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發現地外可宜居星球,並且不止一顆,理想又靠譜

2020-12-20 科普最靠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年,全世界人口已達到76億之多,並且還在高速上漲,雖然地球表面積很大,但是可利用地區少之又少,面對76億這個數字,地球還是處於緊張狀態。另外,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們對地球資源的需求也就愈來愈強烈,隨之帶來的就是資源緊缺,地質災害頻發,疾病流行。我們處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必須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因此努力發展技術並且迫切地尋求第二「地球」尤為重要。

研究團隊發現地外可宜居星球,並且不止一顆,理想又靠譜!

美國的喬治亞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曾在3年前在尋求第二「地球」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這顆被人類發現的與地球極其相似的星球就是「Kepler-186f」,距離地球462光年,它不僅和地球有著相似的「體型」,並且也處在母恆星範圍中的宜居帶,並且科學家經過推算預測,這顆星球上很有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

為了確定其是否適宜人類生存,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由於我們已經習慣了地球的季節交替,所以季節交替在這顆星球上能否正常發生也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季節交替的本質其實是星球公轉軌道和自軸之間存在傾角,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便利用天體模型來分析Kepler-186f的轉動力學,以得到公轉過程中傾角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過程。

最終該研究團隊發現,Kepler-186f不僅在形狀、所處的地帶、是否有水源,還是傾角方面,與地球的信息都驚人的相似,不說是完全複製了一個地球,那也有八成的相似度,這就說明,在這顆星球上同樣會出現像地球一樣的季節交替現象,至於交替的間隔時間是否相似,這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科學家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但我們能夠從宇宙中找到這樣一顆與地球如此相似的理想星球,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但由於距離較遠,以目前的技術還要再發展幾百年才有可能著陸此星球。

除此之外,Kepler家族還有一位成員——「Kepler-22b」,它也是一顆被記錄在近地外可宜居候選星系的星球。其直徑大約是地球的2.4倍,其母恆星是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星體,處於顆宜居帶的Kepler-22b接收到母恆星的熱量也和地球類似,其表面平均溫度約為21攝氏度,是相當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同樣科學家也推測其上有水源的存在。

但由於這顆行星距離地球600光年之遠,因此目前只是人類的一顆候選星,至於何時才能光臨它們,取決於我們科技的發展速度了,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了新的目標「家園」,就可以在地球上肆無忌憚,畢竟要實現還是遙遙無期。現在的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給我們的後代,讓他們努力去吧!

今天的科普最靠譜就講到這兒,您的點讚是我創作的動力,歡迎關注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神秘信號,它來自一顆宜居星球
    根據科研團隊發表在《天體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成果顯示,這一次的重大發現,得益於位於荷蘭的射電望遠鏡,通過低頻陣列,最終在牧夫座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發出信號的系統,是一個雙星系統,目前已知其中有一顆行星圍繞著它們運行。
  • 又一顆可能宜居的星球被發現 生命宜居星球都需要啥「配置」?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小編的計算能力有點不夠用!
  • 美德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比地球更宜居
    據央視報導,近日,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對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條件進行比對後,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 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均超過100光年,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因而生命體或許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據悉,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
  • 國外科學家宣布發現特殊星球,它富含氧元素,是宜居星球嗎?
    對於這個問題,主流觀點認為只要找到一顆宜居星球,就能發現外星生命。前段時間,《天體物理學雜誌》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國外天文學家在觀測宇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顆特殊的星球,並將其命名為「RAVE J183013.5-455510」。這顆星球的特別之處在於,研究人員檢測到它富含碳元素和氧元素,這在之前的探測中從未發現過。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文/勵生)所謂「超級地球」,是指一些體積巨大的類地行星,這些星球不僅直徑接近地球,就連板塊結構也相差不遠,根據目前發現的超級地球來看,其表面一般都會出現隕石坑、峽谷以及火山等等地勢環境,擁有衍生生命的基本條件,所以
  • 又一宜居星球被發現,人類生存所具備的環境是啥?這顆星球可以?
    文/仗劍走天涯又一顆宜居星球被發現,人類生存所具備的環境是什麼?這顆星球可以?人類一直在尋找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因為地球的環境已經受到人類極大的破壞了,而地球上的能源也不再能夠提供人類生存。所以近些年來無數的科學家都在致力於探索外星球的足跡。近日,根據西方媒體報導顯示,在地球周圍發現了一顆和地球相似大小的有水有大氣的第二個地球。這顆星球被稱為TOI 700d,科學家將這顆星球和地球進行了比較,除了環境和地球有所相似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公轉和地球是有差別的。想必大家都清楚,地球的公轉是365天。這顆星球只有47天的公轉時間。
  • 10.7光年發現宜居星球,未來移民太空將成真
    為了讓人類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第二地球」,希望在未來人類可以實現移居外太空,經過多年的探索,科學家也發現了很多宜居星球,但是其中有很多宜居星球卻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能夠生存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水,水資源對於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科學家在探索外太空的時候,水資源也還是排在第一位的。
  • 如何尋找宜居星球?學家編制天體目錄,最新指南手冊來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真正開始探索外星生命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不僅拉開了探索地外星球的序幕,同時也開啟了人類探索地外生命的旅程到目前為止,人類探索地外生命至少已經有50年的時間了,那麼科學家們在宇宙中有找到外星生命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現在我們還未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存在。那麼這就能夠說明外星生命是不存在的嗎?並非如此,仍然有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存在許多因素影響外星生命的存在,因此需要根據這些影響因素來對已知的星球進行分類,進一步確定情況。
  • 又雙叒叕發現新宜居星球?「地球2.0」新人出道
    因此,位於主序星宜居帶上的系外行星相對來說宜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是從比例來看,宇宙中和GJ 887這樣同屬於紅矮星的恆星比例要高一些。就拿我們銀河系舉例,數量最多的恆星就是紅矮星了,所以發現很多繞著紅矮星運轉的系外行星也不足為奇。我們熟悉的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我們在2016年和今年的四月份相繼確認了它的第一顆和第二顆行星的存在。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那麼如何才能把毫無生機的火星改造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呢?其實火星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毫無生機,人們對火星人的想像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在遠古時期,火星很可能像地球一樣,擁有著穩定的磁場,磁場保護了火星大氣,而大氣又保護了火星上的液態水,迄今為止,火星上仍然有著液態水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或比地球更適合人類!
    科學家為了尋找其他的宜居星球,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但宜居星球的形成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必備的水資源與氧氣外,磁場、大氣壓等這些都是必備的條件,人類能夠出現在地球上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在人類剛剛探索宇宙的時候,哈勃望遠鏡直接進入到了地球運行軌道中,通過它對宇宙的觀察,我們能夠更直觀的認識各個星體與星系。
  • 鯨魚座天倉五現宜居星球:距地球最近 或有液態水(圖)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19日宣布,他們在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鯨魚座天倉五周圍發現了行星系,其中一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可能是迄今在這一區域發現的質量最小的宜居星球。  可能存在液態水  鯨魚座天倉五比太陽略小,距離地球僅有11.9光年,在夜空中可用肉眼觀測到。
  • 倘若人類真的發現了有低等生命的宜居星球,人類會做什麼?
    人類一直在努力尋找著外星生命,因為人們認為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一定還有與地球相似的可宜居星球存在。因為星際移民一直都是人類的一個夢想,因為目前地球的資源正在枯竭,不知道什麼時候地球就會毀滅,人類就將待不下去了。
  • 研究發現:宇宙誕生早期,生命物質就已經出現!是誰創造了它?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太空模擬實驗,通過實驗數據,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早在宇宙誕生後不久,當宇宙中第一代天體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和生命有關的重要物質——甘氨酸就已經出現了。 甘氨酸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者表示,138億年之前,當宇宙大爆炸發生後,宇宙快速膨脹,宇宙中也充斥著很多顆粒和塵埃。
  • 宜居星球找到了?NASA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分子
    宜居星球找到了?NASA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分子SOFIA是一個由波音747SP改裝的天文臺,飛機上架設了直徑2.69米的望遠鏡,該望遠鏡能夠捕捉到水分子的特定波長。SOFIA飛行高度高達13716米,高過地球大氣層中99%的水蒸氣,從而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宇宙。這一發現意味著,月球上的水不僅局限於南極深處的寒冷地帶,還可能分布在月球表面的任何地方。
  • 研究發現,一種名為K星的特殊恆星可能是適合居住的星球
    尋找太陽系外生命跡象的科學家們面臨著重大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僅我們的銀河系就有數千億顆恆星需要考慮。為了縮小搜索範圍,他們必須弄清楚:什麼樣的恆星最有可能擁有可居住的行星?
  • 波士頓大學團隊:星球是否存在電離層將揭開探索地外生命新篇章
    我們一談到地外文明的生命跡象首先想到水,其實科學家們又提出,應該看看外行星是否存在電離層(大氣層最薄的一層)。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些遙遠的系外行星的生命跡象,大多數是尋找水分子。但Michael Mendillo和他的同事有一個不同的想法:尋找像地球一樣的電離層,可能更為靠譜。地球這樣的電離層,充滿了單一的氧離子,已經發現了生命。或者至少,我們知道它可以讓生物存活。宇宙中我們形單影隻嗎?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原標題: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濤濤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講到過關於蘇美爾文明。他作為史前最早的文明之一與外星文明的聯繫非常緊密。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
  • 為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提出分類方法,排查他們藏身地
    儘管現在人類在宇宙中探索了半個世紀,但尚未真正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那麼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嗎?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需要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宜居星球。 探索地外生命和宜居星球在很多時候是等價的,如果一顆星球是宜居星球,那麼有潛力孕育出生命。如果一顆星球上出現了生命,說明該星球是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