅財長姆努欽相對溫和。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為政治戰場
    講完了人數,那麼聯邦法院法官又該如何選任?依據美國憲法第 2 條第 2 項第 2 款規定,總統在參議院的建議和同意下,任命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下級法院的法官(大家很難想像,其實整個聯邦法院的法官都是由美國總統提名的)。不過當今總統很少再提名人選前,諮詢參議院的意見。而參議院會通常會先進行提名的聽證會,之後再以簡單多數決通過提名。
  • 專家談司法不公解決之道:讓最高法院法官去基層
    :公益訴訟已落後 應改民事訴訟法  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檢察官正人要先正己    專家觀點:    國家法官學院教授:刑法修改量刑首次由重改輕    司法公正呼喚人民陪審制 可先在地方試點     最容易實現辦法:    何兵:充實基層法院法官隊伍  主持人:您覺得目前所提出的這些辦法最容易解決的是?  何兵:先把省級法院中央化。最高法院現在有600到800個法官,美國最高法院是9個,日本最高法院是15個,而我們是600到800個。
  • 法官獲提名任美國安部長
    在經歷了上次任命告吹的難堪後,美國總統布希11日正式提名上訴法院法官麥可·切爾託夫出任國土安全部部長。隨著切爾託夫被正式提名,布希總統在距自己第二任期就職典禮9天前終於完成該任期的組閣工作,參議院也已進入對政府各部門領導人提名評審的法定程序。  在白宮舉行的提名儀式上,布希總統高度讚揚了切爾託夫在歷任崗位上的工作業績。
  • 川普遭美最高法院致命一擊!他提名的大法官也沒幫忙
    CNN報導截圖 報導稱,最高法院的這個裁決對川普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失敗,他經常吹噓最高法院有可能推翻他的選舉失敗結果。就在美國最高法院發布此項裁決的幾個小時前,川普直接呼籲州官員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協助他顛覆選舉結果,並不斷錯誤地暗示選舉期間存在大規模的「選民欺詐」行為。 川普稱,「讓我們看看是否有人有膽量,不管是立法者、立法機構,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否有勇氣去做這個國家每個人都知道是正確的事情。」
  • 川普提名三大法官齊「背叛」,最高法為何拒審德州案
    更令他們訝異的是,這次九位大法官中,獲川普提名後上任的3位大法官(戈薩奇、卡瓦諾、巴雷特)都加入了3位自由派法官駁回得州訴訟的行列,反而是老小布希提名的兩位大法官(託馬斯、阿利託)表示了異議,稱願意批准提起訴訟的動議。
  • 溫和、言辭謹慎、不標新立異,中間派法官加蘭被提名為司法部長
    路透社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過渡辦公室周四(1月7日)在聲明中稱,當選總統拜登將提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梅裡克·加蘭(Merrick Garland)為美國司法部長。聲明說,拜登還將提名司法部長麗莎·莫納科為副部長,瓦尼塔·古普塔和克裡斯汀·克拉克為司法部高級官員。
  • 美國的法官與政黨
    直接選舉後,當選的黨代表立即組成政黨司法協商會,1周到2周內設立法官提名協商會。全紐約有12個司法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協商會,由他們提名州最高法院的候選人。州法官大選於11月進行,政黨司法協商會提名的候選人自動成為大選投票的候選人。未得到政黨提名的獨立候選人得到3500個到4000個選民或競選州長數5%的選民的籤名請願書後,也可以參與大選投票。
  • 去留之間: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職業尊榮的形成
    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因此被稱為「護憲九尊神」,在美國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權威。    鮮為人知的是,建國之初的大法官也曾遭遇待遇低、壓力大、離職頻繁的窘境。1789年9月24日,國會兩院通過的《1789年司法條例》由華盛頓總統籤署生效。該法建立起美國最初的聯邦司法體系:由六位大法官組成的聯邦最高法院,以及由大法官兼任法官的三個巡迴法院和十三個地方法院。
  • 從學者到法官 六位法學家履新最高法院
    在2012年12月底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建平被任命為最高法院刑三庭副庭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姚輝被任命為民一庭副庭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被任命為行政審判庭副庭長。這是最高法院首次集中邀請法學家交流掛職,消息一出,受到廣泛關注。 一同到最高法院掛職的,還有另外3位法學家。
  • 美國保守福音派為何支持川普:圍繞最高法院席位的政治鬥爭
    在福音派最重視的墮胎權利和同性婚姻等問題上,最高法院都有著接近於最終話語權的權力(國會可以通過立法和彈劾挑戰最高法院的裁決)。在1996和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都是相當重要的政治焦點。隨著今年2月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的去世,最高法院出現空位,加上現在在位的法官當中共和黨提名法官和民主黨提名法官正好是各4名,最高院大法官提名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 最高法院民二庭法官會議紀要二十條
    某項債權發生時,股東的相關行為已使得該債權人對股東未屆出資期限的出資額產生高度確信和依賴,在公司不能清償該債權時,法院可以判令特定的股東以其尚未屆出資期限的出資額向該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 十一、通知解除的認定-最高法院民二庭第7次法官會議紀要 【法律問題】 一方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法院在認定合同是否解除時,應否審查通知方有無合同解除權?
  • 法官看法院 法官看法官|我們是法官助理,請多指教!——青秀區法院...
    向你訴說廖洲威 立案庭法官助理2018年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我進入青秀區法院工作。在我看來,法律是善良與公正的藝術,作為一名光榮的青法人,我經常告誡自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心懷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努力辦好每一個案子,為我所熱愛的法院工作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陸保霖 立案庭法官助理未出象牙塔,便已聞青秀區法院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