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仙居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醉駕撞路燈杆致死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件。
李某醉酒駕駛二輪電動車,撞上了路邊的路燈杆,頭部受傷,送醫院後還是因為搶救無效後死亡。
當時路上還有其他機動車,光線充足,路況良好。
但是李某因為醉酒,直接撞上了路燈導致死亡。
事後,李某家屬將路燈杆所有方及當地鎮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承擔賠償責任。原因是事發路段是縣道,路燈設置沒有經過公路管理部門批准,要求鎮政府承擔60%的責任。
最後,仙居法院判決駁回李某家屬全部訴訟請求。
網友怒批:全世界規則都是由你家制定的!
的確是,醉酒駕車本就是不守規則的行為,卻要反咬一口索要賠償。
世界上總有一種人,總想凌駕於規則之上,一旦受到損失,卻希望拿起另一個規則為自己牟利。
世態炎涼,不外如此。
可是,規則不制定也就罷了,既然已經制定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不遵守規則就別談什麼人情道德。
這世界上,人人都叫囂著自由平等,但往往總會出現喜歡特權的心理。這是人之常情,卻也是人性醜惡。
所謂規則,就是要打破黑暗,讓所有人處在公平的競爭環境裡,收穫自由平等。
不管是生存也好,性命也好,賺錢也罷,追逐利益也行。
因為只有在規則下才能夠彰顯公平,而不至於讓人性醜惡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廟裡有很多和尚,但是廟裡的粥總是沒法分的公平,前面的人總是又濃又稠一大碗,後面的人稀的可以照出人影,甚至不夠分。
後來,寺廟裡的人想到一個辦法,一定要讓每個人拿到的粥都很公平。
如何公平呢?那就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進行分配。畢竟,德高望重意味著這個人在道德上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可是,怪事情發生了,這個人給別人的確是公平的,但是,自己卻要率先盛一大碗,而這一大碗通常都是又濃又稠的。
後來眾人看不慣,換了一個德高望重的僧侶來盛飯,讓他最後盛,以為這樣就不會出問題了。
可是,這人盛飯也有問題。前面的人拿到的飯總是非常稀,後面的人逐漸濃稠,等到他自己的時候,往往是滿滿當當一大碗。
眾人還是不服氣。
寺廟主持沒辦法,只能讓每個人輪流來盛飯,但是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是會存在,並且寺廟當中的僧人竟然開始拉幫結派,當天盛飯人的那一派,總會吃到飯,另外一派的基本吃不到什麼東西。
這一方法,宣告失敗。
有一個木匠聽說了這個故事,跑去寺廟裡解決這個問題,他並不是親自上手盛飯,而是製作了一個自動攪拌的裝置,將米粒和米湯時時刻刻都混勻了。
以後大家不管是誰來盛飯,都是稀稠一致。
這個方法被採用後,寺廟裡再也沒有產生分食不均的問題。
這個故事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封閉的生態環境只靠著某個人來制定規則,或者是依靠所謂的道德、人情、品質等分攤利益,在這個利益與自己相關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公平公正。
每個人都會,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但是如果有了一定的規則之後,儘可能的保證了大家的公平公平,這樣的事情自然不會發生。
盛到碗裡的粥不會因為的時間長短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德高望重而改變。這種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
這就是規則存在的意義。
所以說,道德永遠無法替代規則,在任何稀缺資源面前,人性和道德都無法經受考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完善制度,讓制度對人性的弱點進行約束。
胡適先生有一句話說: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現如今是數據化時代,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幾乎都可以數據化。前不久,支付寶還宣布要接入銀行個人徵信系統,將支付寶所搭建起來的個人徵信與銀行進行互通。
彭宇案過去已經十年了,可是影響深遠,至今還有人在討論。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規則與道德碰撞的時候,我們該信任誰?
規則在很多人眼裡是冷冰冰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規則至少搭建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保證了社會的整體發展。
否則,我們為什麼要規則?
只有保證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這個社會才能穩定的發展,人們才能夠安居樂業。
就拿一些現如今依舊處於戰亂的國家而言,民不聊生的意義在於,即便你有很多錢很多想法,但時時刻刻都會有炮彈落在你頭上,你還能靜下心來考慮自己的想法和賺錢的方式嗎?
所以說,規則是保障所有人權利的存在,它所營造的公平環境保證了每個人能夠在規則之內不斷前進。
否則,在黑暗叢林法則蔓延的時代,每個人食不果腹,還怎麼好好學習、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