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熱爐兩側爐牆施工流程:
(1)兩側爐牆使用耐火材料包括:粘土耐火磚、高鋁磚、輕質保溫磚、錨固磚、低水泥耐火澆注料、耐火纖維板等。
(2)在爐體底部,從中心線向兩邊放砌築輔助線到爐殼的距離。清除爐殼上的油汙、鏽漬,將纖維板貼靠在爐殼上,然後放線砌築輕質保溫磚;
砌築輕質保溫磚時,上下兩層應採用錯縫砌築,砌體表面要求平整,與纖維板接觸的位置要緊密壓實。
輕質保溫磚的砌築,應按設計要求預留膨脹縫,一般在10~20mm。
(3)爐牆砌築完成後,澆注料施工前,應先標記好叫澆注料施工的膨脹縫位置,然後在爐牆砌體上敷設一層防水薄膜,防止澆注料施工時,向耐火磚砌體中滲水。
在膨脹縫處砌築n1粘土耐火磚,防止爐內熱量通過膨脹縫溢出。
(4)當敷設纖維板、砌築輕質保溫磚時,遇到開孔處、錨固磚等,應按設計要求預留出開孔尺寸位置,以便於耐火澆注料與錨固磚的施工和接縫嚴密。
安裝錨固磚前,應先在錨固磚與爐殼之間敷設纖維毯,再進行錨固磚與澆注料的施工。
(5)砌築兩側爐牆下的耐火磚基墩,按設計要求從中心線到兩側畫出基墩邊線,使用n1粘土耐火磚與輕質保溫磚緊靠砌築,高度按設計要求確定。
施工時,在下三層找平,要保證基墩頂面施工平整。將模具在鋼模板上固定好,進行澆注料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預留出膨脹縫位置。爐牆支模應以側牆邊線為基準,採用膨脹縫分段,間隔支模。澆注料施工完成後,再進行錨固件吊掛安裝,最後再進行支模澆注料澆築。
2.進出口端爐牆施工流程:
進出口端爐牆下部的砌築與兩側爐牆相似,先敷設纖維板,再砌築輕質保溫磚。
輕質保溫磚砌體應在中間部位預留出三道膨脹縫。然後進行粘土耐火磚的砌築,同樣按設計要求預留出一道膨脹縫的位置。
在進行澆注料施工前,應按要求在澆注料膨脹縫中心位置立砌粘土耐火磚。粘土耐火磚砌體應作防水薄膜處理,以防止澆注料施工時,水分滲入砌築,而影響澆築質量。
進出口端牆上部使用澆注料施工,爐膛為斜面,頂部是180度的半圓,爐外下部為斜直角,上部是直形牆面。
3.爐牆燒嘴及各人孔的施工流程:
施工前,應將燒嘴和個人孔的所有預留位置,進行支模固定。
焊接好錨固件,檢修孔、觀察門、觀火孔、測溫孔、電視孔、雷射孔等位置的耐火磚砌體尺寸,應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準確預留砌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