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燦獎」火熱徵集中 兩岸新銳設計師曬創意

2020-12-13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10日北京訊 北京國際設計周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自7月1日展開徵稿以來,得到眾多兩岸設計發燒友的熱情參與。該獎旨在發現、推介兩岸四地青年設計師的綜合設計賽事,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兩岸文化創意人才服務基地共同主辦,由民革中央聯絡部等承辦。

  「華燦獎」每年舉辦一屆,評委會由國際及兩岸四地的本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入選作品將在兩岸四地進行巡迴展出,獲獎作品出版「華燦獎」優秀作品集,並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舉辦展覽活動,在「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期間舉行頒獎儀式,部分獲獎作品將由組委會選送參加相應國際設計賽事。

  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在2014年頒獎儀式致辭中說,辦這個設計競賽的宗旨在於,為兩岸的新銳設計師搭建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凝聚優秀人才」。

  華燦獎介紹:  

  作品徵集截稿時間:2015年7月1日——9月30日

  參賽資格

  (1)以實用性為前提,能表達競賽主題的設計作品。

  (2)年齡45周歲以下的兩岸(以及港、澳地區)設計師及高校師生。

  參賽主題:「互·融」

  主題精神:鼓勵和促進兩岸學生、青年設計師交流,協同設計,共創未來。

  報名方式

  登陸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官網:www.huacanaward.org 線上報名。依據提示完成線上報名、作品上傳、線下快遞交件。請務必確認信息填寫無誤,獲獎後信息不可修改。作品資料不完整者,將直接取消資格,恕不通知。

  參賽類別  

  視覺傳達設計

  (1)招貼廣告

  (2)品牌設計

  (3)包裝設計

  (4)導視設計

  (5)書籍設計

  (6)插畫

  (7)字體設計

  數字多媒體設計

  (1)動畫短片

  (2)互動設計(UI、APP、手遊等)

  產品設計

  (1)家具、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家居用品設計等

  (2)服裝、飾品及紡織品設計等

  工藝美術

  (1)金屬類

  (2)木、竹類

  (3)纖維類

  (4)玻璃類

  (5)陶瓷類

  跨界設計

  作品要求打破設計類別界限,跨領域創作形成新的設計品

  作品徵集規定

  線下郵寄規定:參賽設計師需提供作品A4規格、300dpi彩色列印稿,並從網站下載報名編碼貼於作品背面右下,參賽作品需通過快遞郵寄到組委會,不接受現場交稿。

  作品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鼓樓外大街19號歌華開元大酒店南配樓。(只接受快遞投遞,不接受平郵和現場交件)

  收件人:華燦獎組委會

  聯繫電話:010 62369978轉650或633

  網上上傳規定

  (1)平面類:

  一律以設計稿參賽,作品規格為A4大小,JPG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3MB,解析度72 dpi,RGB色彩。系列作品限3張以內(含3張,請保持設計版式橫豎一致)。

  (2)數字多媒體類:

  1.參賽者須提供時長不超過3分鐘的短片,應為 SWF 、 MPG2 、 AVI 、 MOV 格式。

  2.如報送多個作品,每個作品為一個單獨文件,請勿將多個作品連成一個文件提交。

  3. 所有動態作品應附有作品的靜態截圖6幅,用於表現人物及場景,分辨72 dpi,RGB色彩,JPG格式,將6幅圖排在A4大小的頁面上,文件大小不超過3MB。

  4.作品截圖線上上傳並印刷郵寄,作品視頻文件需發送到郵箱huacan@ccctso.org中。

  (3)產品設計類:

  1.請將作品實物照片或效果圖+應用圖示+創意說明編排在A4大小的頁面上。

  2.JPG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3MB,解析度72 dpi,RGB色彩。

  3.作品限3張以內(含3張,請保持設計版式橫豎一致)。

  (4)工藝美術類:

  1.請將作品實物照片或效果圖+應用圖示+創意說明編排在A4大小的頁面上。

  2.JPG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3MB,解析度72 dpi,RGB色彩。

  3.作品限3張以內(含3張,請保持設計版式橫豎一致)。

  (5)跨界設計類:

  1.請將作品實物照片或效果圖+應用圖示+創意說明編排在A4大小的頁面上。

  2.JPG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3MB,解析度72 dpi,RGB色彩。

  3.作品限3張以內(含3張,請保持設計版式橫豎一致)。

  獎項設置及獎勵辦法

  競賽主獎華燦獎獎項及獎金(稅前)

  2015年度華燦獎全場大獎1名

  獎金:人民幣50000元

  2015年度華燦獎最佳新銳設計師/團隊 3名

  獎金:人民幣10000元/每組

  2015年年度華燦獎十佳新銳設計師/團隊 10名

  獎金:人民幣5000元/每組

  2015年度華燦獎優秀新銳設計師/團隊 15名

  獎金:人民幣3000元/每組

  其它獎勵優惠政策:

  (1)獲獎設計師有機會入駐福建平潭等地區青年創業園區並享受優惠政策,具體政策後續將在網站公布。

  (2)獲獎設計師有機會入駐北京歌華大廈「創意設計中心」。

  (3)獲獎設計師將受邀成為「歌華文創人才服務中心」會員,列入「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資料庫」優先獲得「服務中心」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4)獲獎作品及設計師將獲得組委會「重點項目推薦計劃」中,利用平臺推薦,實現市場轉化。

  (5)提供設計師創業的孵化平臺,扶植資助青年設計師實現自己的設計方案並製成樣品,創造設計價值。

相關焦點

  • 第六屆「華燦獎」兩岸新銳設計競賽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馬巖)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和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主辦的第六屆「華燦獎」兩岸新銳設計競賽13日在北京啟動,數十位兩岸及港澳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華燦獎」兩岸新銳設計競賽於2014年創立,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五屆,旨在促進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青年設計師交流合作、協同設計、共創未來,並為獲獎設計師搭建來大陸就業、創業的平臺。「華燦獎」作品徵集覆蓋兩岸及港澳地區,以創新、時尚、實用為評審原則,評委也由兩岸及港澳地區的專業評委、產業評委構成。
  • 第六屆「華燦獎」揭曉 兩岸新銳設計彰顯「融·和」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3日珠海消息(記者 莊楊筱)「希望透過作品,與臺灣的設計師們一起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來自福州大學的陳炳坤及其團隊所設計製作的動畫短片《線魂》,摘得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的全場大獎。
  • 四川學子捧回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一等獎
    12月13日,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頒獎儀式在珠海市隆重舉辦。由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苟銳老師指導傅德天同學完成的本科畢業設計作品《生態智能垃圾桶》從兩岸400多所院校的11616件套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大賽年度最佳新銳設計師/團隊(一等獎)大獎(全國僅3項)。
  • 西南交通大學師生獲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一等獎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靜波 苟銳)11月10—11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2019年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比賽中,由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苟銳老師指導傅德天同學完成的本科畢業設計作品《生態智能垃圾桶》從兩岸400多所院校的11616件套作品中脫穎而出
  • 兩岸青年20餘項設計作品獲「華燦獎」
    中新社成都10月19日電 (王鵬)第五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頒獎儀式1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兩岸青年的20餘項設計作品獲獎。「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創辦於2014年,面向兩岸青年設計師和高校師生,以創新、時尚、實用為評審原則。
  • 「華燦獎」聚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成果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記者 童芳)19日,第五屆「華燦獎」頒獎儀式在四川成都舉行,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競賽結出豐碩成果,32位兩岸青年設計師創作的22件(套)作品獲得了各類獎項。  此次頒獎儀式由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主辦,民革中央、教育部、四川省委等部委的有關領導,來自海峽兩岸的文創人員、企業知名人士、青年設計師、高校學生等300餘位嘉賓出席了活動。
  • 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北京啟動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電 (鄭巧 徐卓藍)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13日在北京啟動。本屆大賽特設以頤和園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定向獎項,面向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設計師徵集優秀作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康凱致辭指出,自2014年創立以來,「華燦獎」匯集了兩岸青年的創新智慧,構建了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已成為兩岸及港澳頗具影響力的文創設計大賽。希望大家繼續踴躍參賽,在競賽中提升能力,展現風採。
  • 第五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在蓉頒獎
    鄭建邦出席並頒獎  本報訊(記者付真卿)10月19日,第五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頒獎儀式暨第九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在成都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出席並頒獎。  「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是首個作品徵集覆蓋兩岸及港澳地區的設計類大獎,取古老華夏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之意。以創新、時尚、實用為評審原則,參賽類別有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多媒體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工業設計—智能製造產品、定向主題設計等。
  • 兩岸新銳設計競賽結果揭曉
    原標題:兩岸新銳設計競賽結果揭曉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趙博)北京國際設計周兩岸新銳設計競賽結果26日揭曉,31個作品從兩岸及港澳3600多件套作品中脫穎而出,分獲五大獎項。   當天,北京國際設計周人才交流推介會暨第五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 第六屆「華燦獎」珠海頒獎 6件(套)臺灣作品獲獎
    13日,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頒獎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辦。 鄧媛雯 攝中新網珠海12月13日電 (記者 鄧媛雯)13日,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頒獎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辦。本屆「華燦獎」共評出獲獎作品22件(套),包含6件(套)臺灣作品,16件(套)大陸作品,此外還評出了8家最佳組織單位,53位入圍設計師。本次活動是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主辦。「華燦獎」是作品徵集覆蓋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設計類大獎,取中華冉冉升起之燦爛新星之意。
  • 一批臺灣作品在廣東珠海獲頒「華燦獎」
    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記者魏蒙)13日,主題為「融·和」的第六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 華燦獎」活動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頒獎儀式,共有400餘所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和社會單位參加。22件獲獎作品中,有6件(套)來自臺灣地區。
  • 兩岸青年22項設計作品獲「華燦獎」多件作品將進入市場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陳小願)第三屆「華燦獎」頒獎儀式暨第七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22日在北京舉行。兩岸37名青年設計師的22項作品獲獎,其中臺灣7項,大陸15項。部分獲獎者當場與企業籤約,作品將進入市場。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出席活動並頒發本屆「華燦獎」全場大獎。
  • 民革中央副主席:華燦獎是兩岸年輕人拉近心靈距離的一個契機
    創立於2014年的「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是首個作品徵集覆蓋兩岸及港澳地區的設計類大獎,以創新、時尚、實用為評審原則,參賽類別有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多媒體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工業設計——智能製造產品、定向主題設計。「華燦」二字取古老華夏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之意。
  • 第四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落幕 22個獎項揭曉
    第四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落幕 22個獎項揭曉中新社長春9月15日電 (李彥國 郭佳)第四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頒獎儀式15日在吉林長春舉行,22個獎項各獲歸屬。部分獲獎者當場與企業完成籤約,作品將進入市場完成成果轉化。
  • 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訪問藍籌網交流兩岸文創領域合作計劃
    正是基於這樣的歷史機遇,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尋求文化創意在大陸地區得到更好的孵化和市場驗證。  文化創意需要市場化平臺  海峽兩岸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正在不斷延展,更多可持續、可轉化的項目正在落地,而「華燦獎」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國內首個作品徵集覆蓋兩岸四地的設計類大獎「華燦獎」正在進行參賽徵集。
  • 中國國際新銳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作品開始徵集
    我們將通過弘揚創新精神,致力於國際先進設計創意理念與東方精神設計作品的融合與交流,本次大賽著力於為國際極具發展潛力的新銳設計師提供一個在施展自己才華和展示自己成就的平臺與契機, 增強與各界對話、交流,為具備專業和社會價值的設計師打好基礎。對於設計師而言,是一次實現理想的機遇。
  • 第三屆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舉行頒獎典禮
    vid=488304  昨日,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頒獎典禮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境山劇場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出席活動並頒獎。  為了向本土設計界展示國內外同行的優秀作品,向深圳市民介紹本次活動,第三屆新銳獎優秀作品展昨日在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A5展廳開幕。展期至本月23日,市民可免費進場。
  • ...設計師拿了「全場大獎」及10萬元獎金!第四屆深圳創意設計新銳...
    據了解,新銳獎是深圳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3年聯合發起的國際性專業獎項,面向全球246個創意城市的35歲以下年輕設計師。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是由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辦、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協辦。
  • 兩岸青年秀創意
    當日,海峽論壇首屆兩岸文創IP大賽圓滿落幕,頒獎儀式在福建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賽共徵集到254件兩岸文創設計作品,最終12件作品脫穎而出,分別獲得「海峽之星」「新銳之星」「創意之星」「潛力之星」「最佳人氣王」等獎項。
  • 第三屆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揭曉 評出21個獎項的獲獎者
    據悉,第三屆新銳獎共有來自12個國家的21個創意城市的數千名年輕設計師參加,組委會秘書處從21個提名機構提名的260個青年設計師或團隊提交的近600件參評作品中,評出了21個獎項的獲獎者。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從誕生起就深受海內外關注新銳獎是面向全球180個創意城市的35歲以下年輕設計師的國際性專業競賽。該獎項由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辦公室主辦,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及香港設計總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