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謝姓是怎麼來的?來自黃帝,還是來自炎帝?

2020-12-16 族譜修撰研究

尋根謁祖,是普天下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堂前寶樹家聲遠,檻外烏衣世澤長。謝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源遠流長,枝繁葉茂。在2019年的公布的「百家姓」中,謝姓排在第23位。

謝姓人口約佔全國總人數的0.72%,而全球的謝氏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個省份的謝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謝姓人口的45%。福建和臺灣的謝姓人口也比較多,分別位列福建和臺灣姓氏的第14位和12位。

謝字,最原始的意思是射箭的符號。經過古代文字學家的考證,謝姓人的謝字來源於拉弓射箭的「射」。可以說,謝姓人的祖先既是弓箭的發明者,又是最會使用這種武器的人,因此後世子孫為了祖先的功德,便命名自己為「謝」。

關於謝姓的起源,古人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謝姓源自以國名為姓氏,出自任姓謝國,是黃帝的後裔;一說源自以邑名「謝」為姓氏,出自姜姓申伯,是炎帝的後裔。

源自任姓,黃帝後裔

《國語》稱: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媴、衣是也。」

根據《世本》的說法,任姓建立有十個國家,也就是:

「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

謝姓跟其餘9姓是兄弟關係,她是任姓中的一支,與其餘九姓是兄弟關係。

戰國時期的《世本》說:

「謝,姓任,黃帝之後。」

南宋鄧名世、鄧椿父子撰寫的《古今姓氏書辨證》說:

「謝,出自黃帝之後,任姓之別為十族,謝其一也。」

按照這種記載,古代的謝國就是謝姓最早的來歷。

源自姜姓,炎帝後裔

唐代林寶撰寫的《元和姓纂》說:

「謝,姜姓,炎帝之裔。」

根據謝氏族譜的記載:

「申伯本姓姜,炎帝之後,申伯為周宣王元舅,公元前823年,受戰功封河南謝邑,後申伯的繼承者失去爵位,子孫以國為姓。」

於是,申伯成為謝氏的「人文始祖」。宋代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稱:

謝氏,姜姓,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於謝。

周宣王姬繼位後,立志復興周室,想要大力經營南方的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特意將他的舅父申伯從今天的陝西、山西一帶徙封於「謝」,讓其鎮守「南國」。《詩經·崧高》曰: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毛傳》註:「謝,周之南國也。」

這就是申伯之謝的經歷。後來謝國被楚國所滅,謝國之人為了表示不忘故祖,從此就姓「謝」了。

相關焦點

  • 國慶七天樂之謝姓大講堂-謝氏的太始祖神農氏炎帝
    國慶七天樂之謝姓大講堂-謝氏的太始祖神農氏炎帝作者:林學勤 南昌市委宣傳組副組長、江西科技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總支書記作者:吳興勇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作者:喻致評 江西人民出版社編審作者:陳世象 江西人民出版社編審作者:謝侗林 中國大文化編輯
  • 詠絮才女謝道韞的家族——曾與琅琊王氏並列的謝姓
    今天來聊聊姓氏排行榜上總人數佔據第24位的謝姓。謝姓,最早活躍於河南南部。楚人滅申後,謝姓族人於淮河上遊,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逐漸擴展到山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江西、浙江等地。到南北朝時期,謝姓一度成為天下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描述的就是謝姓曾經有過的榮耀。
  • 黃帝,炎帝,蚩尤,大家都是誰的後人?
    黃帝、炎帝、蚩尤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之所以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來自於炎帝、黃帝與蚩尤。黃帝的部落起源於今天陝西渭水流域,而黃帝卻是成長於姬水,姬水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一帶,黃帝的部落勢力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的中西部、陝西省的東部、山西省與河北省的南部。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名門望族之謝姓
    今天來聊聊姓氏排行榜上總人數佔據第24位的謝姓。謝姓,最早活躍於河南南部。姓氏圖騰(圖片來自百度)首先,來說說謝姓的起源問題。謝姓主要出自炎帝和黃帝兩大系統,尤其是炎帝系統。得姓的最關鍵人物,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舅父申伯。
  • 百家姓中謝姓大家的起源!
    我是誰,我從那裡來。[姓氏來源]謝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其一: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申伯之後。炎帝因居住在姜水流域,因此以姜為氏。傳至商朝末年,有後裔孤竹君,其子伯夷和叔齊投奔周,後武王伐紂,伯夷和叔齊均反對這種諸侯伐君的不仁行為,極力勸諫。
  • 你知道自己姓氏祖先來自哪裡嗎?你是出自古老的姬姓還是姜姓呢?
    我來自哪裡?我是誰?我要去哪裡?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首先我們先來說我來自哪裡這個問題,許多人很好奇自己的祖先來自哪裡?自己的姓氏起源於哪裡?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同樣造就了豐富獨特的姓氏文化,姓氏是一個人追蹤溯源的重要根據,那麼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是誰嗎?
  • 來自5000年前的驚天大八卦,炎帝神農和黃帝之間顛覆認知的關係
    炎帝,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烈山氏。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 華夏民族與炎黃子孫是怎麼來的,和黃帝、炎帝、蚩尤有什麼關係
    《國語》是一本記載從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末期的雜史,這本書上說黃帝與炎帝都是少典的兒子,黃帝被封在姬水,所以以封地「姬」為姓,炎帝被封在姜水,所以以封地「姜」為姓,以封地為姓這是華夏族的歷來傳統,並且黃帝與炎帝兩人是親兄弟。
  • 黃帝來自西亞?安徽挖出千年「玉鷹」,西方:華夏文明來自蘇美爾
    黃帝來自西亞?安徽挖出千年「玉鷹」,西方:華夏文明來自蘇美爾我們素有炎黃子孫的說法,這個已經不是單純是個說法了,而是一個定論,作為炎黃子孫,咱們中國人還是非常驕傲的,可是偏偏有些西方學者卻質疑我們,應該說不是質疑,而是故意利用文化來入侵我們,想毀滅一個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文化來入侵,利用一切辦法來顛覆我們的三觀。
  • 炎帝被黃帝消滅,為何人們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自稱炎黃子孫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對自己的先祖炎黃二帝是很熟悉的,但是在古代的歷史記載中,黃帝地位是要比炎帝的高的,人人們往往對黃帝的事跡津津樂道,但是說起炎帝的故事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即使兩個人一起提及,黃帝也是在炎帝前面。
  • 謝姓的由來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後裔申伯的後代。2、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為12姓,其中第7姓為任姓。任姓有10個小車,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周宣王時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亡散,以國為姓。是為河南謝氏。 3、為他姓改謝姓。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衛州人謝偃之本為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為謝氏。亦為河南謝氏。
  • 炎帝、黃帝時代發生的事件
    當歷史的軌跡來到炎帝黃帝時期,也有相對應的神話傳說故事,傳聞炎帝為神農氏,神農嘗遍百草為人們分辨出了什麼是藥材,什麼是糧食,什麼是蔬菜。傳聞茶葉也是神農氏發明的。中國糧食的來歷傳聞是來自於九天玄女,九天玄女讓神鳥叼著糧食的種子去給神農氏送過去。神話中的農業就是由神農氏發明的。但是現在的考古發掘中,中國最早種稻要從七千年前開始算,因為在河姆渡原始遺址中發現了中國原始居民種植糧食的證據。
  • 謝姓的來源_姓謝的名人有哪些
    謝姓雖然並不是中國的大姓,他不比陳姓、李姓、張姓的數量多,但是有關謝姓的歷史卻一點也不比它們要短。謝姓的來源是怎樣的?姓謝的名人有哪些?謝氏後人都在哪些崗位上發光發熱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謝姓的來源  謝氏為黃帝軒轅氏之後代。
  • 你是炎帝後代還是黃帝後人?
    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就是說大家都是炎帝,黃帝的後代,但炎帝,黃帝沒有血緣關係,要說有的話,那血緣關係一定很遠了,那麼,作為炎黃子孫的你,到底是炎帝一脈,還是黃帝一族,或者是其他呢?從遠古史看,現代中國人主要來源三大部落體系,華夏,東夷,苗蠻,其中華夏體系又分為炎帝,黃帝兩大集團,也是絕大數中國人的來源,根基。
  • 謝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多,還是湖北人多?
    江西和湖北都是新中國十大將軍省之一,那麼謝姓開國將軍,是江西多,還是湖北多呢?這是有一位網友的提問。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一來可以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二來也是傳承革命傳統。帶著疑問,我們來了解謝姓和謝姓開國將軍的情況。
  • 黃帝與炎帝
    「炎黃」即是炎帝和黃帝。炎帝和黃帝代表了遠古中國的兩大部落,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在古代帝王世系中,不論虞夏商周,莫不以黃帝為遠古始祖,所以中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記》的第一篇《五帝本紀》,即以黃帝開始。
  • 炎帝輸給黃帝,為何炎帝還能排在黃帝之前,叫做「炎黃子孫」呢?
    炎帝輸給黃帝,為何炎帝還能排在黃帝之前,叫做「炎黃子孫」呢?中國古代一直是比較尊崇黃帝,覺得黃帝的功勞更大一些,在一些閒談中大多提到的是黃帝,而齊名的炎帝很少提到。而且很多人將黃帝排在炎帝的前面,一些文學作品中也會將黃帝放在前面,可以知道古代人對這件事的態度,可為什麼現在我們稱為「炎黃子孫」呢?現在為什麼將炎帝排在前面了呢?下面就來研究一下這件事的由來。其實炎黃子孫這個詞是從清朝時期開始被人們用的,那時候已經到了晚清了。在中國古代,人們常稱自己是黃帝子孫,和現在用的名稱不相同。
  • 程靈素之名來自《黃帝內經》
    原標題:程靈素之名來自《黃帝內經》   中醫起源很早,民間熟知的「神農(炎帝)嘗百草」,被廣泛記載在《世本》《史記》《淮南子》等專著裡。其實除了神農,三皇五帝裡嘗過百草的不在少數:《帝王世紀》記載了「伏羲氏……乃嘗味百藥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另有「黃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藥。」   不管是黃帝也好、炎帝也罷,中醫是伴隨著炎黃二帝產生的,毫無疑問。
  • 明明是黃帝的手下敗將,為什麼炎黃子孫一詞中,炎帝卻在黃帝之上
    明明是黃帝的手下敗將,為什麼炎黃子孫一詞中,炎帝卻在黃帝之上作為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悠久民族,我們對於自己的身份總是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對外,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亦是有著有著非常多富有中國特色的稱呼,而這些稱呼隨著大家的廣泛使用。
  • 黃帝戰勝了炎帝,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炎黃概念的形成其實是漢代中晚期的事情,而在《史記·五帝本紀》裡,炎帝還是作為黃帝的對手出現的,相關內容請參加《史記·五帝本紀》,在此就不贅述了。順便也要說一下,神農氏與炎帝合體是東漢時期才出現的,可查的最早的記載出現在班固的《後漢書·古今人表》中,所以在讀《史記·五帝本紀》的時候不要把神農氏和炎帝看作同一人,這樣邏輯上就能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