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
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10處街區入選,
上饒婺源2處街區榜上有名!
什麼是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街區,它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江西省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1.廬山市牯嶺街歷史文化街區
牯嶺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廬山市牯嶺鎮的中心地帶,海拔高達1167米。牯嶺街南側背靠牯牛嶺,依山而建,北側面向剪刀峽,俯臨深谷。廬山牯嶺街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文化價值。牯嶺街代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融和諧發展的大趨勢,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2.廬山市西寧街歷史文化街區
西寧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廬山市南康鎮紫陽南路中部。西寧街的得名,與元代行政改制有關,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南康路為西寧府,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又改西寧府為南康府。「西寧府」在星子行政命名上僅歷15個年頭,而「西寧老街」成為了解星子歷史的參照系。古街已存300餘年,有著昔日歷史的見證,有古街、周瑜點將臺等人文景觀。
3.婺源縣大廟街歷史文化街區
大廟街歷史文化街區始置於唐代鹹通六年(865年),南、北兩面環水,西面連山,東面與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相連;是婺源老縣城蚺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街區共有22條歷史街巷,目前保存狀況較好的有大廟后街、大廟街、先儒街、擔水巷、北門街、西培裡等8條歷史街巷,街巷兩側保存了90餘幢徽派風格的傳統民居、商鋪。大廟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千年古城蚺城的一顆璀燦明珠,在街巷構成、建築形制、歷史文化上都集中彰顯了婺源的地域特性,是中國五顯民間信仰的發源地,五顯民間信仰的祖庭「靈順廟」就坐落在大廟街北側。
4.婺源縣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
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始置於唐代鹹通六年(865年),南、北、東三面環水,西面與大廟街歷史文化街區相連;是婺源老縣城蚺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街區共有17條歷史街巷,目前保存狀況較好的有南門街、東門街、金家巷、八角亭巷等5條歷史街巷,街巷兩側保存了50餘幢徽派風格的傳統民居、商鋪。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千年古城蚺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街巷構成、建築形制、歷史文化上都集中彰顯了婺源的地域特性,是理學大師朱熹的祖居地,南宋度宗御賜「文公闕裡」,是中國江南的「人文聖地」,徽州文脈之根。
5.贛州市石板頭歷史文化街區
石板頭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鎮區,上猶江北岸,是具有七百餘年歷史的唐江圩市(古稱「太平圩」或「塘江圩」)的核心部分。街區內存有風貌保存較好的歷史街巷——石板頭、多處碼頭等歷史遺蹟。石板頭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物質形態保存相對完整,文化內涵豐富多樣,古碼頭眾多,是古唐江圩市的轉運中心,是解讀與展示贛南農村圩市及其發展歷程的「活化石」。
6.贛州市鹽街上歷史文化街區
鹽街上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鎮區,是具有七百餘年歷史的唐江圩市(古稱「太平圩」或「塘江圩」)的核心部分。街區內存有風貌保存完好的歷史街巷——鹽街上,街區內還保留有民國騎樓為代表的大量近代傳統風貌建築,是古時唐江圩市的商業中心,鹽街上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物質形態保存相對完整。該街區是傳統建築與近代建築協調融合的包容之地,是解讀與展示贛南農村圩市及其發展歷程的重要依據。
7.井岡山市挹翠湖歷史文化街區
挹翠湖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井岡山市茨坪中心範圍內,其發展沿革與整個井岡山地區的近現代紅色文化和歷史變遷發展演變緊密相關。街區主要以民國及紅色革命時期的遺址風貌為特色。該街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井岡山革命事件序列及革命遺址承載的核心之地、內涵豐富紅色文化建築的展示場所。
8.南城縣北街歷史文化街區
北街歷史文化街區座落於南城縣盱江以西、人民路以北。自宋代古城建成時就已形成,該街區見證了建昌幫及藥材商貿發展的歷史,承載了江西書院文化在贛東區域的傳承。
9.南城縣將軍嶺歷史文化街區
將軍嶺歷史文化街區座落於南城縣人民路以南、解放路以北,體現了典型贛城名府政治中心的歷史格局,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10.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歷史文化街區
街區位於遂川古縣城的「北市」,街區內現存工農兵政府舊址、毛澤東舊居、遂萬聯席會議舊址、李家坪萬人大會場舊址、政綱廣場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存保護完整,對研究「南井岡」紅色革命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街區整體格局完整,街巷肌理較清晰,建築遺存類型較多樣,市井生活氣息濃鬱,承載了「龍泉」古縣城的百年記憶。分布眾多商鋪、商號,是遂川縣「狗牯腦」茶、油紙傘、摺扇等眾多民間手工藝製作、交易及展示的重要場所,對研究、保護和活態傳承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江西的歷史文化街區還有很多,
它不僅是人們生活的日常,
更承載著一座城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
有空不妨到這些老巷子走一走
轉自微信:江西風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