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彈
這個春節大家基本都在自我隔離。賀歲檔電影全線下架,僅存的一部賀歲片就是囧媽了。且不談電影本身如何,前幾日的一頓騷操作也是開了電影業界的先河。小馬現在來梳理一下:
11月7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發布公告稱,擬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囧媽》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通過這筆交易歡喜傳媒將會提前獲得不少於6億元的保底收益。
公告裡的重點為:
1. 保底總票房為24億人名幣
2.保底方即橫店影業需要支付6億元給歡喜傳媒作為收益
3.在超出保底票房部分,歡喜傳媒和橫店影業以35%/65%分成
4. 此外,橫店影業將投入1.5億元用於影片的宣發
我們來解讀一下一般的電影票房分成方式:
假設電影最終票房為24億元
首先需要支付3.3%特別營業稅 和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金額可分帳票房
扣去3%的發行代理費
電影院線提留57%可分帳票房,剩餘資金供電影製片方/發行方分配
如果根據上述百分比,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票房分成:
歡喜傳媒可分得8.7億元,與6億的保底收益去對比,好像有點高?
但是如果我們去閱讀公告,就會發現還有幾個假設需要修改:
1. 宣發發行代理費應該為1.6億元
2. 電影院和院線提留我們也改成65%
改動了假設後,我們得到如下票房分成計算表:
得出歡喜傳媒可分得6.2億元,和橫店影業需要支付的6億元保底收益相符。
第二彈
當然了,故事還沒有完結。歡喜傳媒眼看保底協議無法完成,趕緊到合約裡去找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條款),疫情、戰爭等爆發一般都會被列在這個條款當中,因此這個保底協議得以終止。但是,徐崢導演一轉身迅速另尋出路。
根據新聞報導:「1月24日,歡喜傳媒公告稱終止保底協議,與字節跳動合作。大年初一可以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及歡喜首映中任意一款App中免費觀看《囧媽》全片。
此外歡喜傳媒還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歡歡喜喜與北京字節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訂立合作協議,歡歡喜喜及字節跳動將於在線視頻相關的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字節跳動將向歡歡喜喜最少支付6.3億元作為代價。」
一方面,歡喜傳媒把自己的預期保底收益賺了回來,字節跳動則是得到了不少好評,旗下的APP下載量也都紛紛增長,宅在家裡無事可做的小夥伴們高高興興地在線看電影;另一邊卻有人非常不高興了——浙江省電影行業的「2萬餘名從業人員」對這個新的模式表示「堅決予以譴責」。
雖說院線宣發的前期費用也是影視公司支付的,但畢竟此次「模式創新」直接截斷了院線後期賺錢的可能性,因此院線跑出來抗議也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如果說此次直接免費做線上能夠打破傳統模式,開創一個新的模式還為時過早,說到底,以後還有沒有字節跳動這樣的大佬來買單也是難以預期——對於字節跳動來說,這次硬扛的6.3億,如果單純按照CPC去計算廣告費回報肯定是涼涼,不過從用戶口碑以及後期的輻射效應來看如何估算回報,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對於觀影的你我他來說,不管《囧媽》背後的利益相關方如何爭議,大家畢竟還是嘗到了甜頭,所以咱們就安靜地做好吃瓜群眾吧。
END
各種模型搭建方法會在我們的估值建模課程-標準班中進行介紹,需要了解課程的同學可以添加下方海報中課程顧問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