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明日央視播出,一起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明天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

資料圖:泉州雕像 新華社供圖

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及中國功夫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全片以神秘的東方遊記《光明之城》做引線,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將史料與現實不斷地進行交互式呈現,來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

原標題:《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邱偉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央視首播!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 精彩不容錯過!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泉州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央視首播
    東南網1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17日起,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重返刺桐城》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時長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貫穿起這座文化名城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以此引發觀眾對現實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7日起央視首播
    本報訊 (記者 李珂) 17日起,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重返刺桐城》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時長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貫穿起這座文化名城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以此引發觀眾對現實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首播在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3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起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於12月17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在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延續和實證中,泉州都是一個重要的縮影和代表。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首播,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穿越古今刺桐城,傳承中外交流史
    泉州網12月18日訊 (記者陳凌鷺)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於昨晚10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首播
    《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於12月1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重返刺桐城》裡的石獅元素
    12月17日至19日,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其中,祥芝漁港、石湖港、林鑾渡、六勝塔等石獅元素出現在該紀錄片裡,展現了石獅厚重的海洋文化積澱。
  • 再現刺桐城輝煌 值得泉州人驕傲
    耗時4年精心打磨,備受關注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近日正式亮相央視紀錄片頻道。連續三晚的講述,《重返刺桐城》以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光明之城》為引線,用一個個人物故事,一次次場景還原,一處處遺蹟史料,用古今穿插、交互呈現的敘事方式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日泉州城的歷史進程,展現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獨特魅力,贏得了國內眾多媒體和廣大市民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啟刺桐古港榮光,溯海洋文明跌宕歷史,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今晚...
    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攝製,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美國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於12月17日22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講述絲路傳奇,七集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 央視播出
    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七集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將於5月1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與央視紀錄頻道CCTV-9同時多集聯播,並於5月9日-15日每天20:00登陸央視紀錄頻道CCTV-9。
  • 《重返刺桐城》:用當代視角解構千年海港
    「從山海經裡面,閩在海中這四個字,就給福建泉州的地域文化塗上了蔚藍色的符號」,海上絲綢之路上,泉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自2020年12月17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陸續播出,引發廣泛關注。
  • 《重返刺桐城》:絲路精神照亮前行的路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究竟是怎樣的存在?近日,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以《光明之城》作為引線,史料與現實交互呈現,展示了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以此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
  • 重古惜今,《重返刺桐城》以歷史傳統回應命運共同體時代主題
    近期,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就是以大衛.塞爾本的這部東方遊記《光明之城》作為引線,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將史料與現實不斷地進行交互式呈現,通過這種方式,來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
  • 央視紀錄片《周起元》封鏡 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廈門故事
    封鏡儀式現場,《古今形勝之圖》時隔462年之後榮歸故裡央廣網廈門8月30日消息(記者陳庚)央視「海絲」重點紀錄片《海洋赤子——周起元》封鏡儀式29日晚在廈門中心大廈舉行,該片以廈門歷史文化名人周起元為主要角色,講述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廈門故事,計劃於今年第4季度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講述絲路傳奇
    原標題: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講述絲路傳奇 中國第一部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七集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1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與央視紀錄頻道CCTV-9同時多集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