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志願者與學生互動交流。 徐雪 攝
中新網蘭州5月26日電 (記者 徐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李家山小學的豆增蘭,為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準備了朗誦節目,這幾天經過了來自西北師範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輔導後,豆增蘭進步很大,也變得更加自信了。
積石山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總人口26萬人,有1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51.9%,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為了改變家裡的貧困現狀,青壯年農民外出進城打工成為常態,農村大部分為婦女、兒童、老人。
豆增蘭是一名留守兒童,她喜歡讀書學習,尤其偏愛語文,「想長大後,走出大山,去上大學。」
來自西北師範大學的丁澤漳是一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大學的3年時間裡,他隨志願團隊去過多次甘肅省的貧困地區,幫助留守兒童學習知識和普通話。
丁澤漳告訴中新網記者,這裡的孩子十分純真,儘管他們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但他們都很渴望到大山外面看看,學習也很認真刻苦。
李家山小學六年級的白勝萍喜歡唱歌,她為志願者們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國》,清脆的歌聲贏得了陣陣掌聲。在學校的鼓勵下,白勝萍外出打工的父親將和她一起表演,這種親子的時光對她來說極為珍貴,每天都在不斷地練習。
「90後」老師王紅燕大學畢業後在李家山小學工作了已有3年時間,「第一次出遠門就是上大學的時候,報考了山東的學校,剛開始不會說普通話,感到有些自卑。」
王紅燕回到了家鄉後,就堅持用普通話上課,她認為這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今年,由甘肅省婦聯、西北師範大學、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多次在積石山縣開展了「小手拉大手講好普通話」推普脫貧系列活動,志願者們與學生和家長開展了面對面教學、溝通和交流。
甘肅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鄧小娟說,在全省脫貧攻堅進程中,講好普通話是我們與他人溝通,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方式。甘肅省婦聯、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為東鄉縣、積石山縣9770戶家庭購買了價值96萬元的故事機,幫助孩子和家長學好普通話。活動開展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庭參與其中,並切身感受到講好普通話給大家生活帶來的變化,農村婦女普通話交流能力明顯提升,學說普通話的氛圍日益濃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