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是指開智悟理也。法華經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八十華嚴經四曰:『開悟一切愚暗眾生。』
開悟就是將佛的智慧之光注入眾生黑暗的心房之中。
開悟是否真的存在?語言無法描述那個已徹底消融的境地。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佛陀的開悟成道日,探究佛祖開悟成道時的感受。
01內觀身體
畢缽羅樹下,悉達多進入禪定,深入觀察自己的身體。他看見每個細胞都像是一滴水,一滴出生,成長,死亡這條永無止息的時間長河裡的水滴。他無法在身體中找到任何一個細胞是永恆不變和獨自存在的。融匯在身體之流的有感受之流,而每一個感覺就是一滴水。這無數的點滴又匯集在出生、成長和死亡的過程裡。
一些感受是美妙的,而另一些是悲傷的,更有一些是平靜的。但他所有的感受都並不恆久:它們的出現與消失,就如體內細胞的生滅一般無常。
02思想的變化
思想之流和細胞一樣也在成住壞空中彼此交融,互相影響。如果思想正確,萬像的實相很容易便顯現出來;如果一個人的思想不正確,事物的實相就被蒙蔽。
一般人就是因為存在有錯誤的見解而被困於無窮的苦海裡,所以他們就很容易相信那些無常的東西是恆常的;無自性的東西是有獨立本體的;無生滅的東西是有生滅的;而他們又把不可分割的分成不同的部分看待。
03情緒的本質
恐懼、憤怒、憎恨、傲慢、嫉妒、貪慾和無明。這些讓人產生痛苦的情緒,它們全都是因無明而起。它們和正念正好相反,它們是光明的反面。他體悟到解脫之路就是要破除無明,深入實相之中去直接體驗親證。
悉達多過去曾儘量尋求擺脫恐懼、嗔怒和貪慾的辦法。但那些辦法都只是試圖壓抑感受和情緒,而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而沒有真實的效果。
現在悉達多明白了,它們的起因都是由於無明,因此一旦從無明中解脫出來,所有的精神障礙便會自動消散,一如影子在太陽初升之前的不翼而飛。
悉達多這些深入的體悟都是他修習禪定的果實。
04生命的真相
他微笑著,深深地望著樹葉,他很清楚地看到太陽和月亮的存在,沒有太陽,沒有夜晚,樹葉是無法生存的。他又見到泥土、時間、空間和心識,全都同時存藏在樹葉裡面。其實那一刻,整個宇宙都存於那片樹葉之內。那樹葉的實相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奇蹟。佛陀開悟成道日,究竟悟到了什麼?
我們一般都認為,一片樹葉只會在春天生長。但悉達多卻見到久遠以來已經存在於陽光、白雲、那棵樹和它自己。
如果見到那樹葉從未出生過,他也會見到他自己從沒有出生過。樹葉和他自己,兩者都只不過是顯現出來不同的個體。他們根本從未生過,也是永不可能滅亡的。
有了這種徹悟,生與死,出現與消失,都一起溶解,而樹葉和他自己的真面目便隨之流露出來。
他體會到任何一種現象的存在都有引起其他現象產生的可能性。單一之中包含所有,而所有也存藏於單一。
05一切世法皆空
那片樹葉與他的身體為一。他們彼此都沒有個別、永恆的自體。任何物體都不能脫離宇宙其它的一切,獨自生存。見到所有現象的互依性,悉達多悟到了一切世法皆空——一切事物都根本沒有個別獨立的體性。
他明白到互依性和無我這兩個原理就是開啟解脫之門的鑰匙。
潔白的雲在天空中飄過,或許今晚,白雲遇到冷氣就變成雨水。雲是一種現象,雨又是另一種。雲也無生無滅。悉達多想,如果雲能明白這個道理,當它變為雨水落在高山、森林和稻田的時候,它肯定會歡欣地歌唱起來。
06無常與無我是生命的必需條件
點亮了他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識的川流,悉達多現在明白了,無常與無我就是生命的必需條件。
沒有無常和無我,任何事物都沒法生長和發展。就如一粒米如果不是無常和無我,它就不會生長成稻。如果雲不是無常無我,它就不會變成雨水。如果不是無常性和無自性,一個小孩就不會長成大從。因此,他想: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無常無我。
痛苦的根源正是來自有常和有分別個體的妄見。
體悟到這個道理,就能明白一切皆無生無互,無起無滅,無一無多,無內無外,無大無小,無垢無冷媒。
有常有我的觀念都是思想上所產生的虛假分別。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的障礙都可以超越,因而從痛苦的巨輪中解脫出來。
一個人的開悟,語言的描述或有不同,但自己應該清楚明了。判斷標準是斷除了貪瞋痴煩惱,如果還有貪瞋痴,還有人我是非、種種分別執著的存在,決定沒開悟。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斷除了,你的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平等。
見色聞聲,你能體會到,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界。你對事物能觀察得非常深遠,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