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上學生不服任課老師管教,和任課老師吵了起來,作為班主任需要藝術地來處理這件事。有爭吵的地方,必有不同意見。通過調查,孰是孰非,不難弄清楚。學生做錯了,批評學生是沒問題的;老師處理欠妥的地方,批評科任老師,就不方便了。那麼怎樣處理才能讓學生服氣,讓任課老師消氣呢?我是這樣考慮的:
學生偏激,不能正確理解老師的心情的,要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再向學生耐心細緻地解釋,待學生明白後,向老師道歉。
學生年齡小的,性情偏激的,有時候違反了紀律,老師批評他,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老師的心情,會產生「向你嘴裡抹蜜,你卻我咬我手指頭」的情況。
比如有一次,我班上的一個男生,自認為升學無望,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上語文課趴在桌上不聽課。老師發現後,就提醒他抬起頭來,還幽默地開了個玩笑。誰知這個男生認為老師諷刺他,立馬把臉拉下來,回敬了一句:「不用你管!」把語文老師氣得夠嗆。因為這個男生平常跟語文老師的關係處得還不錯,老師才會以幽默的方式提醒他,以示親切。誰知碰到這麼個生瓜蛋子,不懂老師的心情。
聽完老師的「控訴」,我先向語文老師道了個歉,說:「哎喲,你說這孩子,怎麼這麼幼稚、不辨是非啊!讓您受委屈了!您快消消氣,我跟他談談!」平息下老師的怒氣,讓老師先去休息後,我先語氣溫和地問學生到底是怎麼回事,看看他是怎麼想的,然後向學生耐心地解釋老師這麼說這麼做,是親近的表現,你誤會老師的意思了。學生後來轉過彎來,很誠懇地向老師道了歉,求得了老師的諒解。
對年齡小、性情偏激的學生,做工作時不要著急,要先弄清他們是怎麼想的,再向他們耐心細緻地解釋老師某種說法、某種做法的動機、目的,儘可能讓他明白老師的心情。如果學生很快懂了,要讓她儘快誠懇地向老師道歉,求得老師的諒解。如果學生一時轉不過彎來,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好好反思一下,等想通了,馬上向老師道歉。同時,明確警示學生,課上與老師爭吵,不但有失禮貌,還違反了紀律,今後要引以為戒。
老師在管教學生時,用心良苦,方式不當的,班主任可以先表示對學生情緒的理解,再解釋老師管教的初衷,同時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自己所擔負的責任。
有的老師性情急躁,學生犯錯誤時,言詞激烈,傷了學生的自尊,引起個別脾氣比較擰的同學的反駁,言來語去,爭吵起來。這時,作為班主任,要先讓老師和學生的情緒平靜下來,再慢慢問詢。最好是先把老師勸到旁邊去休息,然後再單獨做學生的工作。讓學生陳述事情經過時,班主任如果覺得老師處理問題時,言行有不當的地方,可以用「激動」「急躁」這些感情色彩不明顯的詞語來表示一下對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待學生情緒平靜下來,覺得班主任是可以依賴的公平的處理者後,向學生解釋老師管教的初衷,強調老師的良苦用心,並指出事情的起因在學生身上,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在這個問題上所擔負的責任,並勸說學生向老師道歉。最後,也可以向學生表示,會向任課老師提建議,批評他們這些孩子時,要壓一壓火氣,其實他們也是很明理的。至於見了老師怎麼表達,那就是另一種藝術了。另外,學生去向老師道歉時,班主任也要提前跟老師溝通好,要善於了結,及時翻篇兒,免得再節外生枝。
老師冤枉學生的,問明白情況後,要及時安撫學生,並委婉地向任課老師講清事實。
老師不是火眼金睛,有時候判斷也會有失誤。如果任課老師批評學生批評錯了,學生反駁後,自己沒及時意識到錯誤,反而言詞更嚴厲了,導致爭吵起來。班主任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要及時安撫學生,並教給他在這種情況下,要儘可能表現得委屈、無奈,這樣才能讓老師儘快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如果更多表現為氣憤、不滿,則不容易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之後,班主任可以向任課老師講明事實,至於任課老師接下來怎麼處理,就看他的處事藝術了。
總之,當學生和任課老師發生爭吵,班主任要在第一時間控制住事態,使學生和老師的情緒平靜下來,再根據不同情況,本著對學生公平,對老師尊重的原則,靈活地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