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2021-01-08 唄媽美學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01布置清雅的環境,擺一桌子酒菜。

清明節,請為逝去的先祖親人準備一席之地。支一張小桌子,放一束雅致的鮮花。可以是白百合、康乃馨、黃白菊花、梔子花、白玫瑰、勿忘我、水晶草。顏色以黃、白色的花為主,可以搭配一點粉、紫色的花,看起顏色溫暖卻又不會跳脫誇張。不要用香氣過於濃鬱和大紅大橙的花。花的色彩可以傳達情感,花束可以寄託思念之情。做一桌逝者生前最喜歡的飯菜,肉蛋雞鴨魚,湯酒和水果放兩邊,杯碗筷擺好朝向大門的方向。今年無法帶著飯菜上山祭拜,就在家裡做一場清明的儀式,不忘先祖,表達自己的孝心。

02手持三根香,虔誠地邀請祖先。

清明節的儀式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燒香請先靈回家。香氣繚繞,直達上天。燒香類似於捎信,檀香可以寧靜安神淨化磁場,在世的後人以此告慰祖先香火不斷,後繼有人。請祖先貴在虔誠,一家之主手持三根香面向大門,向祖先稟告今年情況特殊,無法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希望祖先可以借著清明節的日子,回家看看子孫後代的親人。借著這個特別的日子,訴說思念的心聲,也讓每個家庭成員記得曾經和我們一起生活過或流著相同血脈的親人,記住他們美好的品質和對家庭的貢獻。歡迎收藏本文。

03放清幽的音樂,讓內心歸於平靜。

生活總有起伏,世事難料變化萬千。親人的離開,對我們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情。清明節的儀式,是我們對逝去的親人最親切的慰問和致敬。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地生活,撫養和教育後代,傳承祖先的文化和財富。放上一段清雅的音樂,撫平曾經內心的悲傷,也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獨立。清明節給我們的意義,便是借著一個農曆的節氣,表達一份感激之情。一炷香,叩首之間,將家庭文化代代傳承。這是我們堅守在世界上最好的理由,清明的文化符號,早已根植入中國人的骨髓中,無論孩童老人,還是青壯遊子,都不應忘記對我們有重要意義的人。相關文章,點此閱讀:無花無酒過清明,今年的清明節怎麼過?

喜歡我們,請多一次點讚,多一次轉發

相關焦點

  • 中元節鬼節如何祭拜祖先?——來雲墓園:祭拜祖先·悼念親人
    雲墓園 雲墓園平臺是為追思和紀念已故親友,在網上舉行雲祭拜儀式活動的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為逝去的親人建立紀念館,記錄逝世生前重大人生事跡,雲存儲逝者生前的相冊、視頻、藝術和文字作品等數碼資料。以往人們在清明、中元等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前往墓地祭拜祖宗,而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很繁忙負擔沉重,回鄉拜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而以雲祭拜的方式可以幫助人們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
  • 清明節回老家農村祭拜祖先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節日之一,清明節是用來祭拜逝去的先人的節日,在我國農村,這樣的節日老百姓非常重視,老百姓們總各種方式懷念逝去的親人,清明節是對故去的人的一種思念和精神寄託。今年的祭拜先人方式與往年不同,在農村老百姓在清明節這一天會以自己的方式對先人進行祭拜,在我國大多數農村都以燒冥幣和一種用白紙做成的紙製衣服為主要祭拜物,寓意給先人送錢花,一年一度給先人做新衣服,在北方的農村是要把紙做的衣服掛在墳頭上,然後在墳前把冥幣燒掉來寄託對親人的思念。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政府發出通知,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燒冥幣。
  • 清明節,我們為何要祭奠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這一天,要跟素未謀面的親人叩頭,燒紙,祭拜,總感覺是一件繁瑣又麻煩的事情。親人們多已經離世許多年,為何還要大費周折去搞一堆繁雜的祭祀儀式?亡靈們就會通過這座橋,來到人間看他們的親人們。在世的親人會在家中,或者去墓地紀念逝去的親人,擺上逝者的照片,給逝者獻上一束萬壽菊,做上幾個菜帶給他們。
  • 清明節上墳,已逝去的親人到底能否收到你的思念?
    中國清明節的傳統就是祭拜祖先,傳統活動為掃墓。在中國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所以這樣的行為已成為了中國人習俗,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所謂的祭祖,就是給已去世的人上墳,那麼死去的人真的的能收到你所燒的東西嗎?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關於清明節踏青之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裡。
  • 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明天就是2020年的清明節,你有什麼話想對逝去親人說的嗎?下面小編整理了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 一首寫清明節祭拜的古詩,看似諷刺祭拜者,實際寫一種生活態度
    清明節的時候,祭祀祖先是我們古典文化的傳統。我們古代傳統相對於逝去的人,對於祖先向來有著深切的思念之情。清明節的時候祭拜先祖,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祈求能夠保佑家運綿長,給子孫後代帶來祝福。這是祭祀的題中之義。
  • 清明節祭祖,如何最能利益往生的親人
    人們會在當天前往祖先和亡者的墳墓或骨灰塔祭拜和打掃,同時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孔子與佛陀雖分別住在中國和印度,但兩者卻生存於同一個時代。孝道是兩者為促進社會和諧,共同提倡的教義。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的融入華人社會體系,以致每個華人了知自己在清明節所應盡的義務,每年過清明節的傳統不曾間斷。清明節雖始於對亡者的祭拜和供養,生者也在亡者的墳前提出請求和感激亡者對生者所給予的祝福與保佑。
  • 清明節祝福語問候簡訊圖片大全 清明節詩詞句子朋友圈祭拜指南
    清明節祝福語問候簡訊圖片大全 清明節詩詞句子朋友圈祭拜指南時間:2019-04-06 11: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祝福語問候簡訊圖片大全 清明節詩詞句子朋友圈祭拜指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馬上就要來了,在清明節假期內,全球華人都會進行祭拜祖先活動
  • 清明節祭拜,老人年輕人觀念大不同
    90後趁著清明長假好好休息,心中祭拜就好。代表人物:大良林浩,20歲  在廣州求學的林浩,今年已經20歲了,今年清明節,他並沒有回順德祭拜祖先。「每年清明節基本都是一樣,都像任務,」林浩說著,「其實清明節表達哀思,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可以有很多方式,何必跟著大家一起人擠人的去山上拜祭呢?」  「也不是不重視這種傳統節日,只是太單調了,其實像我很多同學說起清明節的時候,就會問放假準備去哪裡玩,」林浩說,「其實時代在變,清明節的習俗也應該改改了,可以嘗試用新的方式去祭拜,比如網上祭拜。」
  • 清明節 | 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到我們的祖先呢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清明上墳祭拜的風俗,這個風俗習慣是我們大家出於對祖先的懷念和追思。如果大家有條件可以回家的,應該高高興興地和家人一起上墳祭拜祖先。雖然在佛經中並沒有描述清明要上墳,大家對於超度亡者都不陌生,平時有親人過世了,我們第一時間就希望做法事或念佛誦經超度亡者,這說明我們大家對逝者都是尊重的,特別是大家的祖墳,都是親人在世生活過的象徵。
  • 老外過節大肆採購,還學中國人「祭拜祖先」?
    它是清明節、中元節等中國節日不可缺少的貨幣。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許多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外來文化傳遍了世界每個國家,如聖誕節、狂歡節等,但我們仍然沒有忘記祖先留下的傳統節日,比如中國的清明節和中元節。在節日裡,我們祭拜祖先,祈求祝福。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祈願以外,大家還會燒一些紙幣,供另外一個世界的家人使用,而燒掉的這個紙幣就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冥幣」。
  • 清明節如何「祭祖」?做不到這一點的人,是來蹭假期的!
    曾仕強教授說:「清明節那天你去祭拜祖先,你就清明了,因為你跟祖先連線了。」清明節如何「祭祖」?做不到這一點的人,是來蹭假的!01 祭祀不忘本「祭祀」這個詞百科裡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史記·禮書》中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我們看歷史劇中,古人有很多祭祀日子,祭祀儀式也辦得十分重大。
  • 清明將至,懷念逝去的親人,老祖宗留下的「三不做」,不妨看看
    清明將至,懷念逝去的親人,老祖宗留下的「三不做」,不妨看看我們國家十分注重禮儀,所以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時候的很多傳統一直流傳至今,祭祀祖先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在我國祭祀的時間有很多,除了先祖的祭日外,一年當中還有四個可以祭祀的時間,它們分別是春節、清明、重陽還有中元四大節日。但在這四個節日中最重要的祭祀時間就是清明節了。
  • 清明節習俗之墳標
    家和親人,對中國人來說是無比重要的,每年過年,中國人不遠萬裡,也要回家與親人團聚。而還有一些特殊的親人,他們在家鄉,卻不在家裡,在清明這個節日裡,我們會更加的想念他們。其實說到清明,我最先想到的並不是逝去的親人們,而是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倒不是說我不想念逝去的親人們,而是我對他們的想念,不單單只在清明這個日子。
  • 清明是如何從一個節氣 變成祭拜祖先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它最初的內涵實際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聯繫?它與宗教有什麼聯繫?今天,筆者就帶您走進清明節,走進那個淚雨濛濛的節日!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民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祭祀祖先並掃墓,表達對祖先的紀念。不光漢族,還有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同樣也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的主題。但是,你知道麼,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節氣!
  • 清明節,黑龍江科技大學下雪了!這是在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深切哀思吧
    又到了一年清明節,我們的黑龍江科技大學也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場雨和雪。不得不說,這種天氣跟清明節更配呢。在這個生活節奏比較快的世界裡,無論我們多麼浮躁,腳步有多急,都不會忘記去祭拜先祖。清明,是傳統,更是一種傳承。明明是清明節,卻看到好多人都再曬照片!
  • 清明是如何從一個節氣,變成祭拜祖先的「清明節」呢
    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它最初的內涵實際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聯繫?它與宗教有什麼聯繫? 今天,筆者就帶您走進清明節,走進那個淚雨濛濛的節日!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民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祭祀祖先並掃墓,表達對祖先的紀念。 不光漢族,還有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同樣也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的主題。 但是,你知道麼,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節氣!
  • 清明節上墳祭奠祖先要注意什麼!
    在這美好的春天,我們給祖先掃墓,緬懷、感恩逝去的祖先、先人,清明掃墓,就是對祖先行孝道。中國能薪火相傳千年不斷,正是因為中國人「慎終追遠」。清明節看似只是一個節日,其實卻飽含了中國人對祖宗、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崇敬之情、感恩之情以及傳承祖先精神等綜合而複雜的情感。正是因為我們對祖先、對先人的這種情感,中國雖古卻能傳承至今;中國人雖多,卻能團結在一起。
  • 請不要墳前哭完警局哭,提倡綠色祭拜,文明祭拜
    從古至今,清明節都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的重大節日,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從祭祀方式,祭拜禮節、祭品都有著對應的傳統和說法。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因我們民族對於逝者有著入土為安的說法故大多採取土葬方式,又因我國民間有風水氣運等迷信流傳,土葬地多為山林密集,人煙較少的山區或農村周邊,不僅浪費大量土地,破壞森林植被,而且在清明掃墓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救援。國人相信祖先和親人在逝去後依然需要香火金錢,希望祖先和親人在靈魂棲息的世界富貴安寧,而上香、燒紙錢也逐漸成為清明懷念逝者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