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同的記憶——划拳

2020-10-10 養心齋老徐

在一次聚會中,遇到了大同民俗文化專家趙佃喜、韓府等老師,邊吃邊聊,偶然間就聊到了喝酒划拳上,於是即興在眾位老師面前,與韓府老師小試牛刀,比劃了幾下,雖然我敗下陣來,但也是有一種久違的感覺,真正在酒場上的那種感受,回想起來年輕時的喝酒划拳的情景,頓時覺得一個字「爽」!

說到划拳也可以叫做猜拳,其實也是酒文化的一個範疇。在讀紅樓夢書中,從賈老太太到寶玉、黛玉一眾人中,在飲酒中往往要行酒令,划拳也是這其中的一種形式吧!我們平民百姓沒有多少文化,不會行酒令,就以划拳而逗樂。

我學划拳可謂年頭多了,大約在十六七歲就開始了學習。在那特殊的年月裡,學生無學可上,「紅五類」的同學們忙著在校鬧革命,而我們屬於「黑五類」的子弟,沒有被「革命」就屬於大幸,所以只能遊蕩於社會上。

恰巧那時候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己參加了工作,工作地方就在四牌樓附近大南街拐角處的一個門面,沒事幹了便經常去那裡轉轉,聊聊天消磨時光,時間久了和那裡的人也熟悉了,就會參加到了這個隊伍中。其實那時候的人們都沒有錢,況且酒也是憑票供應,所以大部分是喝冷水學會的,一個大搪瓷杯,灌了冷水,誰輸了就喝一口冷水,偶爾也會有人出錢也就是買好象是八毛錢一斤的薯幹酒,因為這種酒不要供應票,有時老師傅給出面,從內部買一斤135,也就是一塊三毛五分錢一斤的白酒,這就是很高檔的水平了,喝酒划拳的興趣就更高了。

細想起來,我的煙令和酒令比工令還長呢!

大同人過去在聚會時,尤其是在婚宴時有「無酒不成宴」的說法,而喝酒時沒有划拳的就不熱鬧,所以在當時喝酒划拳也算是一種時尚。

大同人划拳有這麼幾種:一種是喊完了哥倆好之後直接開劃,以口中喊的數字與兩個人的手指比劃的數字相對應,喊的對頭則為贏家,輸的人便要喝酒。還有的便是帶酒令的,如蛤蟆拳,螃蟹拳,蘇州拳等等,其他的也記不住了,必竟是年頭多了,這一傳統已經是失傳了。

依稀記得蛤蟆拳是這樣的:一個蛤蟆四條腿,啪咚啪咚跳下水,接著就開始划拳了,如果沒有人猜對了,就接著說二個蛤蟆八條腿,這樣依次往上說,兩個人中如果酒令說錯了也算輸。

螃蟹拳則是:螃蟹一呀腿八個,小嘴尖尖這麼大的個呀,和蛤蟆拳一樣,隨著兩個螃蟹十六條腿,小嘴尖尖這麼大個呀,要邊說邊比劃,其實也是一種智力比賽吧。

當然出拳時的手勢也是有講究的,不能單出中指和小姆指,不能用食指直接指人等等。

如今這種划拳行酒令的文化早也消失,年輕一代人聽都沒有聽說過,可能也只有在書中或影視中看到吧,對於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也只能是一種懷舊,昔日的酒友們大都因身體的原因不能喝酒了,更別說是划拳了,不過如果現在有划拳的人,一定會被視做另類!

相關焦點

  • 古城大同的記憶——大同展覽館
    偶然間看到了一篇關於大同展覽館的介紹,不由得勾起了我的記憶!2012年,大同啟動古城保護修復計劃,在展開西城牆修復工程時,因展覽館處於古城西城牆軸線及甕城的修復範圍內,為同時兼顧名城保護與歷史建築保護,大同市政府廣泛徵集專家、市民意見,並進行科學論證,最終確定對這一地標建築進行保護性整體平移。[1]2014年12月9日,建於1969年的大同展覽館整體平移結束。
  • 大同古城中心的四牌樓,罕見的組合,平城的傳奇記憶
    住在大同古城的陽和門外,每天騎上心愛的單車逛逛古城,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同城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2008年開始,大同市古建築、城牆在內的古蹟開始大規模修繕、復建,對70%夯土城牆進行包磚整體修復,這就是如今展現在遊人面前巍峨壯觀的大同古城。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古城裡的四牌樓。
  • 大同古城——中華北朝文化之都
    近些年文化旅遊作為大同發展方向,大同古城成為大同的重要文化標誌。那麼到大同古城看什麼能夠看到中國文化?在此做一簡單介紹,表達我個人的旅遊線路。一、春秋—帝君廟帝君廟位於大同城區東南隅帝君廟街北側,是一棟明朝建築。但是這個建築供奉的主要神祇是文昌帝君,原型是春秋時代的四川人張亞子。
  • 大同古城的中軸線
    在北面同樣建了宮殿,同樣把大同作為西京。3,永泰門,是大同明代古城的南門,東有七佛寺,西有善化寺,過去在甕城裡還有藥王廟。目前鼓樓東西街,已形成了古城最繁華的街道。5,四牌樓,為大同古城的中心7,魁星樓,是大同古城武定街中的一處樓閣,過去為縣文廟(第一醫院)東的一所學子朝拜之樓。魁星樓是供奉魁星(天上司文教的神)的一所樓閣。
  • 博物館,是活著的城市記憶——大同九大博物館的故事
    他留下的許多珍貴詳細的測繪手稿,是今天大同古城保護與修復的堅實基礎和歷史依據。這個展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座獨立的紀念梁思成的展館。叄平城記憶館地址:大同市平城區御河南路1號平城記憶館的展覽主題為《昨天·今天》,共設立了四個展廳,分別以昨天今天、古城舊影、十年回眸、改革時代為主題。
  • 大同古城,一座有爭議的古城,古色古香再現古都繁華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於尋常,它擁有著北方古城浩氣磅礴之雄風,也蘊含塞上名都之古韻,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歷經千年的風霜印記,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作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等。
  • 2016大同古都燈會亮古城 人間銀河蓄勢待發
    2016大同古都燈會亮古城 人間銀河蓄勢待發 2016-01-27 11:18:42 來源: 山西新聞網
  • 大同:讓古城「火起來,活起來」
    (阮洋攝)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歡度中秋佳節,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帶火古城文旅市場,大同市在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舉行「2020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相約大同』群眾文化惠民活動周」活動。
  • 山西的古城為什麼那麼多?有平遙古城、大同古城和榆次老城等等
    我在山西生活過多年,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山西的古建築特別多,山西的古城特別多,基本每個地方都有,晉中的平遙古城、榆次老城,大同的大同古城,運城新絳的新絳古城,忻州代縣的代州古城,呂梁的磧口古鎮,還有還多古城古鎮,為什麼山西有這麼多的古城和古鎮?
  • 古城大同之記憶——端午節
    端午節的記憶端午節如今已升格成為中國民俗節日,全民放假休息,來紀念中這個傳統的節日。然而,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英雄。在南方除了包粽子之外,還有賽龍舟比賽。而我們大同地區的風俗就是編符、用艾草水洗澡、蒸涼糕。
  • 2020大同古城國慶中秋詩會舉行
    昨晚,國風月韻·2020大同古城國慶中秋詩會在代王府舉辦。勞動模範、人民教師、抗疫英雄、扶貧幹部、環衛工人等來自社會各界代表260餘人在吟詩賞月、歡歌起舞中共度美好時光。本場詩會由市古城保護與發展領導組辦公室、平城區委區政府主辦,大同日報傳媒集團承辦,分為《明月曲》《古城情》《祖國頌》三個篇章。
  • 大同:一座被梁思成深愛的古城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一行三人來到山西大同,在這裡停留了9天,對古城內的兩大寺院與鐘樓進行了全方位的測繪與研究,得出的成果呈現於《大同古建築考察報告》,而報告中的內容正是今天你走進這些寺院,導遊或是講解牌上陳述的官方說明。
  • 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美麗的大同古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約在10萬年前,北京人後裔——許家窯人西徙時,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隨後又成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是一座歷史文化極為豐富的古城。善化寺始建於唐朝,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 徜徉泉州古城西街 邂逅閩南鄉音
    泉州網10月9日訊 (記者 李心雨 李菁 文/圖)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裡,古城遊人如織。喚醒閩南語記憶的展覽、本土創客訴說對古城情意的分享會、僑式小洋樓裡的西街油畫……一場場充滿味道的活動,讓市民與遊客對古城「情根深種」。
  • 大同古城,保證你不虛此行
    大同山西大同享譽世界,是國院首批公布的24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之所以為世人稱道,不僅是因為她有工業的血液-煤炭資源,其儲量之豐、質地之優,在世界罕見,「大同煤」被稱為「烏金極品」。1277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因波羅遊歷到大同,盛讚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秀的城市。
  • 古城裡的中式大院 | 山西大同五龍巷
    在大同歷史的時間切片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華夏文化對於外來文化的吸納、融合,看到一個包容的文化主體在不同的時間斷代裡擁新抱異,最終升華了自己。,地塊原是古縣學,為大同文脈所在。以庭院為生活環境的核心,利用傳統文化的建築形制,希望在大同古城之中塑造一個具備文化根源性、精神歸屬性的中式家園。大同古城保存了唐時「裡坊制」的規劃格局,城內以四牌樓為中心,「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處處都延續著千年不絕的文化氣息。魁星樓是四大街上顯赫的文化載體,五龍壁亦是八小巷裡的重要文化符號。
  • 大同:文化大餐讓節日古城「火起來,活起來」
    10月1日至10月8日,「2020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相約大同』群眾文化惠民活動周」活動在大同舉行,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歡度中秋佳節,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帶火古城文旅市場。據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文化惠民活動周主要集中在大同古城範圍內的
  • 歷史悠久的古城大同,通過文化藝術講了千年的故事
    民俗學家/趙佃璽 01、中國最大最早的九龍壁 現存大同古城和陽街之南的九龍壁為中國最大最早的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子朱桂02、中國最大的王府 現在復建的代王府,在大同古城和陽街北,是中國建築體量最大的王府。代王府是明代朱元璋十三子朱桂的宅邸,佔地19萬平方米。
  • 泉州划拳入選鯉城「非遺」
    來吧,跟著我們一起走進千年的酒文化,去傾聽划拳聲聲的古城情懷。無酒不成席 無拳不盡興  誰也說不清,最早是誰發明了劃酒拳。單有文字記載的就可追溯到漢朝,那時叫「手勢令」,五指叫五峰,每個指頭與手掌節都有各自叫法。到了唐朝,划拳改稱為「拇戰」,之後的許多史書和文學名著像《紅樓夢》,都有過相關的描述。
  • 大同古城春節文化活動將試水「曲江模式」
    《大同古城保護條例》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保護的同時,如何讓這塊瑰寶成為全方位展示大同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真正「活」起來、「火」起來?記者從大同市古城管委會了解到,明年的古城燈會、春節城門懸掛楹聯等文化活動,將迎來升級變身,華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