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9年度《甘肅藍皮書》成果發布會在蘭州舉行現場。 張婧 攝
中新網蘭州1月8日電 (張婧)甘肅官方8日發布2019年度《甘肅精神文明發展報告》藍皮書披露,近年來,甘肅把治理高價彩禮與脫貧攻堅、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遏制一些地方「高價彩禮」、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等不良習俗的蔓延。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巧玲認為,在甘肅,彩禮往往是由「乾禮」和實物構成,數額在2萬至20萬元不等,個別地方接近30萬元,許多家庭靠正常收入和積蓄已無法承受,往往是「娶一個媳婦就致貧」。
李巧玲分析該省婚嫁彩禮的總體狀況時說,婚嫁彩禮名目日趨繁多,婚嫁彩禮除現金外,上世紀90年代只有「三金」首飾和過年過節的「見面禮」等「規矩」,後來有的地方又增加「24色禮」(菸酒糖茶等24種禮品)「水席禮」(男方支付給女方置辦酒席的費用),甚至還有「蔬菜錢」「離娘錢」「上轎錢」和「謝媒錢」等,這些名目的彩禮少則一兩千元,多則上萬元,有的算下來能達到三五萬元。
甚至還有要求男方買車買樓房,花費更高。李巧玲舉例說,天水市麥積區中灘鎮張白村一村民為兒子娶媳婦,彩禮一次性送了10萬元,第一次見面又給了3萬元,「三金」首飾2萬元,「四色禮」2萬元,過三個節日又給了1萬元,另外給女方家親屬發紅包等,總花費高達20.5萬元。
對此,甘肅各地近年來因地制宜,發揮民眾自治作用,規範婚介行為,破除陳舊落後的婚姻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使高價彩禮問題得到初步控制,呈現總體「限高」、總體「走低」、初步遏制的態勢。
李巧玲梳理該省在治理高價彩禮上取得的成效,甘肅境內慶陽、平涼、定西、臨夏等多市州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和家庭觀,一些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少收彩禮、不收彩禮、婚事簡辦等觀念越來越多地被當地農民所接受。
李巧玲表示,目前,甘肅農村普遍成立紅白理事會。尤其是金昌市永昌縣、張掖市臨澤縣、慶陽市鎮原縣、定西市岷縣等地,凡遇上村民有婚喪嫁娶事宜,該理事會就主動上門服務。以平涼市為例,截至2018年8月,該市組建紅白理事會964個,佔全市行政村和社區總數的63%。
定西市岷縣建成村級紅白理事會359個,組織創評文明岷縣系列活動,挖掘移風易俗孝老愛親、婚喪事簡辦現金典型38例,樹立「零彩禮」典型7個。武威將婚嫁彩禮「限高」作為治理工作突破口,明確規定縣域內婚嫁彩禮、禮金、酒宴的最高限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