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2020海峽兩岸(南京)新型顯示產業高峰論壇」近日在寧舉行。論壇上,「協同創新」「上下遊協作」等熱詞頻出,「抱團創新」成為共識。專家呼籲,政府和龍頭企業要加快強鏈補鏈,形成全產業鏈競爭能力。
本屆論壇以「合作共贏、創新產業鏈」為主題,由南京平板顯示行業協會、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共同主辦,南京經開區管委會等協辦,吸引了300多位學界業界專家和名企代表參加。與會者從科技與產業融合出發,針對顯示產業鏈材料和設備進行全盤解析,就國產化配套現狀進行前瞻性研判,就兩岸乃至全球顯示行業技術上下遊對接、人才交流等深入交流。
「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幾乎從零開始,用10年時間,打破了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面板製造業保持多年的『鐵三角』格局。」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研究所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歐陽鍾燦介紹,依靠政、產、學、研、用的成功結合,中國大陸LCD面板2018年奪得全球產量第一名,近兩年大陸的AMOLED產能也在加速追趕韓系廠商,全球出貨量佔比逐年大幅提升。但是,如果把目光移向產業鏈上遊,會發現大陸的顯示產業仍存在非常明顯的短板:材料和設備的市場地位與中遊面板市場地位極不匹配,材料市場佔比僅有15%,關鍵原材料基本被日系廠商壟斷,技術門檻高的OLED偏光片,大陸企業市佔率僅約2%。
「形成全產業鏈競爭能力,是我國未來顯示生態鏈的首要目標。」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認為,顯示產業要進一步發展,就要解決產業鏈的結構性問題。當前,我國只有個別顯示器件企業真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上遊材料和裝備發展當中的「不平衡」問題相對突出,抵禦外部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維護產業鏈安全的自主意識不足。他建議,要「強鏈為主、補鏈為輔、全鏈布局」,重點培育能在全球範圍內引領技術發展方向、調配要素資源的大企業。與此同時,著力抑制過度投資、低水平重複建設以及海外落後產能轉移。
業界也已普遍意識到,產業鏈的創新與安全非常重要。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中心總經理劉傳珍建議,要通過建立創新研究院、信息數據平臺、趨勢研究中心、企業孵化器、人才聯合培養平臺等,實現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全融通。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中心總監楊韜表示,政企應攜手串接上下遊,通過研發前置、聯合開發、戰略合作,協同突破「專利封鎖、上遊資源匱乏、技術瓶頸、研發周期長」等難點。京東方首席採購官組織/模組材料企劃中心中心長袁曲平透露,公司的戰略目標之一,就是持續完善平板顯示產業鏈。
新型顯示產業「鏈」上創新得到國內不少地區的重視。譬如在南京及周邊地區,已匯聚了中電熊貓、京東方、天馬、惠科、維信諾等多家面板企業和材料設備配套企業,成為國內重要的平板顯示產業集聚區。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洪文告訴記者,新型顯示產業是該園區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已集聚LG、夏普、東光光電、冠石科技等企業70餘家,構建了以液晶顯示為主導,包括LED、OLED、雷射顯示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產業規模近2000億元,佔南京全市的70%。該園區正在大力引進培育液晶、OLED、雷射、Micro LED等新技術、新業態,努力將新型顯示產業進一步打造成為全省第一、全國前三、世界知名的產業地標。
記者 李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