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波
此國面積不如香港大,有20多種漢語方言,曾禁止在公眾場所講方言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逐漸加大。尤其是我們的母語,漢語,屬於我們獨特的古老文化,更是以迅猛的速度發展,不過不要以為只有我國說著漢語,還有一個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漢語普通話,而且擁有著20多種漢語方言,甚至在政府的支持下,學校專門開設了學習漢語的課程,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只有719.1平方公裡,還不如香港大,與香港都是有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這麼強盛的國家竟然如此推崇漢語,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新加坡這個國家華人佔總人口的74.2%,這是除了我國之外唯一一個華人佔比最高的國家。其實是因為早在晚清時期,國家不太穩定,不少南方沿海的華人外出尋找出路,所以就有不少人來到了新加坡尋找生機,在這一時期,他們對於生存的渴望,並且憑著勤奮的精神很快就在新加坡定居了下來,現在新加坡的大多數炎黃子孫就是從那時候發展來的。
而當時的那些華人來自我國的各個地方,所以所說的語言雖然是漢語,但是多少也有點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方言,後來發現竟然有20多種方言。大家想想,在我們國家有那麼多的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獨特的交流方式,據統計,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方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省不同市的人們交流起來有時還成問題呢,所以可見這來自不同地方的20多種方言多麼不利於當時的華人交流。
但是在後來的二戰時期有了這麼一個契機讓他們堅定了說普通話的決心,由於日本在新加坡大肆欺凌華人,讓他們認識到要團結在一起,所以就必須先統一漢語文化,所以那時大家就開始說普通話了。為此當時的政府親自出面號召華人統一講普通話,甚至禁止在公共場所說漢語方言,違者可能受到處罰。
都說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光從它的四種官方語言就能看出來。雖然因為歷史原因馬來語成為了他們的國語,但是很少人說馬來語,反倒是不少人說英語和漢語,所以這也導致了在新加坡英語和漢語成為了主流。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我國一致的簡體漢字,在二戰後的一段時間內還曾短暫的擁有過自己的漢字簡化系統,由於種種原因,還是回歸了正統。英文是新加坡的官方文字,政府機關的公函通常是英語為主,民間多用漢字。
尤其是在近幾年,由於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提高,還有我國對於漢語的宣傳,新加坡的的不少地方流行起來了漢語。還有我國著名的孔子學院,已在多個地方和國家盛行,甚至還有不少關於漢語比賽的節目,著實掀起了一股學漢語之風,這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流行,更是一種文化的流行。
本文由胖波侃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大家一起看歷史故事,漲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