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艙的耳朵,為什麼一個豎起來,一個耷拉著呢?

2021-01-09 小魚兒的快樂活

2020年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在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著陸區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返回器順利返回後,等待已久的搜索隊員迅速對返回艙進行了保溫處理,並且在返回艙外表面貼滿了各種能夠加熱的「暖寶寶」,但是卻流出了兩個大耳朵,網上大家議論紛紛,很多人調侃說這是在月球上遇到嫦娥了被丟耳朵後失落的表情,也有人評論說本來威風八面的返回地球,沒相當剛落地就給穿了大棉襖、貼了暖寶寶,還怎麼見人的羞澀表情,那麼嫦娥五號返回艙故意留出的兩個大耳朵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其實對於這兩隻耳朵的具體作用是什麼有很多說法,有人說這是嫦娥五號返回艙返回地球時,減速傘減速的掛耳、也有人說這是返回地球後,吊車或者直升機吊運的專用「軟吊耳」,可以說具體作用是什麼的說法有很多,但是這兩隻耳朵到底是幹什麼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嫦娥五號返回艙剛返回地球還沒有貼暖寶寶和貼了暖寶寶之後的外表差異看出。

通過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嫦娥五號返回艙右側豎立起來的耳朵在沒有套住之前——真的是一塊突出的吊耳,右邊耷拉著的耳朵沒套住之前則是一個黑色的窗口。那麼根據這兩點就可以具體來分析一下這個突出的吊耳和黑色窗口到底是什麼了。

首先從右側豎立起來的耳朵說起,在沒套住之前可以清楚看清其實一塊突出的吊耳,上面還疑似有吊耳的拉環口,其實這塊厚重的金屬吊耳是嫦娥五號返回艙返回地球時,當距離地面幾十公裡需要打開減速傘減速著陸的時候,減速傘和返回艙之間的連接點,這塊厚重的吊耳既可以硬連結減速傘實現空中減速,也能通過控制傘繩角度穩定返回艙,使得其以特定角度接觸大地。

再來說說左側耷拉著的耳朵具體是幹什麼的?有人說這是返回艙通過吊車吊運的「軟布拉環」,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為了增加航天載荷、降低返回艙乾重,不可能在已經有吊耳的情況下,僅為了地面吊運故意設計一個專用的吊環。其實看下面這張圖片就能看出左側耷拉的耳朵裡面黑色的窗口中是有兩根較短伸出的金屬杆的那麼這兩根杆是幹什麼用的呢?

其實這兩根金屬杆是「專用的外置長波信號天線和信號探測器」,眾所周知嫦娥五號返回艙從遙遠的月球返回地球軌道後,並沒有和其他太空飛行器一樣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來減速,而是一路狂奔回來後,直接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在特定角度下滑入大氣層邊緣、並通過不斷「打水漂」的方式實現減速,並最終通過釋放減速傘成功減速後實現順利著陸。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從連接返回艙的軌道器在繞地軌道附近順利和返回艙分離後,返回艙開始獨自併入繞地軌道,並在精準控制下,以特定角度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並最終實現著陸,在整個過程中返回艙如何精準的控制自身姿態以特定角度併入大氣層邊緣、又如何保證返回艙底部的隔熱層始終處於最前端呢?

這就要看伸出返回艙外、但是並不會被燒蝕的這兩根外置金屬杆了,其中較長的金屬杆應該是地面人員控制返回艙併入繞地軌道、或者返回艙自動接收外部信號調整自身姿態的信號天線,下面較短的金屬杆則是返回艙返回地球「打水漂」過程中,用於遙測自身姿態的探測天線。而且從返回艙返回地面的外表畫面來看,這兩個金屬杆附近都沒有被燒的黑黑的,正面在返回艙返回地區穿過大氣層打水漂的整個過程中,這個位置始終處於後面不會直接和大氣層接觸的位置,沒有被燒黑就證明了這兩根天線的實際用途。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艙貼滿了暖寶寶 用來防止推進劑凍住
    嫦娥五號返回艙貼滿了暖寶寶,網友:父母眼中多穿衣服的典型代表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
  • 被燒得幾乎面目全非,嫦娥五號返回艙回來時經歷了什麼?
    近期最讓人興奮的大事件,無非就是中國嫦娥五號在經歷了長達23天的月球取樣後,終於再次回到了我們的家園。就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點,嫦娥五號返回艙帶著巨大的降落傘,安全、穩定、精準地落入到了內蒙古四王子旗地區。
  • 神秘的「三兔共耳」圖案:從「嫦娥五號」返回艙前經過的兔子說起
    神秘的"三兔共耳"圖案:從"嫦娥五號"返回艙前經過的兔子說起文/舒放嫦娥五號返回艙著陸後,紅外線監控視頻顯示,有一隻動物從返回艙面前經過,後被證實是一隻兔子。這一有趣的畫面讓眾多網友笑稱真的是"玉兔"迎"嫦娥"。
  • 解讀嫦娥五號回家路:打水漂式返回 著陸艙落人到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這就是此次嫦娥五號採用的全新的再入方式——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也就是俗稱的「太空打水漂」。
  • 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裡一片歡騰,剛剛通報過落點信息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說出了這句話。23天這個數字,劉建剛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之日起就已經計算過無數次,如今終於定格,不再改變。
  • 嫦娥五號為什麼不留一面國旗插在月球上呢?
    一、為什麼我國不在月球上插國旗呢?九是「嫦娥五號」軌道器從對接艙分離並進入月地入射點,等待月地入射窗口的到來,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十是「嫦娥五號」軌道器在距離地球5000 公裡處和返回器的分離。十一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後,,最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降落在預定地點。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嫦娥探月工程圖形標識中的那一雙腳印其實早已宣示中國航天載人月球探測的遠大理想,那麼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的我們究竟何時能夠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呢?在嫦娥五號發布會中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對此作出了權威解答,他指出我們的初步意向是先搞(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地球軌道空間站(天宮)建成用好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但問題是回地球時速度太快,剎車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無論是嫦娥五號還是之前的阿波羅飛船,它都沒有空間攜帶幾百上千噸燃料和強大的發動機,它還是需要依靠大氣層來減速。科學家將飛船返回艙的底部做成一個圓球面的盾,上半部分向內收攏成為錐體或者鐘的形狀。底面是一種複雜的防熱結構,同時覆蓋了燒蝕材料。這些燒蝕材料在受熱時會燃燒,同時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
  • 月亮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完成任務後,是如何起飛返回的
    相信近期大家還沉浸在嫦娥五號發射和返回的喜訊裡,在視頻裡聽到一連串的「跟蹤正常,遙控信號正常」,這就是最大的欣慰,因為嫦娥五號的發射、著陸、取樣和返回每個動作都牽動著國人的心!
  • 擇機返回!嫦娥五號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日本也收穫一個重大好消息
    據中國的航天微信號消息,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片來源:中國的航天微信號今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返回這個太空「水漂」有多牛?
    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即將落下帷幕,最後終章也是最值得看的大戲,採集到的樣本再入返回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4年後,又一次獲得月球樣本。這個返回並不容易。 為什麼必須打水漂?
  • 嫦娥五號有哪些技術積累,又有哪些「新題型」?
    上集我們詳細介紹了多大四件套,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有多麼複雜,為什麼這麼複雜:3、而著陸月球呢,2013年的嫦娥三號、2019年的四號也分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完成了。再入速度沒有月球返回艙那麼高。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歷時23天,兩公斤「廣寒宮」土特產要帶回
    嫦娥五號回家方式:打水漂嫦娥五號回家的方式非常獨特,具體來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會先以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然後藉助大氣層提供升力跳起來,之後再重新進入到地球大氣層,返回地面,專業輸入叫做:高速再入軌道技術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出發容易回家難 嫦娥五號為什麼打個「水漂」才能到家? 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5號返回地球共需要多少天?嫦娥五號整體任務需要約23天,高速通道行程只要4天。我們來看一下嫦娥五號迄今為止的行程:北京時間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龐大的遙五把嫦娥五號護送進入軌道就完成任務了。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著陸足墊深陷月面的凹坑也讓一些質疑阿波羅造假的言論喜出望外,仿佛又找到了「鐵證」,他們將其拿來與阿波羅登月照片對比,發出質問,為什麼阿波羅著陸足墊著陸月面後基本沒有凹坑?此前筆者曾發布《嫦娥五號反超阿波羅登月,大言不慚還是言之鑿鑿?人類進步的必然》一文,用翔實的事實證明嫦娥五號登月技術的先進性,那麼前文所述二者落月痕跡差異的事實又怎麼理解呢?我們可以從二者落月時序中感受時代的進步。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返回地球,並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計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當嫦娥五號升空時,它的重量為8.2噸。最後,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 它僅重幾百公斤。剩下的7噸負載去哪兒了?我們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四部分組成: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和上升器。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回家!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點啥
    月面旅行48小時,嫦娥五號做了點啥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意義重大。五星紅旗月球展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點火起飛前,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徐徐展開,鼓舞了全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