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華究竟魂歸何處

2021-02-13 笑看歷史百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笑看歷史百態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喬的笑」  攝於1971年新中國加入聯合國,此照曾獲當年普利茲新聞獎

喬冠華逝世多年後,民間不斷傳說喬冠華有四座墳墓,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尋找事情的真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任外交部長喬冠華因肺癌於1983年去世,享年73歲。他1.83米的身高,戴著一副黑邊秀朗近視鏡,外交場合需要時滿口標準的英、法、德等多國語言,沒有多少中國人能如他一樣讀懂德文原版《資本論》。他是少有的幾位能從頭到尾通讀馬恩中外譯本的高級幹部。他寫大文章總是「中華」、「茅臺」難離口。

和他有三十年親密婚姻、才貌雙全的龔彭夫人,身前任中共和外交部首席新聞發言人,是開國首任我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和女部長助理,1970年55歲時,在「文革」風暴迫害中英年早逝。她參加過舉世聞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我見過龔澎阿姨在太行山,曾身著戎裝佩戴手槍的照片,那時她擔任八路軍總部及彭德懷的秘書,上世紀40年代中期她曾在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周公館當過周總理的英文秘書,她還擔任過斯諾訪華時毛澤東的英文翻譯。他們夫妻二人深得毛澤東、周恩來的信任,可稱為他們外交上的得力助手。喬冠華縱橫天下的犀利文章在抗戰中發揮過獨特作用,毛主席在延安大為稱讚:「喬的文章頂得上兩個坦克師」呢。喬冠華解放後在「兩報一刊」上常發表文章,自稱天下文章「李杜喬」,可見其才華橫溢和性格率直。喬冠華在1971年聯合國第26屆聯大會議上,當我國終於恢復其合法席位時,仰天大笑的照片名揚世界。大有風度翩翩之君子風採,真是有些恃才傲物。


因和冠華叔叔上世紀60年代同住東城區,也是胡同對胡同——我家住燈草胡同,喬宅就在對面報房胡同的外交部大使樓。喬部長之子喬宗淮與我有在育才小學同窗六年之誼,他也真是子承父業,退休前任外交部副部長和中紀委委員。故60年來不管他在海內海外和大江南北,寒窗之誼往來不曾中斷。

「喬老爺」——喬冠華此雅稱,毛主席也曾這樣稱呼過他,也許這和上世紀60年代韓非主演的古裝喜劇片「喬老爺上轎」熱映有關吧。

1976年10月,華國鋒和黨中央順從民意,一舉粉碎了靠「文革」發跡的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當時尚為年壯體強的喬冠華當了不過兩年多外交部長的官運也戛然中止。據外交部老司長張穎女士等人回憶文章,當時這多少和續弦夫人章含之有意巴結看好江青等強權勢力的原因,讓喬冠華受其連累了。不過在「文革」中毛主席個人威權極高,簡直就是六億人民的活神仙,也難怪章女士不得不遵從強權領袖的夫人了。

喬外長這位後續夫人章氏,在1984年12月,曾手捧喬的骨灰盒,一路上也是哭哭啼啼來到喬家祖地江蘇鹽城。但她發現市政府歡迎之餘頗有為難之意,當然現在看來家鄉地方官員也不是一個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中國人總喜歡落葉歸根,何況喬老爺去世時的1983年還被稱為「優秀的外交戰士和共產黨員」嘛,是應該魂歸故裡的。抗戰時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喬龔夫婦認識的醫學教授李灝,仗義出面說服了當時任蘇州吳縣好友管書記,他也確實佩服喬冠華在中國外交上的傑出貢獻,使之答應尋找了在離喬故鄉不遠的吳縣東山作為喬冠華安息之處。1985年春天章再次捧骨灰到吳縣東山面臨碧波淼淼的太湖,背靠青山,這種靜謐美麗的地方倒也頗符合喬冠華為新中國的到來在外交戰線和新聞戰線(1946年曾首任駐港新華社社長)艱苦卓絕奮鬥一生,以及他百年後安息故鄉安寧風水之地的最後夙願。

是人們逐漸恢復了喬冠華在中國外交史上應有的地位,後夫人章含之嘔心瀝血所寫兩部暢銷書《回憶喬冠華散文集》《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等回憶錄,也起到恢復了昔日喬冠華的外交才子風採的宣揚作用。家鄉人民已完全釋前嫌,尤其是喬冠華的親生兒女喬宗淮和喬松都在2007年出版發行了30多萬字暢銷書《喬冠華與龔澎——我們的父親母親》,使讀者又深度了解了這一對三十年的夫妻,領略了喬、龔兩位外交家艱苦卓絕奮鬥的一生。在家鄉人民強烈要求下並經組織同意,2013年在喬冠華的誕生地——江蘇鹽城建湖鄉封鎮東橋村,迎來了外交才子的百年華誕的大會。家鄉人民在他的出生故居樹立起一尊高達6米的青銅像,經上級有關單位和地方黨政部門同意,此地定為外交部革命教育基地。故居右側建立了歷任外交部長簡歷走廊,實際上也是共和國外交史的一個展示。全身銅像雖高大但基石地下並無骨灰,這也就是網上盛傳的一座墓地吧!


我非常榮幸的是和陳毅元帥外交家兒子陳昊蘇及外交部和當地政府有關負責人等一起參加了喬冠華全身銅塑像落成的揭幕儀式。儀式現場,敲鑼打鼓,燃放鞭炮,2000多家鄉人民滿懷熱情地迎接他們盼望已久當年的「三爺」終於又回故居了。


2003年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裡,主要是後夫人章含之應福壽園要求建一座喬冠華微笑著坐在藤椅上的青銅塑像,臉上泛著喬冠華特有的笑容,很傳神,像基座下也無任何遺骸。當時章含之已年逾七旬,華發滿頭,行動蹣跚(她於2008年春去世)。她對每年清明節到蘇州太湖畔東山祭掃感到越來越吃力。加上上海福壽園有不少文化名人如章士釗(章含之養父)、蔡元培,還有上海著名領導人的塑像,這些故人也都是喬冠華熟悉的朋友,如潘漢年、曹荻秋、汪道涵等等,也好就在這裡一起加入了老「朋友圈」了。這可能也是的人們又誤傳的另一座墳墓吧。

2008年5月,在繁花似錦的太湖畔,喬冠華唯一的一雙親生骨肉決定,把自己的父母親喬冠華和龔彭合葬。母親龔彭是位新中國傑出的女外交家,她曾是溫文爾雅而又莊重和高水準英文水平的女發言人,在1945年作為中共新聞首席發言人傾倒了中外記者和國共兩方。1970年9月,在北京醫院當時面對妻子的遺容,冠華伯涕泗滂沱,當周總理進來,他竟然照樣涕淚俱下站不起來,總理說過沒有人能代替她!周總理在悲戚中不得抑住悲傷道:「冠華同志你要堅定一些嘛!」可見這對結髮夫妻感情十分篤誠。所以2008年清明節後按兩位老人的誓言「生不同死同穴」給予合葬。毛主席也盛讚過這兩口子「天生麗質雙飛燕,千裡姻緣革命牽」。這段著名的毛詩,他們請老友書畫家黃苗子用鎏金書鐫刻在了黑色大理石新墓碑上了。遷墓移陵得到當地政府和公墓管理主任大力支持,顯然這對新中國外交奇才已是此公墓閃亮名片了。

新舊墓穴只差幾百米。舊墓穴佔地很小,不顯眼,也就照舊原樣保存在墳地了,當然已是座空穴了。

新陵墓雖不大,卻顯得明亮、典雅有層次、有氣派,老兩口墓前有石刻書呈翻開狀,左側刻有:龔彭(1914-1970);右側刻有:喬冠華(1913-1983)。前面有一對石制花瓶,清明時節有友人祭拜時會在墓前插些花,也會在小石器上燒支香,上些供果,這是唯一的一座喬冠華和前夫人的真實陵墓了。




這靜穆而又風景秀麗的蘇州楊灣公墓山頂西新八區,就是這對夫妻永久安息祥和的長眠之地了。實際上喬冠華真正的墓穴就此一處,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墓後新添的松柏、墓前的花草樹木越加鬱鬱蔥蔥……來掃墓和拜望的,情意深重都成了身後之事。這對外交家夫婦已永遠安然入睡在此處,聽任歷史的述說了。

以上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黛玉最後究竟魂歸何處?丫鬟曾經說過的謊言,或許已暗示了真相
    黛玉最後究竟魂歸何處?丫鬟曾經說過的謊言,或許已暗示了真相《紅樓夢》的一個遺憾,那就是曹雪芹先生沒有寫完全本,只有前八十回是出自曹雪芹之手,所以關於大家都很關注的寶黛的愛情到底有沒有開花結果以及黛玉的結局,都還沒有來得及交代,所以也成為了各位紅學家關注的交點。
  • 甘肅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上演
    2020年10月28日,由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創作的甘肅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在酒泉劇院上演,並將於在2020年10月至11月赴酒泉、嘉峪關、金昌、張掖、武威五個地州市進行巡演。話劇《魂歸何處》經過中共甘肅省委政法委員會的安排和組織,以多個真實案例為劇情基礎,講述了一位中學老師因誤入邪教無法自拔,最終導致女兒妻子雙雙離世的故事。歷時2年創作完成。
  • 魂歸何處(絕句小說)
    唏,魂歸何處!青山瞰擁綠水悲憤嗚泣……       玲和西,將圖畫敬獻墓前,畫面上慈眉秀目的女子,是他們心中最美的米蘭阿姨。首長將一枚黨章恭敬地放在墓前,深深敬禮。鮮紅的黨章像熊熊燃燒的火炬。(270字)
  • 靈魂追問,我省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酒泉上演
    10月28日,我省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在酒泉上演。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靈魂對話,心靈追問。10月28日,由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創作的甘肅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在酒泉劇院震撼上演,酒泉市政法系統幹部職工及社區、群眾和學生代表等400餘人觀看了演出。
  • 我省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開啟省內巡演
    圖片由甘肅省演藝集團提供蘭州晚報訊 10月28日,由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創作的甘肅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話劇《魂歸何處》經中共甘肅省委政法委員會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以多個真實案例為劇情基礎,歷時2年創作完成。話劇以扣人心弦的劇情將反邪教宣傳搬上舞臺,揭開邪教假惡醜的面具,從而提倡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抵制邪教滲透能力。《魂歸何處》劇情講述一位中學老師誤入邪教無法自拔,並誘騙妻子加入邪教組織。
  • 甘肅省反邪教原創話劇《魂歸何處》全省巡演嘉峪關站
    甘肅首部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 走進嘉峪關! 為進一步加強校園反邪教宣傳力度,近日,由甘肅省委政法委主辦,嘉峪關市委政法委、甘肅演藝集團承辦的2020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劇照 《魂歸何處》是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根據真實事件創排的寫實型話劇,綜合探討多個生動案例,以扣人心弦的劇情,將反邪教宣傳搬上舞臺。
  • 【靈魂追問,甘肅省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酒泉上演】
    10月28日,由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創作的甘肅首部反邪教題材話劇《魂歸何處》在酒泉劇院震撼上演,酒泉市政法系統幹部職工及社區、群眾和學生代表等400餘人觀看了演出。《魂歸何處》是甘肅省委政法委組織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根據真實事件編寫的寫實型話劇,歷時2年創作完成,劇情扣人心弦:中學教師張敬儒因多方原因,誤入邪教「天門神」而深陷其中,和妻子劉雲借十萬高利貸貢獻教主「祈福」,女兒張小英因病休學,被父親拘禁家中,以所謂「教法」治病,致其生命垂危。社區主任徐麗曾是張敬儒的學生,在她強力幹預下張小英被送進醫院搶救。劉雲得知女兒生命無望後悲痛欲絕,跳樓自盡。
  • 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全省巡演亮相我市
    本報訊(記者李發華)11月3日下午,2020年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全省巡演(金昌站)在金昌花文化博覽館上演。《魂歸何處》是省委政法委組織,省話劇院根據真實事件創排的寫實型話劇,講述中學教師張敬儒因多方原因,誤入邪教「天門教」無法自拔,女兒張小英因病休學,張敬儒和妻子劉雲借十萬高利貸貢獻教主「祈福」,將女兒拘禁家中以所謂「教法」治病,致其生命垂危。社區主任徐麗曾是張敬儒的學生,在她的強力幹預下,張小英被送進醫院搶救。劉雲得知女兒生命無望後悲痛欲絕,跳樓自盡。
  • 話劇《魂歸何處》將演 邪教害人案例搬上舞臺
    (記者姜偉超)甘肅首部反邪教原創話劇《魂歸何處》將於30日在甘肅大劇院上演。這是甘肅省把反邪教宣傳與舞臺藝術相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  《魂歸何處》講述了一位中學老師誤入邪教無法自拔,並誘騙妻子加入邪教組織。當女兒病重生命垂危時,堅信邪教的「神」能治好女兒的病,拒不送醫。
  • 喬冠華為什麼遷葬上海
    我們都跟著章含之稱喬冠華老喬,或喬老爺。當年福建一齣戲「喬老爺上轎」演出成名後,毛澤東也戲稱喬冠華「喬老爺」。毛澤東聽說章喬聯姻,戲稱「喬老爺上轎了」。參加那天「聊天」者,都是老喬的老朋友。有與老喬同年的黃苗子與夫人鬱風,毛主席的首席翻譯冀朝鑄夫婦,人民日報首任駐美國記者張彥夫婦,還有老喬的女兒松都等。唯有我一個人沒有見過喬冠華。但我
  • 《琅琊榜》:梅長蘇死後魂歸何處?蕭庭生臨終一句話,揭示了答案
    但是有一個最大的謎團就是,梅長蘇死後魂歸何處,他到底被葬在哪裡?在後來風起長林裡面,蕭庭生臨終時的一句話,卻揭示了答案。蕭庭生在臨終的時候,迴光返照的和兒子長談,然後遙望遠方說到「梅嶺」,死後自己也要藏在梅嶺,這一句話,其實已經揭示了答案,梅長蘇的最終歸宿,就是梅嶺。
  • 2020年大型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全省巡演在涼州區隆重上演
    中國甘肅網11月8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11月6日下午14:30、晚上19:30,2020年大型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全省巡演在武威市涼州區新城區第一小學報告廳隆重上演。《魂歸何處》是省委政法委組織,甘肅省話劇院根據真實事件創排的寫實型話劇,劇情講述中學教師張敬儒因對工作不滿,誤入「天門教」而深陷其中,女兒張小英因病休學,張敬儒和妻子劉雲借十萬高利貸貢獻教主「祈福」,將女兒拘禁家中以所謂「教法」治病,致其生命垂危。社區主任徐麗曾是張敬儒的學生,在她強力幹預下張小英被送進醫院搶救。劉雲得知女兒生命無望後悲痛欲絕,跳樓自盡。
  • 再說喬冠華
    我對1975年到1982年那段轉型中的歷史非常關注,而喬冠華的命運則比較突出;且,在對外交部老人採訪時,對喬的評價也不盡相同,有時候甚至是針鋒相對。1983年9月22日,喬冠華與世長辭。23日,《人民日報》第四版上登出一條消息:「新華社北京22日電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喬冠華同志因患肺癌,於今日上午10時4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
  • 冷眼看人生韻律詩詞,今夜魂歸何處,披衣獨上烏篷
    今夜魂歸何處,披衣在上烏篷。古渡青衫風暗動,徵鴻無語夢魂縈。獨聽沙漏伴孤燈。
  • 一言難盡喬冠華
    處在人生事業顛峰之時,正是文化大革命之際,喬冠華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叱吒風雲,而在國內政治漩渦中,卻卷進波底……他的老友說他:「當初不求聞達,而聞達自至;不期蹭蹬,而蹭蹬及身。」真是一言難盡喬冠華。他在內部組建了外交政策委員會,親自兼任主任委員,並把年輕的喬冠華調來任副主任。1951年,周恩來特意挑選38歲的喬冠華擔任舉世矚目的朝鮮停戰談判中方代表團的高級顧問。朝鮮停戰談判,中朝代表團由鄧華、解方、朝鮮人民軍南日大將和李相朝為談判代表,全盤工作由李克農主持,喬冠華協助。但李、喬對外都不露面。兩年多漫長的談判鬥爭的大部分過程,喬冠華都參加了。
  • 「外交才子」喬冠華:不肯葬在八寶山,去世後花2000元買墓地
    因為有了這一時期的鑽研和積累,在抗日戰爭時期,喬冠華筆誅墨伐,更是寫出了大量高屋建瓴、鞭辟入裡的國際評論文章。一代偉人曾讚譽「喬冠華的文章可以頂得上幾個坦克師」。美國國務院則是將喬冠華的重要文章選編成了藍皮書。
  • 喬冠華的坎坷政治生涯
    杜修賢的新聞拍攝採訪主要由喬冠華負責,發回國內的新聞照片也由他審定,不過他非常放心杜修賢的攝影技術。杜修賢記得第一次送照片給喬冠華審,喬冠華卻遞支煙給杜修賢,也不看照片,說:「你自己決定發稿吧,我知道,你的照片不錯,不看了。」既然喬冠華這樣信任他,杜修賢也就不送喬冠華審查了。喬冠華的信任只能增添他的工作責任心。
  • 喬冠華:偉人曾贊他的文章抵得上2個坦克師,為何去世後未葬八寶山
    在校友季羨林晚年對喬冠華的回憶中,他評價當時就讀於的哲學系的喬冠華,有著昂首闊步、旁若無人的傲人身姿,簡直鶴立雞群,教人生羨。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喬冠華不過弱冠之齡便從清華畢業。為了繼續深造,喬冠華憑藉交換生機會,前往了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的母校——德國圖賓根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喬冠華也正是在這裡,學到了許多改變他自己、甚至助力抗戰的深刻知識。藉助於圖賓根大學豐富的藏書,喬冠華閱讀了大量有關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各個版本的著作。
  • 回顧章含之:與喬冠華在一起的最後五年,是最平靜的生活
    那些在我們聽說的傳奇中出現過的人物,他們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呢,他們是否也曾感慨萬分,自己成為了別人的傳奇,卻未曾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章含之被譽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最後一位中國名媛,她是章士釗的愛女,曾經擔任偉人的英語老師,更是中國第一任外長喬冠華的妻子,每一個頭銜,似乎都決定了她與眾人完全不同的命運。
  • 喬冠華為什麼在周總理逝世之後官場失意?
    周恩來與世長辭,喬冠華和所有熱愛總理的人一樣,悲痛不已。當時對周恩來喪事規格壓得很低很低,讓人感到異常痛苦,既然是中央的決定,誰也不能改變。總理遺體即將送進火化爐時,最後一個不肯鬆手離去的是喬冠華,他已經匍匐在總理水晶棺上哭得死去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