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感動。祖先的文化之所以令人敬畏,不僅因為它滿含哲理,還因為它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努力的結果,而每一個後來者都對前面的哲人心懷敬重,在肯定的基礎上加以繼承和發展,而不像西方多是否定別人去肯定自己。這也正是易經的核心精神——謙。謙卦是少有的六個爻都吉。就是說一個人謙虛的人,無論他處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最大限度趨吉避兇。
易經是古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的形成主要經歷了三代和三聖。上古時期伏羲觀天地,以符號的形式記錄自然規律;中古時期周文王為了寫下自己對易經的理解,忍辱吃下商紂王送來的自己兒子的肉做成的包子。後來被商紂王下獄,他在獄中完成了對易經的注釋。因為擔心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所有注釋都以隱喻的形式完成,並且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悄悄改變了乾坤的方向。後來,商紂王把他流放到他修改後乾卦的位置,使他得以在當地施加影響,最終他的另一個兒子周武王得以滅商建周,並且周朝成為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791年;近古時期孔子67歲遇《易經》,韋編三絕並做了乾坤兩卦的《文言傳》和易經的《序卦傳》,直言「若知命之年得之,可補大過矣」,並研究易經五年直至去世。
《易經》卜卦準確嗎?易經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記住這幾件事,你就理解了趨吉避兇。
一、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通過綜卦和錯卦演變成天地萬物。
太極生兩儀(陰陽):告訴我們一切事物從來沒有真正靜止過,永遠處於動態變化之中。賁極成剝,否極泰來。處境不好時,要反思、謹言慎行,或許還有機會。每一件事都有陰陽兩部分,並且在陰陽之間互相變化。陽指的是我們能看到的部分,陰指我們所看不到的部分,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二、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世事如棋局局新,我們做不同的事處在不同的局中,每個卦都是一個局。在這個局中,你會知道自己是那個爻(位置),你做的事情走到了哪個階段,在這個局中誰和你相應,他會幫助你。
三、如何才能趨吉避兇
在這裡以幾個卦為例說明:易經的卦序有很多種,比較受推崇的為乾坤開篇:乾卦為王者之卦、男人之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作為王者或者男人,要始終保持剛健的態勢、不懈的追求,遇到困難與挫折不要放棄,這樣才吉;坤卦為輔佐之卦、女人之卦,要有柔順與承載之德,包容而不失原則。乾坤兩卦以龍馬為喻,即龍馬精神。
第三卦屯卦,卦象為萬物誕生之難,比喻創業的艱辛,也表示創業的六個階段;然而順時應運突破艱難必會欣欣向榮;蒙卦為學習之卦,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一個人自身獨特的潛能得以很好地發揮,也告訴我們人必須終生學習,為吉。當一個人運氣不好的時候,應該是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時候。
在易經中,常見的詞語有:元、亨、厲、貞,有孚,無咎,無悔等。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心懷誠信、節制欲望,心有敬畏、有操守堅持原則……總之為人要方正,外圓內方。即使大環境是剝卦,呈現衰敗之象時,也不要盲從、堅持自己的原則,為吉。
四、不能總是趨吉避兇
如果一個人很厲害,什麼都會算,一輩子總想著趨吉避兇,那麼結果會「不得好死」。這裡是指死的時候心裡會有遺憾。如關羽放走曹操,明知是兇也要為之,成就大義追求的就是無悔。疫情期間無數白衣天使馳援武漢逆行救人,踐行使命。表面上看是有兇險,實際是吉地,因為「無咎」。所以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趨避之。」
五、沒有絕對的君子
萬物在動態之中,人也如此。當一個人以君子自居,他就變成了小人,小人改過就可以變成君子。遇到小人時君子應謙讓、尊重小人,主動與小人溝通去感化他,這就是泰卦。如果壓制、疏遠小人,就是否卦。當然小人做了惡事,他會走向噬嗑卦、大過卦。
易經卜卦準確嗎?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說,易經佔卜準確率大致為70%,但他也說,如果不準時要想一想:——佔卜者意念是否不夠集中,問卦者是否不夠虔誠。另外解卦時不能單獨看一個卦,還要看它的變卦和臨卦是什麼,事情可能會在幾種情況之間變動,如何預防。
總之,易經告訴我們四個字:大致如此。一個人的命,是指自己無法改變的部分,如出生的時間、地點、父母和家庭環境。當然生活中有我們可以掌握的部分,即運。心到之處行動才會到,所以要不斷學習跳出自己的思維局限。否則,生命便會隨波逐流。
作為古代文人必讀之經典,易經已經被證明是科學,與現代量子科學有異曲同工之妙感,並且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經被翻譯為十幾種文字傳播到西方國家,目前國內外很多心理工作者在研究易經。
當年,周文王用佔卜文字迷惑商紂,使《易經》被披上迷信的外衣,也由此逃過數次焚書之難;如今,它已經被稱為「博大精深的辯證哲學經典、中華民族五千年集體智慧的結晶。」(百度百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