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貝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雙眼睛

2021-01-15 紅披風童書國

有人評價桑貝說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雙桑貝的眼睛。我已經被那雙眼睛深深吸引,循著它的視線,我發現窗戶上緩緩滑落的雨滴,已然把玻璃呵護得明淨如鏡。


——漫畫家 幾米

桑貝是法國最著名的插畫家之一,從1960年開始創作《小淘氣尼古拉》一舉成名後,到現在他已有三十多部著作問世。


他是漫畫家幾米最推崇的大師,直接影響了幾米的創作風格。


桑貝的書在各國書店都在顯眼位置自成一格,若你是繪本愛好者、從業者,如果不認識大名鼎鼎的桑貝,有如自拒於圈外...

1932年,桑貝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幼年家境很貧寒。桑貝個性叛逆不安分,十四歲左右,因為不守規矩被退學,那時正值戰爭。退學後他開始找工作討生活,桑貝強烈地期望能有份好工作,以賺錢供養家庭。


他回憶說:「拿起畫筆之前,我什麼都做過,但是我的每份工作都不長久,我待過銀行、警察局、社會保險部門,後來他們都解僱我。我選擇繪畫,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我需要有工作,我別無選擇。」


桑貝從十二歲開始作畫,1950年他正式開始幽默插畫家的職業生涯,1951年在報上發表了第一幅署名「桑貝」的漫畫。


小淘氣尼古拉的誕生是這樣:桑貝替一本電臺刊物畫封面,他畫了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孩,正巧公車上看到尼古拉葡萄酒的廣告,便想這個男孩就叫做尼古拉好了。


電臺同事戈西尼看了這批插畫,鼓勵他發展成漫畫,桑貝畫畫,他寫故事,最後就變成了《小淘氣尼古拉》,於1960年開始正式連載。

尼古拉的故事,有一些基本套路,經常是:


小朋友集體去做一件事,譬如拍團體照、踢足球等等,總會有一個淘氣的孩子在過程中竭力搞笑,可一不小心就會碰撞到另外一個小孩,兩個人發生口角,一不小心又碰撞到第三個人,三個小孩的口角,又會把第四個人拖下水,最後在大混戰之中收場。

《小淘氣尼古拉》裡沒什麼壞人,喜歡用驚喜與幽默,鋪陳小孩的日常故事;情節裡即使出現急性子壞情緒,都只是一時的。

很多法國人在下班後返家小憇,《小淘氣尼古拉》平日就放在觸手可及之處,順手一翻,童年氣味盈盈,心靈就得到治癒。桑貝畫的這個故事,宛如幼時留存至今的一條毛毯,庇佑著世界上很多人,即使他們已經長大。


小尼古拉誕生60年後,桑貝出版自傳式訪談作品《童年》,讀者泫然驚覺,原來在小尼古拉歡樂場景的底層,孕生它們的土壤裡竟然是滿滿的困境和悲傷。

桑貝的父母每天都在爭吵,母親甩他一個耳光,會有兩聲聲響,一個是巴掌聲,一個是他被扇到牆壁上的撞擊聲。


貧窮的生活讓他感到羞恥,他沒有朋友,但不想讓別人知道,只得在公園當著一堆休憩的大人,對著空氣大喊「他們追來了 」,然後拉著弟弟奔跑,他很開心,因為大人相信他有一堆朋友,他虛構了他的朋友,謊言是童年的一部分,這是他變成創作者的第一步。


他畫裡的男孩女孩始終在踢球,在跳繩,在嬉戲,風景大大的,人物小小的,人物太小了,小到那臉上的笑容一不留神就消失了。


「我還是喜歡去想像快樂的孩子,他們不由自主地快樂著……」


「所以他們不是永遠都快樂?」


「他們不是永遠的快樂,不過他們總是找得到方法讓自己擁有一點快樂。」


閱讀《童年》時,我們看到一個放學前戰戰兢兢、擔心回家又要看到父母打架的孩子;長大後敬愛母親與繼父,想要多些收入以改善家裡的關係。即使大人們有情緒,這個善良的孩子都承受下來,並且以愛化簡。


許多叛逆的、抱怨家裡沒有愛的、物質環境不夠好的孩子,如果可以在桑貝的作品中得到鼓舞,維持善良的價值觀,相信世間不論如何都有好事會發生;另外那些已經有不錯環境的大人小孩,也能開啟心中與他人交談的愛。


桑貝讓我們明白,原來度過不幸童年的人,依然可以給予別人祝福。


桑貝說他從來不嘲諷,他反諷但不嘲諷,他不是居高臨下尖銳地去批判什麼人,他的幽默裡始終帶著這種善意的、溫暖的、憂傷的一面,就好像有些事情你沒有辦法,但是大家都了解,我們都一樣的那種感覺。

有一張他的畫,是一群消防隊員在著火的大樓下方拉了氣墊,小孩陸陸續續跳下來(好奇怪沒有大人),小孩跳下來就安全了,但看畫的人會發現小孩獲得安全後沒有回家,反而繼續跑回火場,想再跳一次氣墊。


另外一幅是,外面下著大雨,整棟大樓從窗戶望進去,每一戶的大人要麼百無聊賴,要麼愁悶不已,什麼都不能做,但誰說什麼都不能做呢?屋頂上有一群小孩在大雨中瘋狂跳舞,看起來雨是最佳的伴奏。

一個年輕人經常帶著羨慕的心情來到一處豪宅,看著裡面開出來的車,隨著時間,主人的車也越來越豪華。羨慕的年輕人有一天終於有了自己的車,他慢慢開到豪宅前停了下來,這回豪宅主人騎著腳踏車出來。


這是50多年前的畫,可絲毫不過時。現在很多成功人士要騎車環島、跑馬拉松健身,年輕人欽羨的成就與成就之後的返樸,依舊在一念之間,無須文字解釋。

桑貝的畫面表現力也非常強,非常準確。有一張是中年男人在樹林裡走,桑貝自己說這張圖改了很多次,人物走路的姿勢他多次修整,要傳達出一個很疲憊的人忽然在樹林感受到不知道是清風還是鳥聲、氣味,他有一種忽然輕鬆的感覺。


讀者會覺得整張畫的幸福感特強,雖然他的快樂只是一點點。

喜劇高手往往都是不快樂的人,只有身處黑暗,才會刻意努力去製造笑容;也只有身處黑暗,才能製造出雋永的笑容。平凡幸福的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將童年的自己流逝,失去了戒心,過早進入大人世界的桑貝,反而比誰都能體會童心。


流暢自由的線條完美結合,畫出都市生活的細微浪漫和被遺忘的童年,而這些,都是桑貝那雙不凡的眼給我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心動推薦 | 用桑貝的眼睛看世界
    有人說:「桑貝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了一雙桑貝的眼睛。」提到繪本,有人會說臺灣幾米,然而談及人文傳統深厚的歐洲繪本,沒有人敢忽略桑貝。桑貝是一個概念,一種品位,一類格調(如果格調一詞還沒有被糟踐徹底的話)。他的好處在似遠忽近之間,在半夢半醒之間,在冷漠和悲憫之間,像一杯沉澱了許久又被輕輕攪動的水。
  • 桑貝,桑貝,還是桑貝
    自從在圖書館認識他以來,醞釀寫桑貝(Sempé)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讓-雅克·桑貝(Jean-Jacques Sempé),1932年8月17日出生於法國的紅酒之鄉--波爾多市。作為法國國寶級的插畫家,在提及那些人文傳統深厚的歐洲繪本時,沒人能忽略桑貝。
  • 《桑貝在紐約》似水流年與繁華都市
    1932年,一個叫桑貝的男孩,出生在法國的波爾多,一座因為紅酒出名的法國城市。桑貝的繼父靠推銷罐頭食品賺取微薄的佣金,養活一大家子,拮据的生活成了父母不斷爭吵的導火索。每天夜裡,他都要用聽廣播來試圖平息晚上父母吵架給他造成的內心焦慮。聽著雷·范圖拉樂隊的演奏,他才能逃到想像之境,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個平行世界。白天裡,他常常一個人在家中的板凳上,獨自望著窗外的繁華都市。但敏感憂鬱的男孩也沒有失去感受美好的能力。
  • 童年的法式優雅,盡在桑貝的畫作裡
    這一次,我遇到了法國國寶級漫畫家讓-雅克-桑貝。簡潔、優雅、小人物大世界、這是桑貝畫風攝人心魂的魅力所在。1桑貝畫作的線條輕盈靈動,柔和細膩。你會驚嘆於他筆下的世界之「大」,人物之「小」。目光遊移在填充整個畫面的「大世界」和佔據畫面中心的「小人物」之間,你會情不自禁被一個個無言的故事、動人的瞬間、謎一般的場景所吸引:坐在金黃大樹分叉上的小男孩,在暢想著什麼呢?是否隻身一人的他沒有玩伴,只能尋求大樹的陪伴?然而,他揚起的嘴角,微閉的眼睛,似乎告示著他的快樂遠勝於寂寥。
  • 【動漫樂園】桑貝的漫畫
    桑貝和他的《童年》一書 圖一《小淘氣尼古拉》 提到桑貝,許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那個長著「小人人頭」的少年尼古拉,這個早已風靡全球的經典漫畫形象
  • 桑貝的繁華都市與似
    桑貝的名字散落在各種雜誌中時,似乎總是驚鴻一瞥。及至捧著《我的另一半》、《航空信》、《一點巴黎》等出自桑貝之手的繪本時,竟覺得奢侈得像一個暴發戶。  讓·雅克·桑貝,1932年生於法國波爾多,那個以葡萄酒聞名於世的地方。少年時代桑貝夢想加入法國作曲家雷·旺圖拉的管弦樂演出,不知怎麼就迷上了畫音樂家,他因淘氣散漫以致被學校勒令退學,其後桑貝還擔任過酒鋪的送貨員。
  • 插畫家桑貝:生活裡的詩意瞬間
    而桑貝在日復一日的焦灼中為自己營建了一個平行世界:《童年》的漫畫中,他將童年的不悅輕描淡寫,以一個頑皮開朗的兒童的視角去看待、甚至是戲謔地對待成人的世界。《桑貝在紐約》收錄了桑貝為《紐約客》創作的所有插圖以及他在紐約的生活照,也附有訪談稿。桑貝首次開誠布公地談到了自己的繪畫事業,還有為《紐約客》工作的八卦趣事。
  • 這是著名漫畫大師桑貝的漫畫哦
    最近我看了法國著名插畫家桑貝的插畫,喜歡得不得了。桑貝是誰?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幾米,而桑貝是幾米最喜歡的插畫家。可以這麼說,看了桑貝的插畫,再來看幾米的插畫,也許就不是那麼有吸引力了。由於這個原因,我一頭就扎在桑貝的插畫書裡,很快就被他簡單而富有表現力的插畫迷住了。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漫畫吧。01.
  • 法國國寶級漫畫家桑貝的「壞孩子」,會在中國流行嗎?
    我母親有句話常掛在嘴邊,我可以用波爾多口音學給您聽:『來,過來,讓我賞你一巴掌,牆會賞你另外一巴掌。』換言之,她的耳光扇得那麼用勁,我的頭撞到牆上,就像一共吃了兩記耳光……」(桑貝訪談錄《童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桑貝漫畫作品也許正是因為自己的童年一點都「不有趣」,桑貝才會那麼熱衷畫「開心的事情」。
  • 桑貝:被漫畫耽誤了的喜劇導演
    漫畫截取的是一個個日常瞬間,然而配上桑貝為人物設置的高度傳神的臺詞——或為內心戲,或為畫外音,一如默片時代的字幕——畫面的信息量和劇情效果即刻獲得豐富的彈性。只不過,桑貝並不屬意於強烈的戲劇衝突,他能夠旁觀世俗潮流,讓都市人陷入迷失的瑣屑與雜念,值得一顧,值得一寫。讀者很容易從中照見自身的處境,在皮相被戳穿的一刻不覺莞爾。桑貝,被譽為法國的國寶級插畫大師。
  • 桑貝:被漫畫耽誤了的喜劇導演
    漫畫截取的是一個個日常瞬間,然而配上桑貝為人物設置的高度傳神的臺詞——或為內心戲,或為畫外音,一如默片時代的字幕——畫面的信息量和劇情效果即刻獲得豐富的彈性。只不過,桑貝並不屬意於強烈的戲劇衝突,他能夠旁觀世俗潮流,讓都市人陷入迷失的瑣屑與雜念,值得一顧,值得一寫。讀者很容易從中照見自身的處境,在皮相被戳穿的一刻不覺莞爾。桑貝,被譽為法國的國寶級插畫大師。
  • 跟著編輯讀《童年》《桑貝在紐約》
    本網訊(記者 金鑫) 上海譯文出版社近日引進出版了法國國寶畫家桑貝的兩部作品——《童年》《桑貝在紐約》,為中國讀者奉上桑貝筆下的似水流年與繁華都市。    「《童年》和《桑貝在紐約》是我做編輯以來,做的最愉快的兩本書。常常一邊工作著,一邊會笑出聲來。」黃雅琴直言閱讀桑貝的快樂。她告訴讀者,儘管《童年》一書中,桑貝首次披露了自己的童年經歷,拮据的生活,爭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
  • 《小淘氣尼古拉》之父法國國寶級插畫師桑貝兩本新書引進
    桑貝是誰?幾米最愛的畫家,世界頂尖插畫大師——桑貝,他被稱為法國國寶級插畫師,《紐約客》封面的御用插畫師,迄今為雜誌畫了100多個封面插圖,這在《紐約客》是史無前例的。作品曾製作成法國官方發行的紀念幣及被法國文化部用來作為新年賀卡。
  • 桑貝《童年》:謊言之下的純真
    桑貝:「我曾有幾個月想找機會扇我女兒一個耳光。一天,我給了她一個耳光,而她回了我一腳。這把我逗樂了。」(《這裡一巴黎》,1957年)馬克:「那麼,是什麼讓孩子變得嚴肅?」桑貝:「在社會上討生活。那種必須找一份工作,必須不斷學習的艱辛。這純粹是個人意見,因此不見得正確。」
  • 從《童年》走來的桑貝:我很傻,很天真,很叛逆
    在和馬克·勒卡爾龐蒂耶(桑貝的友人、法國《電視導覽》的負責人之一)妙趣橫生的長談中,桑貝訴說了他作為一個「要面子」、要尋出路、要想方設法在報紙上發表漫畫的「波爾多小夥」所經歷的痛苦和歡樂。他也明確坦陳:「有時候我會變得中規中矩,但從不老成世故。」讀者將笑著驗證他的這一說法。
  • 茵佳·桑貝:設計的優雅與情思
    茵佳·桑貝成長於一個藝術氛圍濃鬱的家庭,在插畫家父母的言傳身教下耳濡目染,其作品中的美總是伴隨著驚喜與詼諧自然流露。1993 年,桑貝畢業於巴黎的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2000 年,在巴黎開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與HAY、Luceplan、阿萊西(Alessi)等家居品牌有著緊密的合作。幾乎每年,茵佳·桑貝的新系列都會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產品。
  • 世界僅有600雙的紫色眼睛,其中一雙價值700萬,你羨慕嗎?
    作為中國人,我們平常看到的都是黃皮膚黑眼睛,所以在看到外國人的時候會覺得奇怪,因為他們是黃頭髮藍眼睛。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綠眼睛呢?其實這個世界上不僅擁有著綠眼睛,還有紫色眼睛存在。當然,擁有紫色眼睛的人並不多,世界上只有6雙紫色眼睛,而且其中一雙價值700萬,你羨慕嗎?
  • 西班牙男神阿爾弗雷多·埃爾南德斯·德拉克魯茲,有一雙美麗的眼睛
    在西班牙,有一位西班牙的男模,Alfredo Hernandez de la Cruz(阿爾弗雷多·埃爾南德斯·德拉克魯茲),他擁有一雙美麗的眼睛,被西班牙本土的雜誌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眼睛之一,也被譽為西班牙男神。
  • 埃德加·斯諾給了世界第一雙了解中國革命的眼睛
    埃德加·斯諾給了世界第一雙了解中國革命的眼睛   2005年是美國著名記者、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諾誕辰100周年,北京大學將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於2005年7月19日-20日聯合舉辦「讓世界了解中國——斯諾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 吳明菊:想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看世界·都市快報
    這個12歲的小學生,哪怕戴著800度的眼鏡,也只能看到視力表上最大的那行字;這個山溝裡的女孩兒,家裡經濟拮据,懂事、努力。 吳明菊一回家先用冷水洗了個腳,便跑去看臥病在床的爺爺。在客廳的一面牆上,掛滿了姐妹二人的獎狀,其中一半是吳明菊的。吳媽媽告訴我們,吳明菊平時很乖,學習之餘還會幫著父母做家務,只是眼睛不好。 3歲時,吳明菊被送去金華醫治,前年暑假又到了杭州,去年暑假去了上海治療,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和家裡經濟困難等原因,眼疾治療依然沒有進展,一家人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