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孫有才局長變「老孫」 見證隆化脫貧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

2021-01-12 中國交通新聞網

五載春秋,他步行1萬餘公裡,穿壞了10雙運動鞋;驅車30萬餘公裡、換下了12個輪胎……這是河北省派駐承德市隆化縣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省鐵路管理局局長孫有才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真實寫照。

2016年至今,孫有才曾擔任兩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之後又以河北省派駐隆化縣扶貧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的身份,帶領著43支省派工作隊全力奮戰3年。去年年底,隆化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順利脫貧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

長達5年的扶貧歲月,像孫有才這樣年逾五旬的駐村扶貧幹部在全省也很少見,他的稱謂逐漸由「局長」變成了「老孫」。2017年,孫有才被河北省委組織部授予「全省精準脫貧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2019年10月,被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獎貢獻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最欣慰、最驕傲的還是得到了貧困村群眾的肯定和認可。」孫有才說。

點石成金盤活一方水土

「路成網,田成方,百裡管道地下藏;田中打機井,村內蓋新房;村北藥園連千畝,村南盡地稻花香……」隆化縣八裡營村百姓口中傳誦著這樣的順口溜,傳遞出脫貧攻堅後的喜悅。

八裡營村坐落在灤河旁白馬山腳下,水草豐茂,山林蔥翠,然而過去人均年收入不超過2600元。2016年2月,孫有才所在的駐村工作組為八裡營村規劃了一幅「六縱六橫六射線,一橋連通一大片,東出西聯,承北接南」的交通藍圖。經過一年努力,這個規劃逐漸成為現實:一期5公裡田間路、二期4公裡通村路、三期4公裡「戶戶通」全部建成。

萬事開頭難。在修建一期田間路時,為方便農田機械田間作業,工作組規劃了一條3.5米寬的公路,但個別群眾因公路佔了自家地而阻攔施工,最後只修成一條3米寬公路。在三期工程時,孫有才創新思路,制定了「四自兩驗收」工作法,即自願申請、自行協商、自己施工、自己負責。

新策略帶來新成果。三期工程僅用半個月就完成了一個月的工期,老百姓也從一期工程的阻工搗亂、看熱鬧轉變為男女老少齊動員、爭先恐後來幫忙。孫有才說:「只要辦法對了頭,群眾幹活有勁頭。」

「脫貧攻堅不光要修好路,更要為群眾找到脫貧的路子,激發出他們內在的幹勁。」孫有才說,工作組為八裡營村制定精準脫貧戰略:培育有機水稻,養殖水產,發展炕上手工編織,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規劃藥材種植區……點石成金盤活一方水土,一幅致富畫卷在八裡營村鋪展開來。

在工作組建起的養豬場,貧困戶可以預支豬仔、圈舍,等到豬出欄銷售後再把錢還上。在這一模式下,貧困戶陳德民一年下來賺了10萬餘元,率先跳出了貧困行列。便利的交通讓村裡的養牛專業戶溫舉索性升級了自家牛場,年收益超20萬元;在外打拼的聶春波兄弟返鄉創建了礦泉水廠,吸納40名村民就業;庭院經濟發展起來了,每戶可增收3000元;三季育稻秧種菜、一季養牛的設施農業建起來了,冬天再也不愁土地閒置了……

精準施策造福一方百姓

在隆化縣23個省級深度貧困村裡,羊圈子村位置最偏、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八裡營村初戰告捷後,孫有才於2017年3月底,率領另一支工作組轉戰到此。

「過去,拉東西出村,一籃子雞蛋被顛碎一半,一車西紅柿能顛成醬,不少村民的病都耽誤在這條路上。」羊圈子村黨支部書記馬佔山回憶。工作組決定扶貧從修路開始,目標是實現村民10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1個小時到機場、2個小時到港口。一年下來,五期工程全部完成,羊圈子村有了幹支結合、主次分明、戶戶通達的交通運輸網。

修路助致富,產業帶增收。孫有才還引來資金100萬元,在村裡建了8個暖棚,讓村民在村裡有活兒幹。通過「土地流轉掙租金」和「本地就業掙工資」的方式,暖棚吸納了30戶村民入股,其中有28戶長期在此務工,每年可增加1萬餘元收入。工作組還建設了4個養牛場,吸納200戶貧困戶入股,每戶每年分紅3600元;通過土地入股、利潤分紅方式,發展140戶村民栽培黑木耳70畝,現已經有20戶入股;光伏產業發展成效初顯,500千瓦光伏發電站已開工建設,每年將帶動增收60萬元。

在工作組的努力下,羊圈子村大變樣——村委會、村小學翻新了,小活動廣場蓋起來了,愛心企業捐助的新衣服來了,學生上學有資助了,貧困戶和70歲以上的老人都能收到慰問金……談起新生活,村民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初心不渝再戰扶貧第一線

2018年農曆春節前,孫有才在圓滿完成八裡營村、羊圈子村的扶貧任務後,才回到石家莊。一進家門,家人就給他下了最後通牒:「這次不能再拖了,一定要去醫院好好治療。」

早在2016年9月,患有二期高血壓的孫有才查出了高血糖,醫生認為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必須要複查治療。當時,孫有才因扶貧工作正在攻堅階段,並沒有在意。這次回來,妻子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住院的第8天,孫有才接到通知:考慮到扶貧工作的連續性和工作經驗,組織希望他擔任派駐隆化縣工作隊的牽頭人。孫有才有些猶豫,除了身體原因,他既要照顧肝癌術後的老母親,又要照看不到兩周歲的小孫女。但考慮到組織的信任和貧困群眾的期待,他答應了。

3天後,孫有才作為河北省派駐隆化縣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隆化鎮啞叭店村駐村隊員,再一次站到了扶貧第一線。工作隊總牽頭人責任重大,他走家入戶、日均3萬步,走遍了隆化縣所有的深度貧困村,調研了全部省派駐隆化縣工作組。

5年來,從扶貧路上的探路人到授人以漁的「導師」,孫有才發揮牽頭優勢,做好經驗交流、推動督導和幫扶協調工作,組織召開了30餘次脫貧攻堅座談會、觀摩會、協調會、動員會,推動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奔波的路上有數不盡的心酸和艱難:2018年4月和6月,孫有才兩次在走村的路上遭遇車禍受輕傷,同年9月體檢時又查出患有腎上腺腫瘤,2019年年初,病情惡化再次住院治療。5年來,他瘦了20多斤。歷盡艱難初心不改。「我生在農村,深知貧困之苦。與貧困做了5年鬥爭,幫助那麼多群眾實現脫貧,我此生無憾!」孫有才說。

相關焦點

  • 扶貧幹部自製「脫貧地圖沙盤」 見證274名貧困戶生活變遷
    樂山市市委辦幹部、福來村駐村第一書記潘聰,指著沙盤上彎彎曲曲的黑色橡皮筋說,「這是我們的村道,以前都是土路,現在已經拓寬、硬化成了4.5米。」沙盤中,70戶貧困戶都用泡沫小圓圈,按實際位置進行擺放,但小圓圈上標註的信息各異。「上面的漢字數字代表組,中間的名字是戶主姓名,下面的阿拉伯數字代表家庭總人口。」
  • 高新區:多形式開展扶貧工作,1354戶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陽江高新區傳來喜訊,全區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354戶2657人,已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和退出,脫貧率和退出率達100%。
  • 37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連續三年脫貧攻堅成效...
    元,增幅179.9% 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5.77億元,其中專項扶貧資金62.34億元 全市1330家機關單位黨組織、570多家民營企業和行業商(協)會、8.6萬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貧困村,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一線
  • 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12月15日自治區召開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寧夏脫貧攻堅情況我們一起去看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自2015年我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 截至目前,全區建檔立卡時的
  • 藍山:4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紅網時刻永州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雄春 歐超英)「村裡的『扶貧西瓜』賣了7萬元,加上光伏扶貧項目,今年集體收入有10多萬元。」日前,藍山縣毛俊鎮雙河村活動中心,村支部書記鄧玖生和黨員幹部算了一筆帳。在扶貧工作隊和住村幹部的幫扶下,雙河村通過發展西瓜、獼猴桃、黃精等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最近整村成功脫貧出列。藍山縣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全縣累計減貧26935人,4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面落實扶貧政策。近年來,全縣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94億元,貧困村產業幫扶、利益聯結、光伏發電實現「全覆蓋」。
  • 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新華社貴陽11月23日電 題: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新華社記者王麗、向定傑「距2020年12月31日倒計時38天。」一塊形如鐘錶的電子屏,掛在思渠鎮政府內。指針一分一秒流動,記錄著脫貧攻堅奔向小康的徵程。
  • 166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西昌市公安局圓滿完成幫扶工作
    據介紹,2020年,西昌市公安局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99名幫扶責任人聯繫幫扶樟木箐鎮鼻馬村、中安村、李家溝村、兩河村、花生壩村、大中村、麻柳村、丘陵村、字庫村、思阿祖村共10個村,166戶貧困戶。截至目前,該局幫扶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 【承德市脫貧攻堅工作巡禮——榜樣篇】隆化霍嶽輝的故事(有聲故事)
    【承德市脫貧攻堅工作巡禮——榜樣篇】隆化霍嶽輝的故事(有聲故事) 2019-12-13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舉村16戶貧困戶高質量脫貧 36名幫扶幹部交流扶貧心得
    江津網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廖勤)「這幾年,我走遍了五舉村的每家每戶,參與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等脫貧攻堅工作。如今看到村民生活環境和條件不斷升級,心裡暖暖的!」
  • 李長青:見證脫貧,光榮而幸福
    經過全縣上下1000餘個日夜的努力,至今年8月底,按照新疆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伽師縣最後71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4044戶1532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夜晚伏案研讀政策文件,筆記記了十幾本,對吃不透的精神積極向縣扶貧辦請教,精準掌握業務知識,將學習到的知識撰寫成培訓手冊,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後,利用幹部職工大會培訓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讓每名幹部都掌握脫貧攻堅業務。
  • 幹部去哪兒了?——貴州幹部大規模下沉脫貧攻堅一線紀實
    「鄉鎮停夥,吃住在村」,今年8月,鎮幹部接到了這樣的「動員令」:74名在編鄉鎮幹部,除黨政辦、扶貧辦等股室留23名保運轉外,其他全部「轉崗」「走人」。幹部到哪裡去了?到一線去扶貧攻堅了。貴州是2014年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省。
  • 這些勵志的扶貧故事 見證著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
    從11月1日起,安順日報社政務新媒體開設了「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專欄,其中「扶貧故事」講述了我市幹部群眾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生動故事,充分展現安順幹部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見證了安順300萬兒女,以「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雄姿與豪情,向著更廣博的夢想
  • 環市街:多舉措力促貧困戶「脫貧不返貧」!
    每年均提前完成街、社區兩級書記遍訪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攻堅期內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層層落實目標任務,推動扶貧工作有序開展。三是嚴格績效考核。加大對相關職能部門、社區的考核力度,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周匯報、月小結。不定期開展走訪督查,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社區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把扶貧成效與幹部績效考核相結合,進一步激發扶貧幹部工作的內在活力。
  • 為脫貧攻堅護航!始興縣公安局這樣做
    傾全局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始興縣公安局成立了由副縣長、局黨委書記、局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局黨委每月定期專題研究扶貧工作,全局43名黨員民警與石坪村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開展幫扶工作。在公安工作任務重、工作極端繁忙的情況下,始興縣公安局主要領導每月定期進村入戶開展扶貧活動,分管領導每月不低於2次到村開展扶貧活動,結對幫扶幹部每月1次以上全部下到貧困戶家中開展扶貧工作。
  • 寧都縣駐村扶貧幹部許瑞雪的「脫貧決戰印記」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鍾冬梅報導:許瑞雪是贛州市政公用集團派駐寧都縣田埠鄉馬頭村的扶貧幹部,為確保寧都縣如期脫貧,2019年2月,許瑞雪入選寧都縣掛點精準扶貧工作隊。2020年11月,寧都縣完成迎檢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取得了馬頭村整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穩定退出貧困村,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區域性貧困問題總體解決的決定性成就,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籤。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作為全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示範,自2016年起,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開始定點幫扶萬山區。在龍田村定點幫扶的蘇州高新區派駐萬山區扶貧幹部楊亮對初到龍田村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從全村百姓殷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望,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當地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 承德:組合拳攻下脫貧「堅中之堅」
    通過深化「八項舉措」組合拳,向重點區域人群、特色扶貧產業、創新扶貧機制聚焦發力,確保11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興隆、灤平和承德縣三個縣摘帽出列。精準把握向重點區域人群發力「去年全市有16.25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佔現有貧困人口的44%。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敢想敢幹用心用情...
    編者按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湖南日報開設此專欄,聚焦這些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奮鬥身影,講述他們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的故事,敬請關注。
  • ...扶貧工作 縣扶貧攻堅領導小組關於印發《浠水縣深化脫貧攻堅...
    以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提升各項工作水平,提升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確保全面完成1.3萬人脫貧、15個貧困村出列的年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在省市脫貧攻堅年度考核中取得好成績,為2019年底如期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打下堅實基礎。  (二)抓好脫貧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