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聚會中,遇到了大同民俗文化專家趙佃喜、韓府等老師,邊吃邊聊,偶然間就聊到了喝酒划拳上,於是即興在眾位老師面前,與韓府老師小試牛刀,比劃了幾下,雖然我敗下陣來,但也是有一種久違的感覺,真正在酒場上的那種感受,回想起來年輕時的喝酒划拳的情景,頓時覺得一個字「爽」!
說到划拳也可以叫做猜拳,其實也是酒文化的一個範疇。在讀紅樓夢書中,從賈老太太到寶玉、黛玉一眾人中,在飲酒中往往要行酒令,划拳也是這其中的一種形式吧!我們平民百姓沒有多少文化,不會行酒令,就以划拳而逗樂。
我學划拳可謂年頭多了,大約在十六七歲就開始了學習。在那特殊的年月裡,學生無學可上,「紅五類」的同學們忙著在校鬧革命,而我們屬於「黑五類」的子弟,沒有被「革命」就屬於大幸,所以只能遊蕩於社會上。
恰巧那時候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己參加了工作,工作地方就在四牌樓附近大南街拐角處的一個門面,沒事幹了便經常去那裡轉轉,聊聊天消磨時光,時間久了和那裡的人也熟悉了,就會參加到了這個隊伍中。其實那時候的人們都沒有錢,況且酒也是憑票供應,所以大部分是喝冷水學會的,一個大搪瓷杯,灌了冷水,誰輸了就喝一口冷水,偶爾也會有人出錢也就是買好象是八毛錢一斤的薯幹酒,因為這種酒不要供應票,有時老師傅給出面,從內部買一斤135,也就是一塊三毛五分錢一斤的白酒,這就是很高檔的水平了,喝酒划拳的興趣就更高了。
細想起來,我的煙令和酒令比工令還長呢!
大同人過去在聚會時,尤其是在婚宴時有「無酒不成宴」的說法,而喝酒時沒有划拳的就不熱鬧,所以在當時喝酒划拳也算是一種時尚。
大同人划拳有這麼幾種:一種是喊完了哥倆好之後直接開劃,以口中喊的數字與兩個人的手指比劃的數字相對應,喊的對頭則為贏家,輸的人便要喝酒。還有的便是帶酒令的,如蛤蟆拳,螃蟹拳,蘇州拳等等,其他的也記不住了,必竟是年頭多了,這一傳統已經是失傳了。
依稀記得蛤蟆拳是這樣的:一個蛤蟆四條腿,啪咚啪咚跳下水,接著就開始划拳了,如果沒有人猜對了,就接著說二個蛤蟆八條腿,這樣依次往上說,兩個人中如果酒令說錯了也算輸。
螃蟹拳則是:螃蟹一呀腿八個,小嘴尖尖這麼大的個呀,和蛤蟆拳一樣,隨著兩個螃蟹十六條腿,小嘴尖尖這麼大個呀,要邊說邊比劃,其實也是一種智力比賽吧。
當然出拳時的手勢也是有講究的,不能單出中指和小姆指,不能用食指直接指人等等。
如今這種划拳行酒令的文化早也消失,年輕一代人聽都沒有聽說過,可能也只有在書中或影視中看到吧,對於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也只能是一種懷舊,昔日的酒友們大都因身體的原因不能喝酒了,更別說是划拳了,不過如果現在有划拳的人,一定會被視做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