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是個比較資深的紫砂愛好者,一天鄰居小李帶了一把紫砂壺到他家裡喝茶聊紫砂。「張叔,這是我朋友的紫砂壺,兩年前買的,他想請你幫忙看看這把壺的泥料怎麼樣。」
「這把紫砂壺的泥料是用加入了石黃的小紅泥,當今行業內都稱之為大紅袍,說是極品朱泥。我有一把2003年買的紫砂壺,也是用加入石黃的小紅泥,你可以對比一下。你看刻字落款癸未年,就是2003元。」
「我們這兩把壺加入石黃的目的不同,燒制出來效果自然不一樣。你那把壺加入石黃目的是要讓小紅泥燒制出來壺表的質感和朱泥一樣,所以加入石黃的量稍微多一點點,窯溫得高一些,而對於小紅泥的品質要求就不用高。這樣燒制出來壺表有皺紋,顏色比朱泥更深紅,泥片較為嚴實。這樣的壺一般我不會要的。」
「十多年前市場大紅袍這個概念還沒有那麼普及,我這把壺加入石黃目的是要讓壺燒制出來顏色更柔和,所以加入石黃的量很少很少,一般會用上好的小紅泥。」
「這樣燒制出來壺表皺紋不明顯,手感麻麻的。泥片疏鬆,壺身內壁和壺蓋內測沒有結晶體。我拿一把清水的小紅泥壺給你對比一下。」
「這是2002年買的,非常秀氣,一看就知道是女士的手筆,壺底有落款壬午年。」
「小紅泥燒制出來壺表一般沒有皺紋,手感粉粉的。泥片疏鬆,壺身內壁和壺蓋內測沒有結晶體。」
「在宜興,小紅泥的資源是比較充裕的,屬於紅泥類,屬於紅泥的礦料還有大紅泥和朱泥,大紅泥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絕滅了,朱泥還存有,但非常稀缺。我來拿各種紅泥的紫砂壺給你對比對比。」
「小李你看,這把是大紅泥泥料,清末福記紫砂商號的作品。紅泥的質底,而質感像紫泥,泥片非常疏鬆。」
「這是我唯一一把大紅泥紫砂壺,平時不捨得拿來泡茶,偶爾燙一下開水。小李你再看,這是一把清末的朱泥壺。」
「小李,你發現沒有,我這些壺都有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壺表有一層結晶體,而壺內壁沒有。」
「小李,你再看這把我去年買的朱泥壺,也一樣壺表有一層結晶體,而壺內壁沒有。」
「朱泥壺壺表結晶體的質感比小紅泥要強,而大紅泥壺表的質感像紫泥。小李,這些壺上上手感受一下,希望你能對紅泥有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