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上文博會」廣東館,點擊視頻,一幅水墨長卷展開,一個3D建模的廣東館浮現。只要點點滑鼠,觀眾就可以在「雲上」盡覽嶺南文化風情,讀懂廣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領略人文灣區的獨特魅力。11月19日,記者通過走進「雲上文博會」廣東館虛擬展廳,並採訪文博會珠海展廳、佛山展廳、河源展廳等,深深地感覺到「雲上文博會」廣東館亮點紛呈。
珠海展廳:用幾張全景圖實現VR看房
走進珠海虛擬展廳,映入眼帘的是大氣磅礴的展館造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主塔「中國結」、珠海大劇院(日月貝)造型等珠海元素以及「一帶一路」(絲綢飄帶)元素體現得淋漓盡致,整個展館形式新穎、人文厚重。
珠海展館線上展覽面積為625平方米,組織31家企業參展,以「人文灣區,魅力珠海」為主題,共分為珠海文化產業政策、人才政策、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展示區,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和大型城市活動展示區,文化科技、智造品牌展示區,文化創意產品展示區,「一帶一路」對外文化貿易產品展示區等五大區。
在文化科技、智造品牌展示區,珠海市四維時代網絡公司帶來了人工智慧平臺四維看看Sketch等產品。在疫情防控階段,看房買房、租二手房成為影響人們出行和居住的熱議話題。四維時代突破技術瓶頸,將AI技術開放賦能真房源,用幾張全景圖就能讓人們實現VR看房……
佛山虛擬展廳:「非遺」項目以全新形式亮相「雲上」
佛山虛擬展廳以「建設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為主題,集中展示陶藝、武術、美食、粵劇、嶺南成藥、獅藝等特色文化,香雲紗、三水玉雕、南山五彩陶釉、石灣制陶、佛山紅模鑄造工藝、高明花鼓調等「非遺」項目以全新形式亮相「雲上」,充分展示其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以及文化軟實力的持續提升。
影視產業發展是佛山虛擬展廳一大亮點。自2016年底南方影視中心落戶佛山以來,佛山緊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強省、電影強省的重大機遇,推進影視文化和產業齊飛,成功舉辦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大灣區功夫電影周等重大文體活動,樹立起佛山影視品牌。
河源展廳:文旅吉祥物IP形象首度亮相
河源虛擬展廳以「生態河源,現代河源——一封來自6600萬年前的綠色請柬」,設有1個展館大廳以及文旅融合、文化瑰寶、地道風物、生活優品、文化空間、文化創意6個主題館。
此次參展,河源有四大亮點:一是參展數量倍增。河源展團已連續十二屆參展。本屆組織全市近50家單位參展,較往年增長一倍。 二是恐龍IP唱主角。河源是「中華恐龍之鄉」。新設計的河源文旅吉祥物「黃氏河源龍」IP形象首度在雲展館亮相。三是產業反哺「非遺+」。圍繞「非遺+鄉村振興」策略,將獲海內外用戶廣泛認可的「樓鎮彩扎」非遺扶貧工坊產品,藉助銷往東南亞、北美等華人聚集地區的渠道優勢,推動「軟文化」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硬實力」,加大傳統文化傳播;藉助文博會平臺,做強有著千年傳承的客家釀酒及河源制茶、米粉、鐵鍋製作等傳統項目,為傳承人提供項目合作、技藝提升、就業的平臺,反哺鄉村傳統文化項目的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四是助力文創孵化合作。動員了紅棉樂器、小勇機器人、花燈夢娃、獅遊記、恐龍家族等全市具有地域特色且符合現代審美及實用價值的16項文創產品和13家文創企業參展,推動河源文化項目與更多的創意企業合作、創新發展。
江門展廳:注入更多僑鄉元素
江門展廳以「中國僑都·詩邑江門」為主題,重點展示江門市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科技、動漫、工藝美術業等優秀文化企業、文化產品。江門市參與本次「雲上文博會」的共有18家企業,共計167件展品,都是頗具代表性的企業,為江門此次參展文博會增添不少僑鄉本土特色,為江門館注入更多僑鄉元素。
此外,新寶堂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陳皮製作技藝」傳承人單位,已是連續第11年參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展示獨特的新會陳皮魅力。
惠州潮州梅州展廳:各有各精彩
惠州虛擬展廳以「嶺東雄郡、美麗惠州」為主題,將現代科技與文化發展相結合,綜合反映惠州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成果。主要集中展示的內容涵蓋文創產品(藝術品、民俗工藝品、工藝美術品、創意設計),鄉村民宿及旅遊住宿、休閒觀光遊覽,養生健康(生物醫藥科技、養生溫泉、養生文化衍生產品)等。通過不斷增強產品供給的有效性,激發消費需求,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潮州虛擬展廳以「潮州非遺」為重點,展示潮繡、陶瓷、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大吳泥塑等18個省級以上非遺項目,有23家展商參加,300多件展品線上展出。展區分為潮州城市介紹區、潮州展商區、潮州產品展示區,展現出潮州文化產業在漫長歷史長河裡積澱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生命力。
梅州虛擬展廳以「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為主題,以網頁平面形式展示,展品類別包括:陶瓷、木雕、石雕、根雕、玉雕、蛋雕、泥塑、動漫、剪紙、彩書美術工藝品,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具有濃厚客家文化氣息的精品民宿、A級景區、星級酒店等。
粵港澳大灣區館:多維度展現大灣區文化產業別樣景觀
VR展廳造型多樣,港澳展團「國際範」文創產品雲集,廣東省參展團、港澳參展團與21地市參展團首次齊聚6號館……昨日,記者在線參觀6號館粵港澳大灣區館發現,該館多維度展現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景觀。
點擊進入6號館,VR展廳的設計別具一格,城市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東莞城市展廳以其特有的莞香花為核心設計元素,展廳上方凸顯一簇「盛開」中的莞香花,寓意著東莞文化產業多元蓬勃發展。
港澳參展團帶來的「國際範」文創產品,令人耳目一新。香港展廳展現其國際化視野及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優勢,展示了涵蓋市民移動、生活所需、工作所需三大類別的產品。其中部分展品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理念,如李冠然設計的旗袍,圖案為舊教堂的階磚和彩色玻璃窗,且融合傳統中式衣服的裁剪工藝及設計元素。
澳門展廳組織澳門文創單位參展,展品既有影視短片、歌手專輯,又有魔術禮盒及澳門特色的創意設計產品,如明月有限公司的充電寶,採用燙金工藝,圖案融合澳門經典名勝建築及撲克牌元素。
省參展團緊扣「創新驅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設置了序廳及大灣區文化、文化科技、文化抗疫等12個展廳,呈現嶺南文化在21地市的傳承發展、21地市文化產業規劃布局以及廣東文化重點工程的建設成果,充分展現廣東文化產業在「科技創新、文化智造」方面的新成就。
眾多博物館文物衍生品亮相創意設計館
駱越套杯、官瓷茶具、敦煌紋樣桑蠶絲圍巾、民族圖騰絲巾……進入創意設計館IP衍生品授權展區,如同進入一個博物館萬花筒,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西藏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十幾個博物館一一展現,文物在衍生品中更加鮮活起來,融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中。
浙江省博物館以館藏作品《西湖十景》《富春山居圖》為原型設計的方巾、扇子等產品充滿濃濃的江南味道。「希望通過這些文創產品宣傳我們江南的文化,也做好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這是我們博物館的使命。」浙江省博物館文創負責人、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越宇說。
首都博物館的很多展品極富老北京特色,比如和老舍茶館一同設計的有著古代荷包外形的「花開富貴茶品」,印有老北京文化景觀的「四時吉祥茶品」等。北京首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立英告訴記者,首都博物館將今年新開發的文創產品在深圳文博會雲展臺上進行呈現,是希望通過更貼近生活、更富有美感、更具有實用性的文創衍生產品,讓更多的人們享受到文化帶來的幸福感、滿足感。
有文化有內涵,但怎麼才能把文化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多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設計時會格外關注與市場的貼合。「我們的設計理念就是要針對市場需求。一個好的創意,好的設計,好的產品,如果投入市場觀眾不喜愛,那就是失敗的研發,所以我們會針對不同群體做符合他們的文創產品。」 吳越宇說。苗立英也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文博會,了解我們自己做的文創產品中哪些更受消費者的歡迎,並通過文博會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
專業服務讓雲上文博會活力迸發
雲開幕、雲展廳、雲招商、雲籤約、雲大數據,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用「五朵雲」為世界各地的參展單位搭建起展示與交易的全新平臺。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高新科技手段,文博會將體驗感和參與感作為線上展覽的重要考量。除了科技護航,組委會不斷加強對參展商、採購商會前、會中、會後的專業化服務,引導展商了解和使用3D虛擬展廳、供求商機智能匹對、在線會議、同傳翻譯等功能,同時在組織觀眾、保障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力求在豐富展示效果、增強交易實效的基礎上,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
嚴格把關 專業服務
今年雲上文博會共有3243家企業(機構)、21572件展品參展。參展業態上,代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文化、創意文化等「文化+」「網際網路+」新型企業比例有所提高;而在展品選擇上,堅持優中選優,文化內涵與科技含量缺一不可的標準是體現中國特色、彰顯國際競爭力的重點所在。據了解,為確保展品質量,在前期組展時,各展團就對展商、展品、籤約及各類線上活動內容進行認真審核,確保展示交易內容的安全性、真實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時,深度挖掘各省市重點文化企業,吸引「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企業參展,建設虛擬展廳,利用圖文、視頻、5G、VR、大數據、AI等新技術,突出展示本省區市文化體制改革最新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優質文化項目和拳頭產品。
為更好地幫助廣大參展商、採購商熟練使用平臺系統,組委會除舉辦多場視頻培訓活動外,雲上文博會平臺還在多處顯要位置設置了「幫助中心」「聯繫我們」等服務功能按鈕,用戶可瀏覽《雲上文博會100問》,或利用在線溝通功能及時聯繫文博會平臺客服,工作人員將24小時在線解答問題。
技術漫步 共享世界
近年來,文博會積極順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趨勢,持續加快數位化轉型,而雲上文博會的舉辦為這一進程按下了「快進鍵」。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讓文博會有了推動傳統展會迭代升級,引領中國文化產業新走向的底氣和信心。而這份信心離不開創新雲上文博會專業化服務的更高要求。
雲上,世界近在咫尺。通過公開招標,騰訊公司確定作為雲上文博會技術平臺服務商,用較短時間確定了本屆雲上文博會技術方案。本屆文博會主要通過線上展示的方式進行,展覽平臺為文博會官方網站、中國文化產業網、微信小程序「文博會」。雲上平臺主要包括雲開幕、雲展廳、雲招商、雲籤約、雲大數據等五大板塊。在北京雲上展區的新消費展廳內,參觀者可以虛擬遊覽三裡屯,聽最火的時尚音樂,看最美的特色文創;在遼寧館,參觀者還可以「遊覽」瀋陽故宮、朝陽牛河梁遺址博物館或熱高樂園等地,通過3D和VR等科技手段,觀眾能盡情地漫步在雲端,清晰、全方位底看到真實場景再現。
技術增強了文博會的深度和廣度,也給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臺。深圳市滿京華藝象創意投資有限公司楊彬表示,第一次參加雲上的博覽會,官方給出了很多指導和幫助。「通過網際網路和媒體的力量,雲上文博會在實現廣泛宣傳展品的同時,也更好地拉近展商與客戶的距離。」
精準篩選 高效引導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窗口,文博會的合作交易功能意義重大。今年,雲上文博會通過大數據智能推薦功能,幫助採購商在浩瀚的展商海洋中迅速精準地找出相匹配的合作夥伴。
據了解,文博會平臺能根據採購商的採購意向和興趣等數據進行智能匹配和個性化推薦,以「千人千面」推薦展品來滿足不同買家的採購需要,提高供採雙方商機匹配度。「大家可以看到,當我切換一個帳號刷新頁面,不同品類展品的呈現形式(數據和排版)有所變化,這就是大數據通過了解不同人的喜好,匹配出不同的需求。」 騰訊雲文博會項目技術負責人王志騰邊向記者演示邊說道。
從只有幾天的線下實體展館,到打破時空、實現365天不間斷地線上沉浸體驗,嶄新的形式讓展商們頗有感觸。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市場營銷部部長孫澤旻表示:「以往參展都得去現場。今年通過線上平臺,短期的展覽變為長期的展示,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突破。」
6家國內外文化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昨日,經過3天的線上對接,一批國內外參展商與採購商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在「雲端」舉行了項目籤約儀式。活動中,3家深圳本土企業與3家分別來自土耳其、尼泊爾和俄羅斯的文化企業籤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書。
「這次海外合作籤約把中國錫器傳播到了世界,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到中國錫器這種傳統的中國工藝,把中國文化帶到海外。」參與籤約的深圳市廖達工藝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達介紹,作為錫器生產商,廖達錫器曾被多次選為大型國際慶典的紀念禮品,而籤約夥伴,來自土耳其的默罕默德·阿里·阿爾通公司則是一家來自面向全球的批發商,為全世界零售商和轉售商提供1000多種中東風格的咖啡具、茶具等商品。此次籤約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極具潛力的發展契機。
「雲展覽、雲籤約、雲交易……這次線上參展讓我感受到展會雲上發展的無限可能。」廖達表示,「相比於傳統的線下參展體驗,這種線上聯動模式新穎、獨特,符合網際網路思維,簡化了程序,讓籤約更高效。」
同樣是參與本次雲上簽約的深圳市國大師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其副總經理高俊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本屆文博會中,該公司完成了多項企業禮品定製、各門類工藝品沙龍活動、多宗高端國大師作品交易等,可以說是碩果纍纍。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區陸續在文博會平臺上推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各代表團的眾多優秀文化產業項目藉助這一平臺與投融資方「喜結良緣」,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本屆文博會創新服務方式,利用騰訊雲直播技術,實現「雲開幕」「雲洽談」「雲推介」「雲招商」,將原本線下的推介籤約、新品發布會、採購需求說明會等轉到在線直播,達到穩定流暢、低延遲、高並發的音視頻服務效果,讓參展商對展品和項目推廣進行直播,促進展會供需雙方深入互動,為推薦商品帶來更大曝光率。
文博會舉行線上系列拍賣會 100件拍品打開收藏之門
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線上舉辦期間,文博會拍賣公司依託「雲上文博會」的平臺,通過PC端連結同步至「雲上文博會」主頁面,於昨日下午3點正式舉槌。本次線上系列拍賣會秉承「公道、誠信、專業、卓越」的理念和原則,共呈現當代風景油畫專場、俄羅斯油畫專場和中國畫專場3個專題共100件拍品,為廣大藏家提供具有高度學術價值、收藏價值的藝術佳作。
自明清「西畫東漸」始,油畫逐步傳入中國,在迥異的文化背景與審美意象中,漸與本土相融。而風景題材作為油畫重要的創作方向,受到了諸多中國畫家的關注,以期尋求其與傳統山水畫的共通性,探索油畫民族化與本土化的可能性。在「當代風景油畫專場」,記者看到了中國諸多當代知名油畫家的優秀作品,既有秋天的詩情畫意,又有初冬漁船的忙碌。而在俄羅斯油畫專場,列賓、蘇裡科夫等藝術大師為代表的巡迴展覽畫派作品堪稱藝術典範,他們對藝術的忠貞和高超的繪畫技巧以及特有的俄羅斯風情,無一不傳遞著高雅的藝術之美。
中國繪畫源遠流長,承載了中華文化藝術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從早期陶器、巖畫與帛畫的萌芽,到五代隋唐的藝術自覺與繁榮,至元代水墨變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描繪了不同的審美意象與造境表達。近現代中國畫家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又賦予了中國畫新的藝術價值。本次「中國畫專場」中集中呈現了多位近現代藝術大師及當代名家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