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伴隨著這動人的旋律,這個交織了億萬中國人歡聲笑語和感動淚水的金秋十月,即將畫上句號。
回首這個十月,一部影片感動億萬中國人、登頂國慶檔票房冠軍、刷新國慶檔票房歷史新高、成功躋身華語影片票房前十、多次「霸榜」微博熱搜……它便是華僑城集團聯合出品的國慶獻禮巨製《我和我的祖國》。
這部影片,何以讓大家笑淚齊飛?何以讓大家觀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片尾曲結束後也不願離場?
因為它,凝結了新中國70載的光輝歷程,更折射了光輝歷程背後每一個平凡的你、我、他;它,禮讚新中國,更致敬新中國輝煌成就背後於無聲處奮鬥的中國人;它,用7個歷史瞬間串聯新中國70載發展歷程,更書寫了一部中國人的奮鬥史。
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按圖索驥,均能在電影的「大歷史、小人物」中尋得共鳴與感動。而這,也正是華僑城集團選擇聯合出品《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初心——致敬時代奮鬥者!
奮鬥與實幹
是對祖國最動聽的表白
就在今年國慶節前夕,國家最高領導人會見了第10次獲得「世界三大賽」冠軍的中國女排代表,高度肯定了女排姑娘在賽場上展現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
時間回到1984年,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這也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這一章節所講述的故事,影片重現了當時萬人空巷看女排的經典場景。35年間,中國女排也有過暗淡歲月,是不服輸的拼勁兒,打不垮的韌勁兒,讓她們重回巔峰。
將中國女排的奮鬥史嵌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之中,便能看到,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這就是為中華崛起而奮鬥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比中華民族更懂得「奮鬥」對國家和個體的意義。70載光陰,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70年前,開國大典上受閱的飛機因為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完一圈繞回來再飛一圈,如今,國產大飛機運20、C919、AG600藍天聚首,劃破蒼穹;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日本訪問乘坐時速210公裡的新幹線時感慨「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2019年,設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速度」的認知……奮鬥,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用40年的奮鬥發展,濃縮展現了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跨度,它就是深圳,從默默無聞的邊陲之地,到如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華僑城集團
浸潤在深圳這座城市獨有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拼搏進取」的城市精神中,華僑城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之地起步,在34年的時間裡,逐漸成長為文旅、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等領域全面發展的央企巨頭。它的成長之路帶著特區特色和時代烙印,是新中國70年來眾多奮鬥故事中獨具文旅色彩的一個。
1989年11月22日 深圳錦繡中華開業
1989年,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深圳「錦繡中華」在華僑城經濟開發區試營業;1991年,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中國民俗文化村」建成開園;1994年,深圳世界之窗開業,與「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並列,成為深圳特區乃至全國弘揚中華文化、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998年,深圳歡樂谷誕生,由此開啟中國體驗參與型主題公園的發展新階段……這些「從無到有」的創想之作,均出自華僑城人的奮鬥之手。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深圳東部華僑城
深圳歡樂海岸
OCT 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深圳館)
深圳威尼斯睿途酒店
作為紮根深圳,以文化旅遊為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華僑城還打造了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東部華僑城、深圳歡樂海岸、波託菲諾小鎮、純水岸、OCT 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深圳華僑城大酒店、威尼斯睿途酒店等多個行業領先品牌,為深圳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添磚添瓦」,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中國砥礪奮進70年、深圳飛速發展40年、華僑城創想開拓34年……穿過時光隧道,輝煌成就的背後皆是無數埋頭苦幹、默默奮鬥的你、我、他。
同呼吸共命運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空前渴求人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一代代中國青年肩負起「改變國家命運前途」這一責任和使命的重要選擇。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相遇》這一故事章節,正是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歷史瞬間為背景,講述了在這枚「爭氣彈」的背後,國防科技戰線上的無名英雄為了祖國「獻了青春獻終身」的動人故事,無疑,他們是支撐國家國防安全的柱石。
而中央企業,則是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柱石。回望華僑城30多年的企業歷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貫穿其發展,五大產業板塊緊系國計民生,企業發展切實服務於增進民生福祉。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精準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養鴨場
「三穗縣60%的農戶都有養鴨經驗,專門從事養鴨的農戶達5萬餘人。」三穗縣副縣長趙術民說,「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對口扶貧點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三穗鴨產業扶貧,走一條可持續的脫貧之路」。這廂三穗鴨產業扶貧模式正持續探索,那廂華僑城旗下康佳集團,已著手整合其在消費與營銷端的優勢,協助三穗縣打造「三穗鴨」品牌,首期將投入37.8萬元的品牌建設費用。
華僑城提出「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六大幫扶路徑,並在實踐中探索「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特色之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動能。
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寨頭村村景
自2003年起,華僑城定點對口幫扶貴州三穗、天柱兩縣,截至目前,已在兩縣投入定點幫扶資金累計超700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016人次,提供公益扶貧崗位1482個,培訓人才544人次,援建幫扶項目124項,接收81人次當地基層幹部到華僑城掛職鍛鍊,參與打造黔東南州「D球村」扶貧電商平臺……2019年4月,貴州扶貧開發辦公室公示了2018年度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名單,三穗縣名列其中,天柱縣也有望在今年實現「脫貧摘帽」。
從溫飽不足到逐步邁向全面小康,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無數夢想拔節生長,美好嚮往競相綻放。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5年,華僑城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承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結合30餘年「造城」經驗,聚焦文旅發展,在原有「旅遊+地產」模式上探索出「文化+旅遊+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模式,把踐行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項目結合起來,挖掘小鎮和鄉村的特色和傳統文化,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成都安仁古鎮
成都洛帶古鎮
成都黃龍溪古鎮夜景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
深圳大鵬所城
海南三亞中廖村
雲南大理古城
經過華僑城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這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圖景正在眼前徐徐展開:從北京的京西齋堂小鎮到杭州塘栖古鎮,從四川的安仁古鎮、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到深圳的甘坑客家小鎮、光明小鎮、大鵬所城,再到位於海南三亞的中寥村和雲南的大理古城……華僑城布局全國近60座重點城市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項目,也正在為新時代中國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路徑,輸出諸多可資借鑑的「華僑城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最高領導人提出發展全域旅遊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我國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轉變,旅遊已經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
雲南九鄉旅遊區
雲南元陽哈尼梯田
雲南昆明世博園
海南三亞鹿回頭景區
以「中國全域旅遊示範者」為中長期戰略目標之一的華僑城,早在2016年便吹響了全域旅遊發展的號角,以文化為核心、旅遊為紐帶,對區域內的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提升,目前已在雲南、海南、陝西、四川、北京、河北等地,廣泛布局全域旅遊新業務,讓「詩和遠方」離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再遙遠。
全球四強、亞洲第一主題公園集團,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改革開放40年40品牌……這些成績的背後,更應該為人所聚焦的,是華僑城緊跟國家戰略的高度自覺,是華僑城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持續奮鬥。
成績來之不易,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前進徵程上,華僑城人在努力奔跑,還有億萬中國人在追夢奮鬥,微光匯成巨流,將映照中國人民更美好的明天。作為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聯合出品方,華僑城集團謹以此片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