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宜居城市如何打造,昨日市住建局新聞發布會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市將利用三年(2020-2022年)時間,在全市廣泛開展試點工作,推進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美麗宜居地區集成改善、美麗宜居城市共同締造3個方面,7類共109個建設項目建設,系統探索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目標、內涵、標準、方法和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下大力氣解決「城市病」問題,為推動「高質發展、後發先至」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樂居」城市空間精心打造
住房條件改善是美麗宜居城市的前提,這就需要我們堅定不移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危房解危、棚戶區改造以及既有住區的改善提升工作。我市將不斷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將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分類制定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一區一策」、分期實施。到2025年,完成全市所有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危舊房解危,全面消除D類危險房屋,實現危房解危全覆蓋。
基於群眾住房改善的強烈需求,加快實現棚改存量「清零」目標,增加安置房供給量,進一步提升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水平,有序擴大住房保障受眾面,促進棚改工作成片推進、快速推進,使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到2025年,市區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保持在23%以上。積極探索既有住區改善提升,為居民塑造宜居生活服務,對水電氣等市政管線的提標改造,建設兒童友好住區,增加養老服務設施、便民設施等。
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要提速
我市將加快構建「15分鐘生活服務圈」,完善商業、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加大菜市場建設力度,合理配建便民菜市場,加強菜市場日常監督管理。通過加快學校建設、加大高中學位供給、完善師資配備等擴大教育資源供給舉措,改善辦學條件,為港城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全面排查解決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補齊醫療衛生領域短板弱項,努力提高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完善各級各類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為民眾提供更多的休閒場所,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增強全民體質。
修復破損路面,打通城市「斷頭路」,加密城市路網,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實現城市道路便捷順暢目標,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8.1公裡/平方公裡。通過休閒綠道、專業賽道、自行車道、人行道等各類特色道路的建設,為人民提供更多交通選擇。鞏固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縱深推進「管長制」工作,全面開展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消除汙水收集管網覆蓋空白區。推進城市建成區30%以上面積建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實現「汙水不入河、外水不進管、進廠高濃度、減排高效能」,不斷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改善市政公用設施,實施區域供水提升改造、老舊供水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保障供水安全;推進瓶裝液化氣從充裝到使用全過程監管。提標改造城市公廁,提高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女性等群體的如廁便利性,提升公廁服務標準及建設品質,補充人性化的功能設施,建設「生態公廁」。
全力塑造海濱城市特色
為進一步塑造山海城交融環抱的海濱城市特色,需要融入濃鬱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突出發揮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優勢,注重城市顏值,形成獨具魅力的港城特色空間體系。我市將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進一步制定出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
大力推動連雲、贛榆海濱區域特色空間營造,挖掘海洋文化,重點打造海濱休閒環境和體驗空間,為民眾提供近海、親海場所,塑造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海濱空間形態和城市景觀,高標準塑造海濱空間,彰顯海濱城市魅力。優化城市生態格局,圍繞玉帶河、鹽河、大浦河、運鹽河、青口河等重要水系建設特色濱水空間。在提升現有濱水生態、景觀功能的基礎上,打造景觀優美、功能複合的城市濱河公園。
此外,我市還將對城區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及遊園等進行「公園+」提升,加強溼地公園、郊野公園及雲臺山景區等重要區域的景觀品質提升,實施立體綠化、花境、道路及交叉口節點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推進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在推進道路新建、改造提升過程中延續城市家具系統,對交通、照明、信息服務、路面鋪裝及休憩設施等各類設施按照標準進行建設,真正形成連雲港特色的城市家具系統。(記 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 迅 朱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