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崢主演、寧浩監製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這部現實主義電影取材於2015年的真實事件——陸勇事件。
電影中,徐崢飾演的程勇是個男性保健品商販,開著一家神油店,但機緣巧合下成為印度仿製藥的獨家代理,因此收穫了高額的利潤,被大家給予了「藥神」的稱號。但在接觸到白血病人這個群體之後,程勇的善心被激發,上演了一場人性和現實的博弈。片中呈現的病人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等矛盾出現在影片之中,讓人深思。
然而,現實中陸勇的故事並不比電影遜色。陸勇曾是江蘇無錫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2002年8月被確診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型期間,他需要花高價購買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來延續生命。
瑞士諾華公司專利抗癌藥「格列衛」,每盒(120粒裝)售價在23000-25000元。
國內生產的『格列衛』仿製藥,售價3000元每盒。
印度「格列衛」仿製藥只有200元左右。當然,它在中國算「假藥」
陸勇於1968年出生在江蘇無錫市的一個殷實之家,陸勇所創辦的紡織廠卓有成效,但他本人卻遇上了一件天大的難事 —— 他得了 「慢粒細胞白血病」。
2002年8月,陸勇確診白血病時,醫生建議他,做骨髓移植,但一時配型找不到,只能先吃藥,穩定病情。
瑞士格列衛剛剛獲得審批,開始在華銷售,這款新藥臨床效果很好,但23500元一盒,對於一般人無疑是天價。
一個月一盒,23500元。硬著頭皮吃了兩年,連這個私營小老闆也扛不住了。
後來,陸勇改用廉價仿製藥,覺得效果不錯,便熱心地分享了相關經歷和檢查數據,並教病友如何自己去買藥。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籤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問及當時的情況,陸勇表示:「就像電影當中,2004年我是中國第一個吃到仿製藥的患者,吃了一段時間以後身體都差不多,當時有很多的人找我,因為全部是要自費,2004年只有兩個患者吃,當時我想一定要想辦法。」
在首映式上,陸勇鄭重澄清自己並未通過代購格列衛賺過病友的錢,最初電影將他設置成一個受利益誘惑的人,他很生氣,後來慢慢表示理解了這樣的設置。導演文牧野則表示這樣改編是考慮到戲劇化效果,想讓人物變化更有弧光。在陸勇的倡議下,由片方以及主創人員籌集,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白血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