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可以說是我們停留得最多的幾個空間之一。俗話說,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除了睡眠,越來越多的時間我們是同自己和床一起度過的。但是每個人的生活,所處的空間,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又不盡相同。
幸福感,是一直存在我們生活的一個詞彙,但是每個人所想像的都不太一樣。小編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和探討一下,單身年輕人的臥室設計。
幾千年前,普羅泰戈拉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多年來不僅被學術界,更被懶人界奉為圭臬。從理論上指導了我們如何去懶和理解幸福。
說到底,把所有問題回歸到人的本身,我們想要在這裡得到什麼?
你喜歡葛優癱,你喜歡乾淨的床品,你喜歡醒來一睜眼就看到自己好看的伴侶和半屋晨光。這都是我們美好的現實和觸手可及的奢望。一點一滴,都是人的心思,和花出去的錢,缺一不可。
一、功能分區。
我們想在臥室得到什麼呢?現代人最起碼的需求是聲光電網四樣,缺一樣,命就半吊在那裡了。
首先要著手劃分眼前空間功能。床,或者說作為「床」的地方。如果一個房間僅僅用來睡覺的話。那麼甚至不需要我們買一張「床」。你需要的僅僅是床墊罷了。但是大多數人的臥室不光有床墊。我們還會在臥室裡閱讀,存放衣物,工作等等……
所以一個臥室裡,至少需要滿足三個基本的功能區:儲物的功能,休憩的功能,工作的功能。從這三個功能來分區,那麼臥室裡至少會有三個功能主體,分別是衣櫃,床,工作檯(梳妝檯)。而我們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求來分別設計這三個功能主體的延展區域。
二、三大控制。
噪音控制,採光控制,用電控制……其實你能選擇的餘地不大。
一般而言,正常房間裡會至少有兩個以上的電源接口。一個分配給床。一個分配給工作檯。在這兩個地方配置足夠多的電源插口,保證無論是充電還是用電都有足夠的供應又不會顯得擁擠。手機,筆記本,各種電子設備。後面會涉及很多用電的設備。如果沒有足夠多或者足夠近的電源接口會是很尷尬的事情。
然後是光,採光對人類安居的重要性僅次於頭頂上那方水泥。床最好不要位於早上太陽能直接照到的地方,那個地方是留給工作檯的。工作檯要儘量靠近全屋最大的窗戶。既能保證日間採光,同時也可以讓新鮮的空氣流入房間確保人工作時思路的清晰。床與窗要保持美好的距離,能照進穿過窗簾或格柵(經二次過濾)的自然光;斑駁光影和依稀雨聲都是距離的恩賜。太近即打擾,太遠則無趣。到夜晚,暖光選擇對了,會比任何情話都治癒。
最後是聲音。對於臥室來說,聲音是那麼那麼的重要,以至於整個臥室布置的成敗全部關係於此。晚上睡覺,能聽見隔壁廁所馬桶衝水的聲音,聽到臨街汽車呼嘯的聲音。早上醒來,被小區裡一聲聲悅耳婉轉的鳥鳴聲喚醒。聲音就是這樣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的。
所以綜合下房間的硬體情況,如何擺放這些家具,我們可以選擇的空間不大。但是我們可調整的空間依然很大。一臺不錯的藍牙音箱和一副音質上佳的降噪耳機(附近裝修時必備)。尤其藍牙音箱,它可以在炎炎夏日裡,讓房間裡響起沉靜舒緩的雨聲。也能讓你在嘈雜的鬧市區,聽見林中小鳥婉轉的低語。
三、什麼樣的臥室才是舒適的?
談溫馨的時候,人如同霧裡看花。但談舒適,一切變得明確而簡單。我們不妨將臥室的空間分成三層:最低的一層是休息層。然後是工作層。最後是置物層。
進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由置物層的美觀度決定的。帶有裝飾意味的擺件玩具,綠植、空白牆壁牆壁上的掛毯、掛畫,不常用卻好看的器皿,都適合放於置物層,既是對整體空間的充分利用,又給整間房子起到定味定調的作用。尤其在選用深色家具搭配時,置物層的裝飾元素,會使整個房間的視覺重心不再孤立,氛圍也能靈動起來。
而涉及到我們平時生活工作日常所需。比如書籍,筆記本,手機,文件夾……就需要非常講究地安排在隨手就能拿取的地方。一些使用頻率較少,但是美觀和實用性兼具的物品,比如大開本的雜誌,收納盒,藍牙音箱等等,雖然常用。但又不至於頻繁移動的。就可以曖昧一點,既不會我們控制範圍較遠,又可起到分區,置物,收納和遮擋的作用。
至於休息層,它可以亂,可以隨意,但要確保亂得適可而止,不失層次。地毯上可以隨意地攤上幾本雜誌,幾件衣物,但兩三件足以。
換言之,物件的布置陳設要符合我們起居坐臥的高度和習慣。隨手就抽到可以翻看的書籍漫畫。伸手就有一處可以搭衣服的地方。
你有床可以趴,地毯也行。椅子雖然好坐,但又哪裡比得上席地的自由。你說地上沒有椅背,可這不是還有床可以靠嗎?
應該說,對一個社會人來說,臥室應該是最不受約束的地方。
人是萬物的尺度可不是一句空話。你的房間,應該是以你的尺寸來尋找最佳的休息姿勢才對。
我們每日穿梭於林立的大廈之間努力打拼。不就是為了換來回到家後這片刻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