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他們都是好人!」4月15日,平衡感依舊失調的陸家鋒(化名)說,潮州老家的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都很關心他。肢體重殘二級的他,為了鍛鍊自己,幾天前,選擇獨自出門,從潮州前往廣州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
以前的陸家鋒並沒有這麼陽光。2015年7月,25歲的他因為車禍導致傷殘,他還是一名社區矯正人員。
得知他的情況後,湘橋區西新街道布梳街社區幹部和24小時志願服務隊主動與他聯繫,經常上門聊家常,了解其困難和訴求。很快,大家幫他辦理殘疾人證,並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幫助。近期,在疫情防控期間,志願者們還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前幾天還為他提供了一份簡單的工作,讓他回歸社會。經過多次溝通和耐心服務,陸家鋒徹底放下戒備和心理包袱,積極面對人生。
24小時不打烊助力防疫
24小時志願服務隊全稱是「西新24H·志願服務隊」,成立於去年6月。這是來自西新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一支特殊的志願者隊伍。
顧名思義,這支隊伍24小時不打烊。這源於轄區一些特殊群體的特殊需求。
西新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謝煥傑回憶說,有一次新橋社區一位孤寡老人,晚上在家摔成重傷,幸好鄰居發現後告知社區幹部,居委和街道的幹部及時趕到把他送到醫院治療。「但如果在深夜發生意外呢?這個事件引起我們的思考。」於是,他們決定,開展24小時志願服務。
志願者們每月或每半個月便上門走訪,與服務對象聊天溝通拉家常,了解思想動態,增進感情交流。他們還印製了24小時志願服務名片,上面留有作為服務熱線的手機號。「有什麼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儘管說。」
24小時志願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僅在西新街道發揮了不少作用,還輻射到意溪鎮。
「24小時志願者,能夠在幫扶對象需要幫助的任何時候都及時給予回應,並及時介入採取幫扶措施,成為連接街道黨工委和群眾之間很好的橋梁,協助維護社會穩定。」西新街道黨工委委員謝麗麗說,這在疫情防控期間,顯得更加重要。
近期防疫階段,志願者們為每個幫扶對象都送去口罩、消毒液,幫他們屋裡屋外消毒。為了減少孤寡老人出門,志願者們還幫他們買好肉菜送上門。一系列暖心措施,讓他們安心居家防疫。
服務特殊群體
補位基層社會治理
事實上,這支隊伍從一出生就帶有不同的使命:西新街道以此來探索黨建引領、社會力量協同、志願者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路徑——在黨工委的領導下,由當地團委直接指揮,志願者們參與區域深度的社會治理。
在基層,有不少諸如陸家鋒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需要解決。如何更穩妥地解決這些問題,將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米」打通,讓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謝煥傑認為,除了黨委、政府的日常管理與服務的努力外,一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志願者隊伍將是有效的補充,同時也是絕佳的媒介和橋梁。
謝煥傑說,有別於一般的志願服務,這支志願者隊伍通過結對幫扶形式,為轄區社矯人員、吸毒人員、失獨困難家庭、殘疾人、低保戶、獨居老人等各類特殊群體提供服務。在服務的同時,及時了解掌握他們的動態情況,為黨工委、辦事處提供穩控工作決策參考依據。倘若該群體發生突發情況時,則能通過長期跟蹤的管理動態所積累的一人一檔,制訂精準的工作措施,緩解社會矛盾並消除不穩定因素。近期,在疫情防控中,這支隊伍也體現其重要性。
既是黨員又是湘橋區人大代表的郭鎮和與謝煥傑一拍即合。郭鎮和還是有著2000多名員工的潮州市濱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擔當志願服務隊隊長,並動員公司員工參與志願服務。很快,不少長期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的員工報名參與。
「一開始志願者隊伍有8個人,慢慢增加,現在有16個人了。」郭鎮和介紹說,除了自己的員工外,還有公司外的人員加入志願者隊伍。
布梳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黃衛君說,社區幹部只有7人,轄區裡有1900戶共7200人,志願者的長期定向服務,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社區更和諧了。
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達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