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讀者的印象中,明朝皇帝大概是名聲最弱的一個皇帝群體了。都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明朝皇帝卻被整體打扮成了壞姑娘。在不少讀者印象中,朱元璋是「嚴苛+嗜殺」、朱棣是「篡位+好戰」,都沒有落下多少能夠讓人產生親近感的好名聲。明朝皇帝的風評在這兩祖啞火之後,就更難有人能扛起為他們博名聲的大梁了。
隨後的仁宗、宣宗和孝宗雖然都是負面極少的靠譜皇帝,但是都非常缺少成為康乾那種流量型皇帝的炒作素材。他們作為明史素材庫裡一直鮮少有人問津的存在,連一個給歷史熱搜榜掛尾的機會都很少有過。反倒是打獵皇帝正統、懼內皇帝成化、胡鬧皇帝正德、懶人皇帝嘉靖、木匠皇帝天啟,屢屢被作為皇帝群體的負面典型介紹給讀者,愈加給人造成明朝沒有好皇帝的閱讀印象。
實際上,明朝同樣不乏有作為好皇帝,即使是壞皇帝的時代也同樣有閃耀歷史的亮點,比如成化犁庭、收復河套、應州大捷、嘉靖中興等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明朝的壞皇帝時代。而要想從明史讀物中讀到這些史事,最好的選擇就是去讀明朝的通史類讀物,通常只有讀這樣的書才更能領略一代王朝的真正底色。
下面為大家盤點幾本豆瓣上高評分的明朝通史讀物,看看最受讀者喜歡、最令讀者受益的明朝通史作品都有哪些。
(1)《明史講義》 作者:孟森 豆瓣評分:9.0
孟森是清末民國時期的重量級歷史學家,他是明清斷代史研究的開創者,《明史講義》是由20世紀30年代初他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編成,整部書對明朝各個時期(包括南明)的史實進行了高度概括,對明朝歷代皇帝的朝局與作為進行了客觀、獨到的品評。
而且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有著濃厚的國學氣息,「夫善政在於養民,養民在於寬賦」、「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這些都是孟先生書中隨處可見的語句。所以,對於既愛好歷史、又愛好國學的讀者來說,這部《明史講義》是不容錯過的必讀書。
(2)《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當年明月 豆瓣評分:8.6~9.0
當年明月在當年單靠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從2007天至2013年連續七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頂峰時以版稅年入1000萬高居榜單第四位,由此可見這本通俗明朝通史讀本是多麼令讀者喜愛。
《明朝那些事兒》整部書共分成九本出版,合計頁數多達2400頁,幾乎是目前涵蓋面最廣的明史作品了,也幾乎能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閱讀樂趣。相比於《明史講義》濃濃的國學範,這部《明朝那些事兒》則是濃濃的草根範,是一部能讓讀者增長史識和愉悅體驗的必讀佳作。
(3)《劍橋中國明代史》 作者:牟復禮、崔瑞德 豆瓣評分:8.5
《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分上下兩卷出版,是由國外研究明代歷史的專家執筆寫成,牟復禮、崔瑞德是兩位國外專家的漢名,他們在編寫中廣泛汲取了中外特別是西方對於明史的研究成功。
所以中國人讀這部明史作品很容易獲得一種不一樣的閱讀體驗,不論是行文的風格、對事件的分析、對人物的評述乃至是宏觀概說,都能帶給中國讀者一種全新的歷史觀感。如果想跳出中國看明朝歷史,這部書無疑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明朝三百年》 作者:吳晗 豆瓣評分:7.5
《明朝三百年》也叫做《大明王朝三百年》,公認是明史研究最權威、最經典之作,書的作者是有「太史公」之稱的史學泰鬥吳晗。這本書以豐富翔實的史料、生動形象的文筆,深刻揭示了明代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社會發展脈絡,被譽為「讀懂明史第一書」。
這本書不同於《明朝那些事兒》、《劍橋中國明代史》那樣講究篇幅,也不同於《明史講義》文言精煉的寫史風範,他以經世致用的治史思想凝練地解讀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深度剖析大明王朝興衰背後的歷史邏輯。比如,書中寫海瑞時說「像海瑞這種愛護人民,一切為老百姓著想,不怕封建官僚勢力,不要錢,不怕死的清官,在靠剝削人民存在的封建社會裡,又怎麼能站得住腳,做得成什麼事業呢!」寥寥數語,便將清官難以有作為的歷史邏輯,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最新出版的這本書為了區別舊版,將書名定為《大明王朝三百年》,書中匯集了吳晗先生多部關於明史研究的作品及文章,並在舊版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和整理,更完美地將大師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目前,這本書的活動促銷價僅售19.8元,點擊下方橫條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