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興閩東

2020-11-26 人民網

  七

  1990年3月,習近平同志又寫了《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由衷讚嘆「滴水穿石」的精神。比較全面地表達了閩東的發展需要「滴水穿石」精神的思想。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我是在插隊落戶時便耳聞目睹,嘆為觀止的。直至現在,其鍥而不捨的情景仍每每浮現在眼前,我從中領略了不少生命和運動的哲理。」

  「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

  他將「滴水穿石」精神喻之於人,讚美前僕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僕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取,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當每一個工作者都成為這樣的『水滴』、這樣的犧牲者時,我們何愁於不能造就某種歷史的成功契機?!」

  他以「滴水穿石」精神喻之於事,顯示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我們正在從事的經濟建設工作,必然會面臨各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逃,這就看我們有沒有一股唯物主義者的勇氣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就什麼也別想做,什麼也做不成。但僅有勇氣還是不夠。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在他看來,閩東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的正是這種精神:「我們的經濟建設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就拿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來說,她的發展總要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諸方面的制約,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如果我們一說起改革開放,就想馬上會四方來助,八面來風,其結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少了艱苦奮鬥的精神;如果我們一談到經濟的發展,就想到蓋成高樓大廈,開辦巨型工廠,為追求戲劇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礎建設意識,那終究會功者難成,時者易失!」

  因此,他明確提出:「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滴水穿石」內涵之豐富、寓意之深刻,已遠遠超出了事物本身:「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僕後繼,敢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扎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

  八

  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一文中,「為群眾辦實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群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

  1990年5月,在給寧德幹部的臨別贈言中,依然用「滴水穿石」精神和大家共勉:「我們在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同時,應該看到光明和希望,應該看到閩東的發展優勢,看到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有利條件」,「特別是有廣大幹部群眾的『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他說,「正是這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閩東是一片深情的土地,閩東有一批兢兢業業的幹部,有可愛可敬的人民。我對閩東的發展是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閩東精神』將會發揚光大,將會把閩東的各項工作一步一步推向前進!」

  習近平同志調離時,得知《人民日報》有一篇關於閩東脫離貧困線的報導。他清醒地意識到:「相距於我們的理想,相距於我們的目標,相距於真正意義上的『脫貧』,『擺脫貧困線』只能說是起步。」同時,他也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於一』,閩東跨越了這一條『貧困線』,若能繼續臥薪嘗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脫貧困。」

  二十多年來,在「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引領和激勵下,閩東兒女立足實際,以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咬定目標鍥而不捨的韌勁、百折不回頑強拼搏的鬥志,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取得跨越式發展。經過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打基礎、強配套,閩東人民終於初步實現了「三大夢想」。2000年11月實現撤地設市,現在寧德中心城區已經初具規模,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是建市之初的三倍。2009年9月溫福鐵路投入運營,以瀋海高速、溫福鐵路、寧武高速為標誌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使用,使寧德實現了從山區到沿海的「華麗轉身」。2007年,寧德市委提出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構想,2008年上升為省委、省政府決策,2009年進入國家規劃,促進了寧德發展向海洋拓展、向新型工業化轉型,使寧德由全省邊緣地區向對接長三角和對臺合作的戰略前沿轉變。這些發展變化就是閩東人民二十多年發揚「滴水穿石」精神的結果。

  九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當前,寧德正處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市幹部群眾正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奮進,全面深入實施環三規劃、建設「六新大寧德」,推動寧德新一輪發展。

  二十多年來,「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作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始終在寧德得到傳承、弘揚和發展,始終是振興閩東的力量源泉和動力。今天,面對「承載新夢想、實現新跨越」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信,「滴水穿石」精神也必將繼續鞭策和鼓舞閩東人民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打造「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貢獻。

  (林德文)

相關焦點

  • 發揚滴水穿石精神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壽寧縣...
    原標題:發揚滴水穿石精神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引發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4日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殷殷囑託,讓鄉親們倍感振奮。
  • 大力弘揚「滴水穿石」閩東精神
    寧德網消息 (記者 茹捷 實習生 周思穎)   如何在新時期踐行和弘揚「滴水穿石」閩東精神,推動寧德市經濟社會取得跨越式發展?在7月23日,寧德市召開的弘揚「滴水穿石「閩東精神研討交流會,專家學者們對此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和思考。  「『滴水穿石』精神是習近平同志在基層工作期間,從最平常事物中抽繹出最為樸素的道理。」
  • 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 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 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4日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 聚 焦丨習書記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鳥先飛」凝成了閩東精神...
    今日,學習時報繼續刊登採訪實錄《「習書記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鳥先飛』凝成了閩東精神」》。「習書記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鳥先飛』凝成了閩東精神」採訪組:林書記您好!習近平同志剛到寧德工作時,幹部群眾對他期望很高,他當時是怎麼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的?林思翔: 聽說習書記來寧德,閩東人確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為大家聽說習書記的父親是中央領導,只要從上面要些大項目,就可以把閩東的經濟發展起來。閩東那時候真窮啊,交通又閉塞,幹部群眾有快速致富的美好願望,是可以理解的。
  • 「習書記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鳥先飛』凝成了閩東精神」
    習近平同志剛到寧德工作時,幹部群眾對他期望很高,他當時是怎麼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的?  林思翔:聽說習書記來寧德,閩東人確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為大家聽說習書記的父親是中央領導,只要從上面要些大項目,就可以把閩東的經濟發展起來。閩東那時候真窮啊,交通又閉塞,幹部群眾有快速致富的美好願望,是可以理解的。
  • 「央視快評」發揚滴水穿石精神 決勝脫貧攻堅戰
    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冒著酷暑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 滴水穿石,用恆久奮鬥換來鄉村振興
    【一線講述】   編者按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 國網寧德供電公司以滴水穿石精神強建設促發展
    林文欽   習近平同志任職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立足實際,指出經濟落後的閩東發展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等諸方面制約,沒有捷徑可走,提出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興閩東」。同樣,要在基礎薄弱、歷史包袱多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寧德電網,並讓堅強電網為構建「百姓富、生態美」新寧德增添助力,也必須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正確把握「滴水穿石」的科學內涵  「滴水穿石」,是鍥而不捨、務期必成的堅定信念。
  • 千裡沃野奏強音——寧德努力走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不僅在福鼎,時下閩東,「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縣市區各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柘榮太子參「參」機勃發、古田食用菌香飄萬裡、福安葡萄香甜萬家……閩東之美在鄉村。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就十分重視「三農」工作,提出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這些年來,我市立足實際,大力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統籌謀劃和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產業帶動「錢」景好。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習近平同志於次日圍繞「閩東的建設與希望」等話題,在辦公室與他們暢談了兩個多小時,並在數日後給他們寄來180餘字的《寄語閩東大學生》:「在祖國各地學習的閩東大學生,是270萬閩東人民的驕傲。」你們在知識的園地裡,辛勤耕耘,使閩東父老鄉親感到欣慰。閩東改革、開放需要大批朝氣蓬勃、開拓進取的青年知識分子,祖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需要一代新人。你們肩負著振興閩東、振興中華的重任,我殷切希望你們珍惜美好時光,安心學習,學有所成,早日參加建設,造福桑梓,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應有的貢獻。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習近平同志於次日圍繞「閩東的建設與希望」等話題,在辦公室與他們暢談了兩個多小時,並在數日後給他們寄來180餘字的《寄語閩東大學生》:「在祖國各地學習的閩東大學生,是270萬閩東人民的驕傲。」閩東改革、開放需要大批朝氣蓬勃、開拓進取的青年知識分子,祖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需要一代新人。你們肩負著振興閩東、振興中華的重任,我殷切希望你們珍惜美好時光,安心學習,學有所成,早日參加建設,造福桑梓,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應有的貢獻。
  • 寫好鄉村振興的「閩東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一年來,寧德念好「山海經」,鄉村振興動力足。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寫好鄉村振興的「閩東答卷」
  • 秉承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全力以赴打造福建新增長極
    閩東傳統優勢產業正通過集群項目的帶動,向現代化的產業跨步邁進、華麗轉身。  記者:我也聽聞,寧德的決策層眼界高,在招商過程中很挑剔,只肯抱又大又好的「金娃娃」。會不會因此給一些投資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廖小軍:龍頭企業和大型工業項目的欠缺確實曾長期困擾著寧德。但要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必須強調突出抓大項目,尤其是環保綠色和具有科技創新帶動力的好項目。
  • 感受「滴水穿石」精神
    五天時間,代表們跨越閩東閩南,行程上千公裡,到機關,下山區,入鄉村,訪企業,代表們看得仔細,聽得認真,說得中肯,對檢察工作寄予殷切希望——  「服務精準扶貧,檢察機關盡心盡責」  在脫貧攻堅戰中,檢察機關有何作為,怎樣作為,成效如何?代表們十分關注。
  • 學習閩東精神 激發頭腦風暴
    □記 者 王兆鋒    通訊員 陳新振 報導  本報菏澤訊 「『閩東精神』最核心的有兩點,一個是弱鳥先飛的奮進意識,一個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11月25日,菏澤市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電視電話會——學習閩東精神推進菏澤高質量發展報告會。
  • 永葆滴水穿石的奮鬥韌勁(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0))
    扶貧不只是要幫助貧困群眾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要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穿行在閩東大地,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海岸蜿蜒。福建省寧德市歷史上因為自然環境所限,經濟社會發展一度滯後。而如今,寧德已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脫貧榜樣。
  • 習近平:滴水穿石的啟示
    《擺脫貧困》 習近平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我是在插隊落戶時便耳聞目睹,嘆為觀止的。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我們正在從事的經濟建設工作,必然會面臨各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逃,這就看我們有沒有一股唯物主義者的勇氣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就什麼也別想做,什麼也做不成。但僅有勇氣還是不夠。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我們的經濟建設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
  • 【學習大軍】滴水穿石隱藏著習近平的大局觀
    中國文明網首頁 > 專題庫 > 中宣黨建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 學習大軍 【學習大軍】滴水穿石隱藏著習近平的大局觀 發表時間:2014-12-19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大][中][小][列印][關閉]
  • 習近平在寧德(六):「習書記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鳥先飛』凝成...
    習近平同志剛到寧德工作時,幹部群眾對他期望很高,他當時是怎麼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的?  林思翔:聽說習書記來寧德,閩東人確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為大家聽說習書記的父親是中央領導,只要從上面要些大項目,就可以把閩東的經濟發展起來。閩東那時候真窮啊,交通又閉塞,幹部群眾有快速致富的美好願望,是可以理解的。
  • 許晨長篇報告文學新作《山海閩東》研討會在京舉行
    其中選派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國家一級作家許晨前往寧德深入採訪、體驗生活,創作出一部反映寧德黨政一班人帶領人民群眾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長篇報告文學《山海閩東》。這部作品首發於《中國作家》紀實版2020年第10期,由天津出版集團百花文藝出版社隆重出版。作品文筆生動,故事感人,謳歌了意氣風發的閩東人民英雄群像,為各地提供了可供參考借鑑的「寧德經驗」和「閩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