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將為育種開闢新途徑

2020-12-13 金臺資訊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在一項對全球小麥生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10 基因組計劃中,對代表全球育種計劃的15個小麥品種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將使科學家和育種人員能夠更快地識別出具有影響力的基因,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害蟲抗性和其他重要的農作物性狀。

小麥是世界上種植最多的穀類作物之一,在全球糧食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約佔全球人類熱量攝入的20%。據估計,到2050年,小麥產量必須增長50%以上,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

研究人員稱,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的問世,將幫助解決龐大的小麥泛基因組這一巨大難題,並為小麥發現和育種開闢一個新時代。預計全球小麥界的科學團體將使用新資源來鑑定與需求性狀相關的基因,這將使人們能夠更精確地控制育種,提高小麥改良的速度,從而使農民和消費者受益,並滿足未來的糧食需求。

新研究將小麥基因組序列的解碼數量增加了10倍以上,使科學家能夠通過對比使每個品種獨一無二的遺傳差異的全部細節,鑑定出小麥品系之間的遺傳差異。

10 基因組計劃是一項由全球10個國家95名科學家組成的小麥聯合研究計劃,目標是破譯小麥的數千個基因組序列,包括從小麥野生親緣種帶來的遺傳物質。這些小麥野生親緣種已被育種人員用來改善小麥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研究發現的一個小麥野生親緣種DNA片段,含有抗病基因且能提供針對多種真菌疾病的保護。試驗證明,該片段可將小麥產量提高10%之多。研究人員稱,了解這樣的致病基因可以改變育種的遊戲規則,例如只需通過簡單的DNA試驗而不是人工田間試驗就能更有效地選擇出抗蟲性品種。

總編輯圈點

人們對小麥最熟悉不過。然而相較於其他作物,小麥卻是唯一一個尚未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其原因主要是小麥基因組體量太龐大了——是人類基因組的5倍、水稻基因組的40倍。其實,小麥就是典型的異源多倍體基因組,由3套很像卻又不同的基因組整合,形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6倍體基因組,重複序列程度之高,分析工作之繁複,都是其他作物不能比的。而今的成果,無疑將加快小麥育種研究的步伐,而高產、抗旱、抗病蟲的小麥新品種,也將為全球氣候變化及人口膨脹所帶來的食品短缺問題提供一項解決方案。(記者馮衛東)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將為育種開闢新途徑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將為育種開闢新途徑 馮衛東/科技日報 2020-12-04 08:04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研究人員稱,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的問世,將幫助解決龐大的小麥泛基因組這一巨大難題,並為小麥發現和育種開闢一個新時代。預計全球小麥界的科學團體將使用新資源來鑑定與需求性狀相關的基因,這將使人們能夠更精確地控制育種,提高小麥改良的速度,從而使農民和消費者受益,並滿足未來的糧食需求。
  • 人類首獲完整版六倍體小麥「中國春」的基因組圖譜
    20餘個國家、70多家機構,200多位科學家,在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IWGSC)的牽頭下,花費13年時間,才終於完成了這部令人驚嘆的「密典」——這就是世界上首個完整版六倍體小麥「中國春」的基因組圖譜。  這項被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小麥育種專家魯迪·埃培爾斯評價為「徵服了遺傳學『珠穆朗瑪峰』」的研究成果,8月17日被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科學》在線發布。
  • 【科技日報】小麥基因組測序 為第三代育種繪製「高清地圖」
    時下最「時尚」的小麥育種技術  隨著全球作物育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育種家們已將「一條腿」跨入了第三代育種時代。  根據作物性狀進行育種,如傳統雜交育種,為第一代。採用這種方法,無需對作物的性狀形成機理「知其所以然」,對性狀進行直接選擇。
  • 科學家成功解讀硬粒小麥全基因組圖譜
    近日,來自義大利、加拿大、德國等多國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繪製並解讀了硬粒小麥
  • 研究人員構建出小麥屬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
    小麥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於新月沃地一個狹小的核心區域,一萬年間,從地區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轉變成為全球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之一,在多種多樣的環境下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然而,小麥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糧食需求兩方面同時適應的遺傳機制尚不清楚,理解小麥適應性進化對氣候變化條件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和穩定生產具有重要價值。
  • 科學網—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在短短幾千年裡,小麥便從起源地西亞的「肥沃新月地帶」擴展到全球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成為世界上種植範圍最廣泛的作物之一。 小麥是如何成功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的?「祖先」小麥又是如何進化為現代小麥的?小麥遺傳學家不斷探索,試圖揭示小麥的「家世」。
  • 又一壯舉:比人類基因組大6倍的小麥基因終於被他們搞清楚了
    但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麥,卻遲遲難以破譯。要知道,世界上約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6億,因此小麥產量需要增加60%才能養活這麼多人口。需要養活這麼多人?小麥壓力山大。而從事小麥育種的科學家們,壓力更大。
  • 魯非/焦雨鈴團隊合作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小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短短的幾千年時間裡,小麥便從起源地西亞的「肥沃新月地帶」擴展到全球各地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成為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作物之一。小麥是如何如此成功的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祖先」小麥又是如何進化為現代小麥的?小麥遺傳學家們不斷探索,試圖揭示小麥的「家世」。
  • 華中農業大學完成我國首個果樹基因組序列圖譜
    新華社武漢3月21日電(記者李鵬翔、俞儉)華中農業大學21日對外公布了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華中農大的園藝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科研人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碼」,完成了甜橙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獲得了較高質量的甜橙基因組。這是中國自主完成的第一個果樹作物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目前最為完整的甜橙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 多國合作編纂「小麥字典」:六倍體小麥基因測序完成—新聞—科學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05年加入此項研究的宋衛寧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就像破解人類基因密碼一樣,有了小麥的基因組圖譜,小麥的育種、遺傳研究就能向前推進一大步。」 不過,在眾多主要農作物裡,小麥的完整基因圖譜,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
  • 我國科學家首次繪就4個蒙古高原特色物種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9日電(記者賈立君)我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完成蒙古羊、蒙古牛、蒙古馬和阿拉善駱駝4個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記者9日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召開的「蒙古高原特色物種計劃成果發布會」上獲得的消息。
  • 西農成功參與破譯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圖譜
    作為世界各地最為廣泛種植的穀物之一,相較於其他作物,小麥是唯一一個尚未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8月17日,《科學》雜誌在線刊發了相關論文,標誌著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圖譜完成。論文由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協作完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衛寧教授團隊作為中國唯一參與並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的團隊,完成了其中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破譯工作。據了解,小麥之所以尚未完成全基因組測序,是因為小麥的基因組體量龐大,是人類基因組的5倍,是水稻基因組的40倍,同時又是作為典型的異源多倍體基因組,重複序列極高。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
  • 參透基因,育種走向「按圖索驥」
    通過比較核心種質與陸地棉野生種系全基因組功能基因SNP變異,首次發現23876個基因無任何SNP變異,表明這些基因在長期馴化過程中高度保守,33899和6957個基因分別表現為SNP變異數減少和增加,暗示這些基因應在育種改良中予以重點關注。 「一個基因,即一個DNA片段,可理解為一串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零的密碼。」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宋衛寧教授團隊承擔並完成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基因組圖譜中7DL...
    論文由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聯盟協作完成,我校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衛寧教授團隊作為中國唯一參與並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的團隊,完成了其中7DL染色體物理圖譜構建及序列破譯工作。這也是我校國際合作交流取得的重大成果。  小麥是作為世界各地最為廣泛種植的穀物之一,相較於其他作物,小麥是唯一一個尚未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
  • 福建農林大學團隊破譯花生基因組密碼
    為破譯栽培種花生的基因組,莊偉建率領的科學家團隊利用具有全國70%育成品種血緣的獅頭企為材料,利用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和超高密度遺傳圖譜,以及其他生物信息學、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等手段,突破複雜基因組組裝的困難,獲得了高質量的重疊群和基因組支架,組裝總長達2.54 Gb,佔花生基因組總長94.1%;進而精確組裝到20條染色體水平(全長2.51Gb)的高質量四倍體花生基因組
  • 中國繪製完成世界珍稀動物朱䴉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國際在線報導(駐陝西記者 雷愷):西安交通大學4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朱䴉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繼家雞基因組、珍珠鳥基因組、火雞基因組之後,中國完成的第四個鳥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其對於挽救和保護世界珍稀動物朱䴉和注釋生命現象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戰略意義。
  • 中國完成小麥A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日前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製,有望進一步推動栽培小麥的遺傳改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5月1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小麥A基因組7條染色體的分子圖譜記者從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科研團隊繪製出了小麥A基因組7條染色體的分子圖譜,注釋出了41507個蛋白編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