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謁祖,是普天下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堂前寶樹家聲遠,檻外烏衣世澤長。謝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源遠流長,枝繁葉茂。在2019年的公布的「百家姓」中,謝姓排在第23位。
謝姓人口約佔全國總人數的0.72%,而全球的謝氏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個省份的謝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謝姓人口的45%。福建和臺灣的謝姓人口也比較多,分別位列福建和臺灣姓氏的第14位和12位。
謝字,最原始的意思是射箭的符號。經過古代文字學家的考證,謝姓人的謝字來源於拉弓射箭的「射」。可以說,謝姓人的祖先既是弓箭的發明者,又是最會使用這種武器的人,因此後世子孫為了祖先的功德,便命名自己為「謝」。
關於謝姓的起源,古人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謝姓源自以國名為姓氏,出自任姓謝國,是黃帝的後裔;一說源自以邑名「謝」為姓氏,出自姜姓申伯,是炎帝的後裔。
源自任姓,黃帝後裔
《國語》稱: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媴、衣是也。」
根據《世本》的說法,任姓建立有十個國家,也就是:
「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
謝姓跟其餘9姓是兄弟關係,她是任姓中的一支,與其餘九姓是兄弟關係。
戰國時期的《世本》說:
「謝,姓任,黃帝之後。」
南宋鄧名世、鄧椿父子撰寫的《古今姓氏書辨證》說:
「謝,出自黃帝之後,任姓之別為十族,謝其一也。」
按照這種記載,古代的謝國就是謝姓最早的來歷。
源自姜姓,炎帝後裔
唐代林寶撰寫的《元和姓纂》說:
「謝,姜姓,炎帝之裔。」
根據謝氏族譜的記載:
「申伯本姓姜,炎帝之後,申伯為周宣王元舅,公元前823年,受戰功封河南謝邑,後申伯的繼承者失去爵位,子孫以國為姓。」
於是,申伯成為謝氏的「人文始祖」。宋代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稱:
謝氏,姜姓,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於謝。
周宣王姬繼位後,立志復興周室,想要大力經營南方的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特意將他的舅父申伯從今天的陝西、山西一帶徙封於「謝」,讓其鎮守「南國」。《詩經·崧高》曰: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毛傳》註:「謝,周之南國也。」
這就是申伯之謝的經歷。後來謝國被楚國所滅,謝國之人為了表示不忘故祖,從此就姓「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