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復興之際,應該如何看待諸子百家?又該如何理解先秦典籍?

2020-12-12 漢字的魅力667899

國學復興之際,應該如何看待諸子百家?又該如何理解先秦典籍?

首先,復興國學的目的是服務於當下及後世,應該有寬闊的胸襟,不拘泥於門戶之見。諸子百家,各有所長,合用的就應該被拿來用。

諸子百家產生於先秦,也都流傳於後世,數千年的時間沒被淘汰,可見都有可取之處。它們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簡單的社會結構下,都流傳了下來,在現今複雜的社會結構下,必然都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也就各有所短。當某一家作為社會絕對的主流時,短處就會顯現出來。

拿 「儒道法」三家來說:儒家利於治平,卻容易腐化教條(武帝之後);道家利於繁榮,卻容易產生混亂(西漢前期);法家利於事功,卻容易掏空根基(秦)。

其次,先秦時代沒有嚴密的邏輯,所以描述現實的比較多,而論斷比較少,且先秦時期對漢字字義的界定遠遠沒有後世細緻,這導致了先秦典籍在後世邏輯的規限下,在漢字字義的細化下,偏離了原義。

先秦的餘輝讓古代中國傲立於世,後世的錯解讓近代中國苦難深重。

因此,復興國學,重在回歸先秦經典的本義。

這其中有兩點比較重要。一、用先秦的語境、漢字的本義來理解先秦典籍,這是前提。二、堅持言之有物,只有在物的規律上,我們才能得到正確的邏輯,也才能達到服務與當下和後世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你理解的國學是什麼?如何定義國學?
    基於對中國發展危機的思考,國家領導層、文化學者,及至社會各階層都開始認識到學習「國學」,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然而,大家到底在學些什麼?關於國學是什麼?國學的定義是什麼?大家回答起來,都終覺得是個玄奧的話題,難能幾言概之。
  • 評:國學教材,能否萃取「經典」營養?
    該課題研究和新教程實驗目前已在多個地區展開。課題組希望,通過這套教材將國學文化融入中小學教育中。教材中選取了《弟子規》、《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等十二冊國學經典,同時規定每節課講解一個繁體字,讓學生充分理解中國文字的意境和美。此外,該課程提的問題均不設標準答案,只學不考。  現代文明的颶風下,傳統文化之星火承襲,真可謂是搖曳將息了吧。
  • 「諸子百家」都有哪些學派?彼此之間又是如何看待對方的呢?
    「諸子百家」都有哪些學派?彼此之間又是如何看待對方的呢?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東周時期,是我國在思想和文化上最為輝煌燦爛的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學術局面,盛況空前,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
  • 國學到底是什麼,學習國學有什麼作用,我們又該如何學習?
    一、國學概述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還包括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包括經、史、子、集四部。二、國學的分類我國歷史上傳統的下一的國學可分為四大部:1、義理之學即哲學:義理之學包括諸子百家,比如孔子的儒學,老莊的道家之學、韓非子的法家之學、墨子的墨家之學等,另外還有佛教、道教的宗教學說。
  • 諸子百家產生於先秦,為什麼《諸子集成》收錄了漢魏南北朝的著作
    《諸子集成》是一部國學經典選編,最早於20世紀30年代由世界書局出版。該書精選自先秦至漢魏南北朝「諸子」的著作,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兵家、雜家、縱橫家等流派。問題來了。一般來說,諸子百家以先秦為限,該書卻收錄漢魏南北朝的哲學家、思想家的著作,如漢代王充的《論衡》、晉朝葛弘的《抱樸子》、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等等。
  • 什麼是國學?國學該怎麼學?國學還有沒有用?
    罵的更難聽的還有很多,只是這兩年少了一些,原因是國家開始提倡學國學、用國學。有些人說,這次的所謂文化復興運動,是官方倡導的結果。其實不然,雖然沒法明確界定,或者有什麼標誌性的事件,這次文化復興運動應該基本可以確定是在2000年左右。
  • 國學應該「教什麼」,「怎麼教」?
    家長們趨之若鶩,有的花重金讓孩子參加國學夏令營,更有甚者,讓孩子從正常的學校退學,以讀經班取代體制教育。弘揚傳統文化本是好事,但國學教育若是走錯了方向,就會變成「犬儒教育」,不僅不能發揮效果,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那麼,真正的國學教育應該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又該如何進行國學教育呢?
  • 如何認識「國學熱」的復興?
    二、傳統文化走熱的原因「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國學持激烈的反對態度,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主張將《論語》《孟子》等舊學典籍扔到廢紙堆裡去。「文革」在大破「四舊」的風潮中更是大批孔孟之道,還喊出了「批林批孔」的口號。許多年過去了,然而人們關注國學的熱情仍不斷增長,這是為什麼呢?第一,這是一種中國人「認祖追宗」的情結。
  • 龔鵬程:復興國學切忌好高騖遠
    新華網浙江頻道3月28日電(鄭黎 黃瑞鵬)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鵬程於28日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的浙東文化發源地——桃源書院進行國學講座。他指出,當下流行「國學熱」是復興國學的大好形勢,我們須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去學國學,忌好高騖遠,重新體會古人的思維方式。
  • 國學文化:先秦諸子如何看待「義和利」的關係?
    儒家如何看待"天與人"  天的本意是指人的頭,後來才引申出自然的天、主宰一切的超自然超社會的人格神、或支配主宰人事的神秘力量以及神仙上帝居住的地方、客觀的自然界及其規律。這裡主要指與人相對的但人卻離不了的一切自然因素,也即宇宙或者宇宙本體。人是指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包括人的自然和社會屬性,即與宇宙本體相對的一切。
  • 中國古文典籍的偽書多達1100多部?該如何看待偽書呢?
    中國歷史悠久,典籍豐富,所以偽書也多。據不完全統計,經部的偽書有73部,史部有93部,子部有317部,集部有129部,另外,尚存疑問之書,以及佛藏,道藏之偽書,亦有493部,加在一起,共計為1100多部。
  • 國學文化入門:先秦諸子百家,道家、儒家、法家筆記
    國學哲學一門,在子部中最多。經部大多是其他內容,《易經》是一本古代社會學書,《繫辭》中有一部分哲理。《論語》中大多是倫理道德,少有哲學。縱橫家是政客權謀。農家是農業技術。雜家沒有系統的思想。先秦諸子百家先秦諸子中,只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哲學有關係。
  • 「漢服復興運動」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的看待漢服復興運動?
    「漢服復興」的字眼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大家也對漢服感到越來越熟悉。 但是,聽過了那麼多「漢服復興」的話,大家知道漢服復興運動到底是什麼嗎?漢服復興運動又該如何進行?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這一事件? 所以,大家看到這裡應該也就知道了。「漢服復興運動」就是現在的漢文化愛好者們為了弘揚、傳承傳統文化而發起的一類漢服運動。這一運動的興起,也算是「漢服熱」的引領者了。
  • 諸子百家:是「道」非「術」,思想沒有成王敗寇卻與時代渾然天成
    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諸子百家的存在到底是如何影響後世的?我們應該抱著一種怎樣的態度去求索?先秦諸子百家為我們留下了什麼?其實這些所謂,從先秦諸子甚至國學名著中看出的「職場36計」,頂多是一些「術」,但諸子百家留下的並不是「術」,那麼諸子百家留下的是什麼呢?其實是一種「道」。
  • 國學如何入門?
    學習國學,更是如此。中華上下五千年,國學典籍數不勝數,對大部分人來說,窮盡一生估計都無法把它們看透吃透。因此,有必要對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做出區分、挑揀。哪些書應該讀、必須讀呢?「一代宗師」錢穆的「入門秘籍」普通人談國學,通常就是《論語》《孟子》等「四書五經」,眼睛只在那幾本國學典籍,或者只是幾本古代的幼兒啟蒙書籍上。而如果想要真正入門國學,首先要了解的,是國學知識體系。
  • 如何看待西方的文藝復興和現在我們中國的復興傳統文化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復興之路,堪比西方的文藝復興。我個人對於文藝復興和傳統文化復興,進行了一些比較,雖然並非專業人士,但還是願意盡綿薄之力,讓各位看官貽笑大方了。其實我們中國在世界文化之中,一直躋身前列,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到兩漢時期的獨尊儒術,後來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的玄學,宋朝的理學,明朝的心學,都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更有著多種形態,去不斷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 先秦諸子百家——儒家
    那我們從這篇開始講述,那些充滿魅力的諸子百家。儒家思想是中國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思想。在當時教化文人士族,在現在也影響著中國以及世界,中華兒女將孔子奉為「至聖先師」,享譽「聖人」之名,並在世界多個國家設立孔子書院以發揚儒家文化,傳播中華文化。
  • 國學——先秦經典(薦書)
    引題:國學的概念現代學術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經典先秦經典具體的典籍與現代閱讀的障礙。相比於古代的經師設帳授徒,現代閱讀對於導師的要求尤為嚴苛。例如讀堯典、禹貢、夏小正、月令、考工記等篇時,須有天文、曆法、地理、地質、生物、農業、工業等各類專家學者指導,才能比較準確的知道哪些是古人觀察實際事物的科學知識,哪些是古人憑主觀猜測的臆見。
  • 關於國學,你應該看看這篇文章
    搜「如斯精舍」公眾號,關注我們~編者按:當我們談到國學時,我們在談什麼?因為國學一詞,是個範圍極廣的概念,所以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不一樣,也情有可原。那什麼是國學的範疇呢?從四庫全書上看: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古籍經典;「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
  • 侯會:孩子們該不該學點國學 | 附直播預告
    然而,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經典讀物?這是許多孩子及家長所面對的問題。首師大侯會教授近些年一直關注經典的普及與傳播,他出版的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文學及國學普及讀物《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4冊)、《講給孩子的世界文學經典》(3冊)和《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4冊)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曾數次再版和加印。今天,侯會教授走近直播間,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寫作,與大家分享,究竟該怎麼給孩子選經典?怎麼引導孩子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