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前文化遺址出土逆天文物,包羅宇宙萬象,至今無人參透

2020-12-04 收藏大視界

傳統說法中我國有5000年文明歷史,而嚴格按照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那就是3700年,但現實遠不止如此。在文字產生前中國還有很多璀璨的史前文化,創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奇蹟,也留下來數不清的謎團。史書中描述的上古時期夾雜著很多神話傳說,並不足以當作信史研究資料,但在考古當中發現的一些神秘文物,是否預示著某些傳說是真的呢?

1985年,安徽含山縣凌家灘村村民萬傳倉的母親去世,他懷著悲痛的心情來到村北的土崗上挖掘墓穴,沒想到一鏟子下去就挖出了一些石器,再一鏟子又挖出來一些玉器,萬傳倉不敢再挖了,趕緊上報文化站。後考古隊及時趕到,確認這是一座埋在地下5300多年的重要史前文化遺址,這就是著名的凌家灘遺址。從1987年開始,文物部門先後對這片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的遺址,進行了5次大規模考古,目前也才發掘了千分之一,可見其規模之大。

如此巨大的遺址,不僅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還發現了各種大型祭壇、墓地甚至還有包圍紅燒土的「護城河」,遍布整個裕溪河中段北岸,說明凌家灘遺址絕不僅僅是古人群居的小部落,而是一處宏大的文明城邦。它留下來幾個至今未解的謎團,比如說凌家灘有座「巨石陣」,比著名的英國巨石陣還要早了1000多年,可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多被炸毀。被毀之前它們最高能達八九米,5300多年前還是新石器時代,古人是怎麼將如此高大笨重的巨石開採出來,並雕刻成石柱的?目前還仍然無法解釋。

更讓人叫絕的是凌家灘出土的玉器,包括玉人、玉豬、玉龍、玉鷹等等,其技術有多逆天呢?有件國寶級玉人,雙手舉於胸前呈站立姿勢,有對鑽的小孔。就是這個小孔讓一眾專家抓破腦袋都想不明白,古人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小孔不是耳朵上那個,而是位於玉人背部,肉眼不可見,專家用顯微儀器測量,這個小孔直徑僅有0.15毫米,比頭髮絲還細,內部摩擦痕都十分規整、平行,沒有交錯亂痕,圓度誤差在幾百分之一微米以內。我們現代科技要達到這種效果,只有一種方法:雷射打孔!那麼古人到底是用什麼工具打出來這個孔呢?實在無法想像。

另外一件玉器更是出現了神秘圖案,這是件玉龜,由背甲和腹甲組成,肚子裡面還有一塊玉版,上面刻著八角星形圖案。玉龜含玉版,《黃帝出軍訣》中有記載,《周易·繫辭上》又有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洛水出洛書,由神龜背負,那麼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這應該就是流傳幾千年的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是上古傳下來的神秘圖案,蘊含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宇宙魔方"。傳說伏羲得到河圖領悟出五行八卦,蘊含天地萬物發展規律,而大禹得到洛書,成功治理水患後將天下分為九州。

此玉版長11.4釐米,高8.3釐米,兩面共打孔22個,內琢刻八角星紋,有人說它代表星象、曆法,也有人說它就是代表數字起源的數字卦。它似乎就是個很簡單的圭狀紋飾,但細研究下來,又好像蘊含著一套複雜的系統。它採用五進位,將各個線、點、圓互相聯繫起來,千變萬化,很多專家從洛書的角度理解,推理出四方五位、八方九宮、八卦、五行、節氣等,每一套組合都嚴謹契合,包羅宇宙萬象!似乎看出來一些端倪,但又產生更多疑惑,看不破參不透,幾千年傳下來玄妙無窮的寓意圖案,想完全破解幾乎不可能,畢竟其背後真正的解讀方法早已失傳了。

凌家灘遺址還出土了玉鷹,中間太陽輪圖案和蘇美爾文明的國徽非常相像,又增加了一個難以解釋的疑點。現代社會固然高度發達,但史前文化時代的古人,似乎也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生產力低下,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從凌家灘出土的文物可見,早在5300多年前,我們的先祖就已經穿著講究,文化繁榮,更有一些超出我們想像的技術,它仿佛窺見了中華文明的曙光。如今凌家灘考古只進行了一小半,人們期待著,以後能有更多奇蹟被發現。

相關焦點

  • 從「雷射打孔」到河圖洛書,史前遺址這幾件逆天文物,至今難以破解
    在文字產生前中國還有很多璀璨的史前文化,創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奇蹟,也留下來數不清的謎團。史書中描述的上古時期夾雜著很多神話傳說,並不足以當作信史研究資料,但在考古當中發現的一些神秘文物,是否預示著某些傳說是真的呢?
  • 經典記憶|古代的精兵利器與美男計,還有出土的史前文物……
    安徽出土的史前文明器物,到底長相如何?本期經典記憶帶您探尋那些未知的古代文明……蜀漢精銳部隊——連弩士元戎弩也被稱為諸葛連弩,因為這是諸葛亮改進的。根據《魏氏春秋》的記載,元戎弩用鐵來製造箭矢,一支箭矢長八寸,可以一次發射十支箭矢。
  • 史前遺址挖出「龜殼」,內含宇宙之謎,考古家:至今無人參透
    史前遺址挖出「龜殼」1985年,安徽含山縣某一個村莊中,一個村民的母親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的悲傷,但逝去的人是再也無法回來了。村民帶著鋤頭,到村子北部的土崗上挖掘墓穴,沒想到一挖,第一鏟子就帶上來一些石器,再挖竟然帶上來玉器。村民也顧不上悲痛,回家就聯繫了當地的文物局,說自己可能挖到古代的東西了,叫考古人員來看看。
  • 唐朝一遺址出土逆天文物,日本人:奇恥大辱
    但在建國前,大唐的盛世似乎只出現於史書,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文物。直到考古發現了唐三彩,發現了何家村遺寶以及發掘了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批又一批唐朝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是象徵權貴的金銀器,而如今世人再次看到這些文物時就會感受到大唐的盛世與繁榮。
  • 中國挖掘唐朝一遺址,出土了一件逆天文物,日本人:奇恥大辱
    但在建國前,大唐的盛世似乎只出現於史書,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文物。直到考古發現了唐三彩,發現了何家村遺寶以及發掘了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批又一批唐朝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是象徵權貴的金銀器,而如今世人再次看到這些文物時就會感受到大唐的盛世與繁榮。法門寺因為供奉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而被歷代所重視,特別是在唐代被譽為是皇家寺廟。
  • 探秘安徽凌家灘遺址:玉石文化獨樹一幟 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縣城向南約40公裡處的一個幾公裡崗地上,5000多年前孕育了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的凌家灘文化。11日,記者跟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來到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秘長江中下遊巢湖流域迄今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1985年秋天,含山縣長崗村村民在崗地上挖坑葬墳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玉器,便報告給當地文物部門。
  • 這件文物出土後,證實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在很多傳說中,都有關於史前文明,但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在世界上還是一個謎題。在我國的考古中,也有不少關於上古的遺址,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三星堆遺址了,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稀世國寶級文物,不過在世人看來這個遺址還是個千古謎團。
  • 卑南遺址 稀有文物出土
    記者羅紹平/翻攝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臺灣大學合作的卑南史前文化遺址二期挖掘計劃前天結束     史前館與臺大考古隊從1月18日起,在卑南史前遺址進行14天的考古發掘研究與教學計劃,由臺大人類學系教授陳有貝帶著人類學系學生挖掘
  • 三星堆出土「逆天」文物後,至今不敢再挖掘,考古家:無關外星人
    因為先後發現了距今超過五千年的大型遺址,如太湖流域的良渚遺址,遼河流域的紅山遺址以及長江中上遊的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在世人看來,這似乎只是一個與殷商遺址同時期的青銅文化遺址,其實不然,三星堆遺址的歷史非常的久遠,可以追溯到萬年之前。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得從民國時期說起。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井頭山遺址位於寧波餘姚三七市鎮,東距田螺山遺址1.5公裡,2013年因廠房建設勘鑽時發現。經考古勘探進一步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
  • 2001年,考古發現遠古遺址,出土一件文物「飛出」地球
    其中一考古發現最引人注意,這個考古發現便是中國遠古時期的「金沙遺址」。「遠古」這個詞代表的時間段到底是什麼時候呢?一般認為是史前時期,也就是夏代之前,但在考古上,遠古和上古指的不僅是史前時期,而且還指夏商周這三代。2001年,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便是夏商時期的遠古遺址,因而考古家又稱這一遺址為古蜀人的「遠古家園」。
  • 臺北發現疑似史前文化遺址 或為大坌坑文化後代
    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考古學家劉益昌在大龍峒文化園區六藝廣場探坑試掘,初步發現疑似4500年前的陶片。   中新網1月4日電 臺北市大龍峒首度發現可能有史前時代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30日上午,浙江省餘姚市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正式發布。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 內蒙古清水河莊窩坪遺址出土大量仰韶文化文物
    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11日電(記者李澤兵)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對清水河縣莊窩坪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石器和骨器。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次考古累計發掘面積340平方米,包括房址5座、灰坑30餘個。
  • 安徽發現垓下古戰場史前城址 楚霸王曾據城而戰
    多年來,固鎮縣沱河南岸的濠城鎮垓下村歷經多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秦末漢初的文物。當地文物所所長告訴記者,早些年,每當暴雨過後,農民在村莊周圍隨處都能撿到各式各樣的箭鏃等古代兵器!  據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楊立新介紹,目前已發掘出土的銅箭鏃、鐵箭鏃、楚蟻鼻錢等文化遺物,符合秦漢時代特點,因此從考古方面佐證了這一歷史事實。
  • 史前文化之南寶力皋吐遺址
    南寶力皋吐古遺址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幾個史前考古學文化圈的邊緣,是東北地區各大史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敏感區域,對於東北地區考古學文化譜系的研究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南寶力皋吐聚落遺存由多個墓地和遺址組成,它們坐落在南寶力皋吐村西的高地之上,呈西北-東南向一線排列。 2006~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科爾沁博物館、扎魯特旗文管所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11900平方米,清理墓葬395座、灰溝2條、灰坑37座,出土各類陶器、石(玉)器、骨、蚌器等一千五百餘件。2013年,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的逆天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兩千年預言,專家難以解釋
    文/魚蛋7777如果大家認為文物只有一些文物古蹟、書法繪畫等等,那就太簡單了。其實在我國一些遺址中出土的,有很多逆天的文物,至今在考古界都沒有人能解釋原因,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更逆天的是,這隻陶器出土後經測定,居然是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時期。小編讀到這裡真的是有點汗流浹背的感覺,這似乎預示著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至於原因,大家只要聯想一下同一時期其他遺址的文物陶瓷工藝就可以明白了。
  • 江西發現史前遺址怎麼回事?江西發現史前遺址是什麼時候的有何文物
    近日,江西省吉水縣烏江鎮發現一處史前遺址,將江西吉泰盆地的人類活動歷史推前至距今5000年左右。此次發現的遺址地處恩江北岸稻田中央,平面呈方形,高出周圍稻田近5米,邊長約120米。遺址上四周有一圈高約2米的土垣,斷面可見堆築痕跡;遺址外圍有方形環壕,與遺址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遺址裸露地帶,距地表5到10釐米深處,可以看見原生堆積,堆積土緊密,分層明顯,夾雜大量陶片等。專家從採集陶片的特點分析認為,這個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
  • 合川區吊嘴遺址出土大批新石器時代文物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0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謝黎 尹美霖)筆者從重慶合川區文化旅遊委獲悉,合川區吊嘴遺址出土新石器等多個時期的遺存,明晰了合川東城半島地區古代文化面貌,充實了區域內的文化內涵。
  • 寧波餘姚發現史前貝丘遺址 井頭山遺址介紹
    5月30日,井頭山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寧波餘姚舉行。經考古發掘,井頭山遺址距今7800年至8300年之間,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是浙江境內迄今發現的唯一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沿海最早的貝丘遺址,它將寧波地區人文起源的歷史再往前推進了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