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釋放「三要素」活力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鄉村振興需釋放﹃三要素﹄活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十二條意見」,而在今年「兩會」期間,「鄉村振興戰略」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充分釋放「錢地人」三要素活力,需要有效破除城鄉制度化藩籬,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融合式發展。

解決「錢」哪裡來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這個大戰略,需要真金白銀的硬投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首先,公共財政要持續給力,不斷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次,農村金融要回歸本源,要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性的金融服務,將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創新政策體制機制,將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部分用於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能是文件上的「優先」、口頭上的「重視」,要貫穿於鄉村振興政策制定的全過程,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放到鄉村地區,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支持,將真金白銀投向鄉村,不斷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有序參與鄉村振興。

解決「地」怎麼改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這個大戰略,需要激活主體、要素和市場,強化制度性供給。激活鄉村沉睡的資產、盤活鄉村閒置的資源,是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鄉村沉睡的資產與資源如果任其閒置下去,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如果有效利用起來,就是一筆看得見的財富。基於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在鄉村土地制度與宅基地政策改革過程中,要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形式,要鼓勵不同地區結合發展鄉村旅遊、新產業新業態以及返鄉創新創業等狀況先行先試,在實踐中探索激活鄉村沉睡資產、盤活鄉村閒置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方式方法。解決鄉村振興「地」的問題,關鍵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切實保障農民對土地、宅基地的權益,防止出現傷害農民利益行為的發生,把土地制度改革「紅利」分給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大膽創新制度供給,通過改革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鄉村各種資源要素的活力,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解決鄉村振興中「人」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這個大戰略,使鄉村成為一片「雙創」的熱土,吸引大量進城務工農民及管理型、科技型人員「回流」農村,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生力軍。然而,由於目前我國一些鄉村地區人口呈持續外流態勢,鄉村振興進程中依舊面臨著嚴重的缺「人」困境。鄉村振興戰略既要注重財政與金融的「硬體」投入,更要重視素質與智力的「軟體」建設,要將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培智扶志等納入到鄉村治理新體系建設範圍中。有效破解鄉村振興戰略中「人」的問題,關鍵是使智力通道暢通到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教育,提高鄉村多層次教育水平,不斷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有序投身鄉村振興建設進程。為解決鄉村振興中「人」的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等舉措,發揮科技人才、工匠能人的支撐引領作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需要全社會各層次人才的廣泛參與,通過構建高效、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吸引支持專家學者、成功企業家、醫生教師、黨政幹部以及技能人才等投身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成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設性力量。

相關焦點

  • 馬恆運:鄉村振興需克服要素外流,變人才劣勢為人才優勢
    12月4日,參會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很多年,要素外流嚴重成為鄉村振興難點,如果能夠通過政策或其他相關設計引導要素流向鄉村,鄉村振興才會真正變成現實。
  • 【鄉村振興】揚州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成典型 鄉村持續釋放新活力
    產業旺,鄉村興。鄉村振興中,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 鄉村振興添活力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 鄉村振興添活力 2020-12-1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協同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智庫思享」張照新:融通城鄉要素,擘畫鄉村振興藍圖
    打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大通道,構建新型城鄉關係,是優化配置農村資源要素,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有效路徑。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推動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是農村發展的不竭動力。20世紀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戶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推動了農戶的分工分業,推動了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奏響田園交響曲
    因此,鄉村之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鄉村「失聲」之憂。第一,鄉村「失聲」,意味著常住村莊人口顯著減少,其中必然伴隨鄉村人才等要素的流失;第二,鄉村「失聲」,意味著年復一年、季節輪換,村莊勞動力同步參與的鄉村生產活動場景減少甚至消失,最終導致鄉村空心化;第三,鄉村「失聲」,意味著原本豐富多彩和熱鬧的鄉村生活變得單調,導致鄉村習俗和文化無人參與、無人傳承;第四,鄉村「失聲」,意味著大量新生村民雖然籍在村莊,成長卻與村莊沒多少關聯;第五,鄉村「失聲」,意味著最濃
  • 理上網來|兩顆長效「定心丸」,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穩定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承包地再延長三十年,通過承包地確權登記,保持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有利於保護農戶土地承包權益,穩定農民深耕土地的心,更能增強農民生產創造的信心,進一步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和創造力。  促進了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載體。
  • 馬恆運:鄉村振興急需人才和生產要素流入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文 朱哲 攝影)12月5日,在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暨2020中國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論壇上,參會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表示,要實現鄉村振興,除了要解決人才問題,也要解決生產要素的流向問題。
  • 閆坤:鄉村振興戰略是激發農村活力的行動綱領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鄉村振興戰略、中國社會轉型、「四風」問題、學校教育、金融體制改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閆坤:鄉村振興戰略是激發農村活力的行動綱領】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閆坤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新時代提出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法具有更高的戰略性、更靈活的策略性和更主動的姿態性。
  •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理順四個關係
    【關鍵詞】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 全面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兩大戰略部署,二者在戰略上相互融合,任務上遞進互補,改善農村社會民生的基本要義一以貫之。在脫貧攻堅全面收官、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這樣一個重要的交匯期,提高二者的政策匹配度和實踐融合度,直接關係到脫貧攻堅的質量和鄉村振興的實效。
  • 寇佔文:振興鄉村應留住傳統文化的「根」和「魂」
    很顯然,鄉村的衰敗已經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形成很大威脅,所以振興鄉村,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留住中華文化的根脈和靈魂。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的鄉村振興之路,理應是一條文明有根的現代化之路。鄉村是農耕經濟的載體,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我們必須喚醒鄉村振興的意識和理性,重新認識鄉村文明的價值和使命。
  • 七千多畝旱地變水田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截至10月底,雲浮共7444.88畝旱地已全部改造成優質水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7月播種時,個個村民都不看好這片沙壩地能種出水稻,現在是出乎意料的好,每棵至少有80公分高,每畝農田至少能採收稻穀800斤,以後這片田不愁沒有人願意耕。」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山慄村耕戶賴良臉上。
  • 上海奉賢探路「鄉村振興」
    今天,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奉賢作為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9月19日,中共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表示,要堅守好「基本農田只增不減、建設用地只減不增」和「農民離房不失房,離地不失地」的底線,以探索「農藝公園·田園綜合體」和「三園(院)一總部」模式為發展方向,打造出美麗富強的「鄉村裡的都市、都市裡的鄉村」。進入新時代,應該要有新作為。
  • 奪旗爭輝 助力鄉村振興 ——陝西省千陽縣實施鄉村振興標杆引領行動
    今年以來,陝西省千陽縣以深化「三三黨旗增輝行動」為抓手,在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實施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開展「紅旗支部、標兵書記、先鋒黨員」評選工作,樹旗立杆、示範引領,書寫了全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千陽是國家六盤山貧困開發片區縣、陝西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寶雞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縣貧困人口8001戶25070人,脫貧攻堅工作任重而道遠。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的地域綜合體,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是生產、生活、文化等功能的基礎。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基礎,生態宜居是關鍵,鄉村的水、氣、土等生態環境要素不僅要合格達標,而且要持續改善。
  • ​西藏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時代號角的吹響,將為我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新的動力。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並進一步確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目標任務。鄉村振興戰略回應了億萬百姓的殷切期盼,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 地道君鄉村振興支四招激活「三農」活力!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破解「三農問題」,根本還是要依靠億萬農民。農民要是沒了積極性,鄉村振興也就沒了「主心骨」,沒了活力。那麼如何為鄉村賦能,怎樣更好激發那麼農民群眾的內生動力、發展熱情呢?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教你四步激活鄉村振興「三農」(農村、農業、農民)活力!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鄉村振興:促人才回流,推跨界融合
    12月4日,本屆論壇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很多年,要素外流嚴重成為鄉村振興難點,如果能夠通過政策或其他相關設計引導要素流向鄉村,鄉村振興才會真正變成現實。2018年,中央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濰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
    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濰坊理應走在前列。在「三個模式」發源地,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濰坊先行區為統領,以制度體制機制、產業高質量發展、組織引領典型示範為核心內容的新探索、新實踐正穩步推進,讓「三個模式」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