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出臺招商引資、城鄉環境綜合提升、社會事業建設、拆遷回購、安置房建設等6項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圍繞高質量發展精準打出「組合拳」。
作為吳中區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轉型升級的主陣地,近年來,吳中開發區不斷探索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根本之策,著力從思想深處解決認識問題,主動破除與新時代新使命不相適應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動開發區6項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見效、開花結果。」吳中區委常委、吳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顧玉琪說。回顧25年來發展經歷,吳中開發區走出了一條「開拓創新、甘於奉獻、團結進取」精神為強大動力的改革創新之路,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但對標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開發區在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社會民生建設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出,就是要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定力,著力解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
正視短板,是近一步解放思想的前提,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舉。此次吳中開發區重磅推出的每一項「行動計劃」,均包括總體目標、工作要求、工作措施等內容,並列出重點任務分解表,按年度細化重點任務完成進度,明確責任單位,讓這一「必然之舉」的落實和監督有了具體抓手。
作為吳中開發區經濟工作「一號工程」,招商引資始終也是區域產業轉型的關鍵環節。根據計劃,未來三年,吳中開發區將全面打造智能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以及檢驗檢測、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3+3」產業體系。並以「產業精準招商+專業隊伍招商+園區資本招商」的方式,推進存量做大做強、增量鏈式集聚。增量上,將主要空間資源、政策資源等綜合要素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傾斜,引入一批上市企業、總部企業和高成長企業。存量上,將加強產業轉型,逐步淘汰落後產業,騰出低效空間,實施「退二優二」,培育一批主導產業項目做強做優,著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緊牽招商「牛鼻子」,追求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更要集聚資源和政策,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質量。吳中開發區決策層清晰認識到,只有堅持產業發展與社會事業同步推進,才能有足夠的「砝碼」提升區域競爭力。在6項「三年行動計劃」中,社會事業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提升、拆遷回購、安置房建設等民生事業計劃佔據四席,反映出吳中開發區以實際行動回應百姓期待的決心。
以社會事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為例,吳中開發區明確從教育、衛生健康、文體、旅遊、養老五個具體方向做出部署,體現出頗多亮點。比如,積極探索創新辦學模式,擬建一所包括幼兒園、小學及初中的高品質學校,通過3-5年打造成吳中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加快推進太湖新城三甲醫院的合作洽談和建設;依託旺山、東林渡等建設一批特色「文化+」小鎮;到2020年底實現各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或老年活動室100%全覆蓋等,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吳中開發區將在現有「5+3」板塊基礎上,全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提升、拆遷回購等三年行動計劃,既要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又要著力提升城市形態、品質和承載能力,加快構築「一核一圈一廊一區」的產業和城市空間布局。
此次6項「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也凸顯了吳中開發區運用系統化思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這樣一套「組合拳」,彼此相互聯繫、互相影響,協同推進區域競爭力的重塑和城市品質提升。以拆遷回購和安置房建設兩項計劃為例,既為突破發展空間限制尋方向,又為全面改善居住生產環境、保障民生鋪基石,兩項規劃協調為城鎮化健康發展開出「良方」。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也是行動計劃出成果、出成效的關鍵。」顧玉琪說。根據開發區幹部素質提升工程意見,吳中開發區未來將常態化實施幹部培養「青藍」工程、幹部教育「補鈣」工程、幹部監督「清廉」工程「三大工程」,為推動「爭當全區高質量發展領跑者,躋身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的目標實現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高子媛 盛 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