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等世界級大師版畫在重慶展出 引出抗戰木刻故事
    畢卡索、安迪·沃霍爾、歐內斯克·皮戎……一批世界級大師的版畫作品於10月11日在重慶展出。這次「觀城現悟·2016城市版畫交流展」引出二戰時期作為國民政府戰時首都的重慶,與版畫的淵源。
    在中國著名木刻版畫大師王琦命名的美術館,114幅中外大師作品一一呈現。此次展覽展出了畢卡索於1969年創作的石版畫《畢卡索的日記》。觀眾們對畢卡索利用油畫的強烈色彩,通過版畫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而紛紛稱奇。
    《瑪麗蓮·夢露》是安迪·沃霍爾的代表作。這幅夢露的肖像作品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其手法在當時的紐約十分時髦,至今仍可在不少商品裝飾上找到其蹤跡。
    除世界級大師外,王琦、趙無極、力群等中國大師作品也有呈現。
    據了解,中國版畫,上海和重慶皆有一席之地。1931年,魯迅先生在上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木刻講習班,從此拉開新興木刻運動的序幕。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戰時首都重慶成為全民抗戰的大後方,大批藝術家雲集重慶,創作出大量版畫作品,為宣傳抗戰救國、也為中外版畫藝術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礎。
    (版畫藝術家 王煒)
    當時抗戰時期,雲集了所有的版畫家,都集中在重慶。在重慶有一批版畫家又組織了自己的木刻研究會,把全國的版畫家都團結在重慶,那個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一次抗戰木刻的中心,可以說應該在重慶。
    抗戰木刻運動,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一場社會影響頗大的藝術運動,一大批藝術青年用畫筆和刻刀,通過木刻這一媒介,高揚正義、鼓舞將士,作品均反應了抗戰時期的「戰爭」和「建設」。
    記者 肖江川 重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