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1990年3月,習近平同志又寫了《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由衷讚嘆「滴水穿石」的精神。比較全面地表達了閩東的發展需要「滴水穿石」精神的思想。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我是在插隊落戶時便耳聞目睹,嘆為觀止的。直至現在,其鍥而不捨的情景仍每每浮現在眼前,我從中領略了不少生命和運動的哲理。」
「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
他將「滴水穿石」精神喻之於人,讚美前僕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僕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取,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當每一個工作者都成為這樣的『水滴』、這樣的犧牲者時,我們何愁於不能造就某種歷史的成功契機?!」
他以「滴水穿石」精神喻之於事,顯示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我們正在從事的經濟建設工作,必然會面臨各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逃,這就看我們有沒有一股唯物主義者的勇氣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就什麼也別想做,什麼也做不成。但僅有勇氣還是不夠。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在他看來,閩東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的正是這種精神:「我們的經濟建設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就拿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來說,她的發展總要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諸方面的制約,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如果我們一說起改革開放,就想馬上會四方來助,八面來風,其結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少了艱苦奮鬥的精神;如果我們一談到經濟的發展,就想到蓋成高樓大廈,開辦巨型工廠,為追求戲劇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礎建設意識,那終究會功者難成,時者易失!」
因此,他明確提出:「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滴水穿石」內涵之豐富、寓意之深刻,已遠遠超出了事物本身:「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僕後繼,敢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扎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
八
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一文中,「為群眾辦實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群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
1990年5月,在給寧德幹部的臨別贈言中,依然用「滴水穿石」精神和大家共勉:「我們在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同時,應該看到光明和希望,應該看到閩東的發展優勢,看到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有利條件」,「特別是有廣大幹部群眾的『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他說,「正是這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閩東是一片深情的土地,閩東有一批兢兢業業的幹部,有可愛可敬的人民。我對閩東的發展是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閩東精神』將會發揚光大,將會把閩東的各項工作一步一步推向前進!」
習近平同志調離時,得知《人民日報》有一篇關於閩東脫離貧困線的報導。他清醒地意識到:「相距於我們的理想,相距於我們的目標,相距於真正意義上的『脫貧』,『擺脫貧困線』只能說是起步。」同時,他也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於一』,閩東跨越了這一條『貧困線』,若能繼續臥薪嘗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脫貧困。」
二十多年來,在「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引領和激勵下,閩東兒女立足實際,以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咬定目標鍥而不捨的韌勁、百折不回頑強拼搏的鬥志,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取得跨越式發展。經過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打基礎、強配套,閩東人民終於初步實現了「三大夢想」。2000年11月實現撤地設市,現在寧德中心城區已經初具規模,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是建市之初的三倍。2009年9月溫福鐵路投入運營,以瀋海高速、溫福鐵路、寧武高速為標誌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使用,使寧德實現了從山區到沿海的「華麗轉身」。2007年,寧德市委提出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構想,2008年上升為省委、省政府決策,2009年進入國家規劃,促進了寧德發展向海洋拓展、向新型工業化轉型,使寧德由全省邊緣地區向對接長三角和對臺合作的戰略前沿轉變。這些發展變化就是閩東人民二十多年發揚「滴水穿石」精神的結果。
九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當前,寧德正處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市幹部群眾正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奮進,全面深入實施環三規劃、建設「六新大寧德」,推動寧德新一輪發展。
二十多年來,「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作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始終在寧德得到傳承、弘揚和發展,始終是振興閩東的力量源泉和動力。今天,面對「承載新夢想、實現新跨越」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信,「滴水穿石」精神也必將繼續鞭策和鼓舞閩東人民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打造「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貢獻。
(林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