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黨支部在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領導下,立足實際,堅持以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以打造「最強黨支部」為目標,圍繞政治功能強、隊伍建設強、組織生活強、作用發揮強、群眾工作強「五強」標準,不斷提高新時代黨支部建設質量,以黨支部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全力建設「黨團建設主題教育的平臺、展示生態文明思想成果平臺、自然科普教育平臺」。
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如何在發展變化中適應新特徵、新要求,在新形勢下打開新局面,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
講學習,明方向。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將每周一上午及每周四下午作為固定學習時間,安排政治理論學習,並研討交流。定期編制下發學習計劃和理論學習安排,今年上半年共組織支委(擴大)學習及黨員(擴大)學習23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7次,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方向,在學中清晰;戰鬥力,在學中增強。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心。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黨支部作為窗口服務單位,心懷責任,踐行擔當,迅速響應,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全體職工做好每日監測並上報疫情相關信息;安排疫情期間值班並做好每日消殺工作;出臺應急預案,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科學預防;同時積極響應號召,全館黨員自願繳納疫情防控特殊黨費3600元,帶動全館幹部職工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33850元,並向自治區援鄂醫療隊捐贈科普課程體驗卷2000張,自助語音講解服務卡1000張。
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黨支部將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構建「黨團建設主題教育的平臺、展示生態文明思想成果平臺、自然科普教育平臺」,在攻堅克難中檢驗「堡壘」戰鬥力。
講內蒙古自然故事,傳遞黨團建設教育新聲音——
「這次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開展的黨日活動收穫滿滿。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在展館中了解到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近年來內蒙古綠色發展成就,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內蒙古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黨團辦主任譚豔波說。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黨支部充分利用館內展陳、會議室及多媒體等設施設備,結合黨建要素,創新推出了黨員教育活動線路。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推出「黨團建設主題教育的平臺」以來,共接待黨日活動單位100餘家。
讓生態文明思想走進千萬家——8月,酷暑難耐。在寧波市博物館,由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和寧波市博物館組織的《守望 瀕危動物》臨展廳裡人頭攢動,或拍照留念、或凝望沉思、或互動傳遞心聲。這是一場直擊心靈的特殊臨展,北極熊、北極狐、雁鴨、鴴鷸類鳥、馬鹿、黑熊……140餘種瀕危動物標本、詳實的文字視頻記載,互動性極強的創意遊戲讓參觀者在時光穿梭中感應消失物種的呼喚,在互動遊戲中思考,在十大案例中找到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答案。與此同時,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60餘種瀕危動物標本在湖南懷化市野生動植物園展出,截至目前已接待參觀者4萬人次。
去年8月,由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舉辦的《守望 瀕危動物》臨展在呼和浩特市首展,展出3個月共接待參觀者超過10萬人次。此外,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還在積極籌備《生態內蒙古 亮麗風景線》臨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直接關係人類自身的命運。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依然必須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在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中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王軍有表示,今後我們將創新思路,積極對接合作平臺,全力做好《守望瀕危動物》巡展工作,為推動社會各界攜手保護瀕危動物,提升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出積極貢獻,讓生態文明思想走進千萬家。
打造社會教育的重要平臺——8月4日,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近200名學生和家長來到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開展「走進自然博物館,愛上壯美內蒙古」暑假實踐體驗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劉瀟瀟說,「我們參觀了展廳,老師給我們講了內蒙古自然環境、地質礦產、遠古生物與古環境等領域的自然資源知識,好多知識是課本上沒有的,作為一個內蒙古人,我希望以後多來這裡,學習更多有關內蒙古的自然知識。」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就是要堅持務實作風和聯繫群眾,與人民群眾同拍共鳴,服務發展、服務民生。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立足公益科普職能和自然教育功能,開展公益講解、專家講座,每年為中小學生提供3萬人次的免費公益科普課程,開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白嘎力」公益科普大講堂,積極與科技部門、文化旅遊部門、生態環保部門建立橫向聯絡,共同打造全區自然教育科普示範基地,發揮博物館「自然科普教育平臺」作用。此外,為廣泛聯繫群眾,打通科普教育的「最後一公裡」,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啟動了2020年度首批志願者招募工作,開展科普教育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任阿龍)
責任編輯:李國棟 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