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山娃娃過羌年|北川藍幼娃參觀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2020-12-10 今日速播

羌山娃娃過羌年

活動第二站

藍幼娃參觀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社會實踐之旅

羌歷年是羌族人民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同時,也是讓孩子們了解北川歷史文化的好時機,為了讓幼兒感知生活的來之不意,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知恩、感恩的美好情感,2020年11月11日,北川羌族自治縣藍天幼兒園朵班年級140餘名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開啟了一次有意義的羌歷年社會實踐之旅。

懷著凝重的心情,

老師和孩子們

走進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雖然,5.12大地震已經過去了12年,

雖然歲月抹去了地震時的滿目瘡痍,

卻抹不去傷痛的記憶。

山崩地裂的危急關頭,

黨中央的英明決策,

社會各界大愛援建,

一個個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

許許多多共產黨員身先士卒,

千千萬萬的人民子弟兵捨生忘死,

這場災難中,每個參與者都是英雄,

這就是民族精神。

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

也銘記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

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

山川撫平傷痕,

挺起不屈的脊梁,

北川走向了重生,

向光明的未來前行!

雖然,

孩子們年齡尚小,

雖然,

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

但他們幼小的心靈

仍被眼前的斷壁殘垣所震撼,

希望通過此次地震紀念館參觀活動,

讓孩子們在感受羌歷新年熱鬧氛圍的同時,

感知生命的珍貴,

願知恩、感恩的美好情感,

在孩子們的心靈生根發芽。

敬畏生命、感謝黨恩,

遙記悲痛、珍惜當下,

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祝福北川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陳寶容)

相關焦點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臨時閉館 老縣城最深積水1.5米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326毫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區 降雨近300毫米。受持續強降雨影響,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館、副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將暫停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目前,老縣城遺址北川大酒店處道路積水達1米; 三中心遺址處水位1.5米,老縣城過境道路中斷,車輛無法通行,紀念館主館滲水。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臨時閉館 老縣城最深積水1.5米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326毫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區 降雨近300毫米。受持續強降雨影響,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館、副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將暫停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蔡永潔、曹野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原名北川地震紀念館)是為紀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而設立,是這次大災難後修建的眾多地震紀念館中唯一的國家級紀念館,它包括紀念、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五大功能。
  •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記:十年涅槃重生 羌山開滿幸福花
    開欄的話  2018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10年前,一場8.0級的地震讓我國10萬多平方公裡的大地遭受重創;如今,經過一場場氣壯山河、艱苦卓絕的特殊「戰鬥」,災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多難興邦,這場災難給我們帶來創傷,也淬鍊出我們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
  • 馮正碧:加強成渝之間合作交流 讓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更具影響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殊榮。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包含有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遺址,是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地震紀念館在發揮教育、宣傳、科研、紀念、展示五大基本功能的同時,加強與重慶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從唐山到汶川北川,博物館如何紀念驚心動魄的那些地震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是建川博物館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奧運會鳥巢中方設計師李興綱擔綱設計,2009年5月1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館及組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5月,位於北川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開館,紀念館由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
  • 汶川地震10周年|山川永紀 探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編者按:今年是「5·12」汶川地震10周年,1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讓10萬多平方公裡的大地遭受重創。10年後的今天,災區恢復重建怎麼樣?群眾日子過得怎麼樣?「奮進·巨變·展望」近日,齊魯網攜手全國40多家主流媒體趕赴當年的災區,聚焦地震災區的巨變,展望未來新發展。
  • 在京臺商走進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抗震精神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武紅利)今天,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
  • 民俗表演惹眼球 綿陽北川歡天喜地慶羌年
    活動現場(攝影 李楊)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楊明):悠悠北川情,浩浩西羌風。11月18日,羌山兒女迎來一年一度的羌歷新年,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2017「共融互動,增收致富」羌山特產推介會暨項目籤約儀式在北川新生廣場隆重開幕。  羌歷年,羌語稱「日麥節」、「日美吉」,意為「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等,是羌族一年中慶豐收、送祝福、話團圓、祈平安的最為隆重的節日,也是整個羌區歡聚的盛會。
  • 兩位北川文化人的故事:災後重建執著搶救羌文化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他來到北川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陳家壩鄉擔任副鄉長。為了讓這裡的老百姓走出地震陰霾,他作詞、作曲,教老百姓唱歌、跳舞,為學生們編排課間10分鐘跳的舞蹈,還成立了「森格瑪」羌族藝術團,自己親任團長和演員。無論他走到哪裡,哪裡就充滿了歌聲和歡笑。
  • 羌山屹立 綠色蝶變——專訪北川縣長瞿永安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高飛):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就是北川。這座山清水秀的小城是羌族自治縣,也是大禹的故裡,祖祖輩輩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然而,這裡的安靜祥和在2008年大地震中毀於一旦。北川縣2萬餘名同胞遇難,14.2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0億元。
  • 20餘名在京臺商走進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大愛文化
    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攝千龍網四川綿陽11月17日訊(記者 劉美君)11月17日,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到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博愛以及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坐落在山峽河谷地帶的老北川縣城,道路兩邊高山陡峭,林木蔥鬱,霧氣瀰漫。
  • 披上羌紅 來北川過羌歷年吧
    ,穿上漂亮的羌族服飾……11月14日,北川新生廣場上熱鬧非凡,人們載歌載舞迎接羌歷年的到來。 北川從羌歷新年慶祝活動文藝演出分為羌年、羌城、羌夢、羌喜四個篇章,以羌族民俗節慶禮儀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絢麗的羌族傳統服飾文化和歌舞獻唱,使活動節目環環相扣、精彩紛呈。
  • 2020年你的假期旅遊地在哪裡?北川,等你pick!
    :北川是中華立國始祖、上古治水英雄、民本主義思想首創者大禹的誕生之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經久不衰,大禹精神在這裡世代傳承。羌族文化:北川是全國唯一羌族自治縣,羌族在這裡生活了千百年,造就了璀璨的羌族文化。走進巴拿恰,體驗羌笛、口弦、羌繡;到羌族民俗博物館,了解羌族歷史進程;到吉娜羌寨、石椅羌寨、恩達羌寨……去體驗感受羌家風情。北川大地上還有148項非遺項目和32個文保單位等你探索、了解。
  • 呂格爾:羌的山
    《羌的山》是呂格爾基於家鄉汶川羌族的創作計劃,2008年地震後的援建,加速了蔽塞山嶺裡現代化的進程,由此地域的交流越發強烈邊界不斷模糊
  • 走進五千畝羌王竹海 感受周末休閒遊的樂趣
    北川旅遊資源很豐富,既有九皇山猿王洞,還有龍隱鎮,有禹王宮,以及羅浮山溫泉,尋龍山景區,還有512汶川地震紀念館,以及藥王谷等等,可以說很不錯。另外就是擂鼓鎮的這個羌王竹海,很值得一去。北川羌王竹海,距離綿陽市四十公裡,距離成都二百公裡,這裡空氣清新,滿山翠竹,讓人想起了李子柒經常用竹子做床做椅子,用竹子搭屋頂。鄭板橋的竹子畫的很好,竹子品性高,立根本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 移動課堂—走進羌山農牧
    為加強校企合作交流,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2017年12月9日,西南科技大學MBA聯合會案例實踐部策劃開展了」MBA師生移動課堂之羌山農牧考察調研」活動,覃彥玲、楊翠蘭、何雪峰三位老師和我校2016級、2017級MBA部分學員共計80餘人參加了活動。
  • 「雲朵上的民族」重建羌文化 民間藝人堅強上路
    然而,「5·12」汶川大地震,使千百年來形成的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文化保護與傳承面臨很大的困難。羌文化的重建,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痛心:羌文化嚴重受損  羌族,因喜好居住在半高山地帶,被譽為「雲朵上的民族」,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成都畫院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全國書畫名家賑災作品回顧展開幕
    5月6日上午,「溫暖如初——成都畫院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全國書畫名家賑災作品回顧展」暨成都畫院捐贈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成都畫院數字流動美術館」活動在成都市美術館開幕。捐贈儀式上,成都畫院院長張德才、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成都畫院副院長李青稞、成都畫院院長助理、專職畫家向洋、BOE畫屏代表將「成都畫院數字流動美術館」以及畫冊、美育普及叢書捐贈給「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和映秀鎮學生代表。
  • 「古羌茶藝」師張丹一席談:弘揚光大羌茶文化
    「張丹,這些年你在弘揚光大羌茶文化方面付出的多,收穫也多。作為羌茶行業的掌門人之一,我和同行朋友一樣,希望與你交流,可資借鑑,以共同把羌茶文化弘揚光大。可以嗎?」應朋友之託,我(筆者)最近專程到訪張丹,一見面就直奔主題。「請坐,請品茶!完全可以,歡迎指點!」性格開朗的張丹,謙和禮貌無拘束,如拉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