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上海博物館是我國收藏古代文物珍品最多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其館藏的清三代瓷器,既多且精,對於愛好古瓷器收藏的收藏家們而言,無疑是必須前往打卡的地方。這一篇展示的均為清代官窯瓷器珍品,不少瓷器屬於御用瓷,也就是所謂御窯的範疇,文物價值和經濟價值極高。上圖為清乾隆官窯琺瑯彩龍鳳呈祥紋雙聯瓶。
這種瓶又叫合巹瓶,一般是婚禮上使用的。合巹(讀緊),是古代婚禮上最重要的一環,始於周代。《禮記·昏義》記載:"夫婦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注》酳(讀印),漱也。酳之言演也,安也。《嵆含·伉儷詩》:挹用合巹酳,受以連理盤。
古人用一種叫做「苦葫蘆」的匏瓜破成兩半,夫妻二人各飲用其中一盞,表示同甘共苦,合為一體。到了宋代,這種儀式變成了後世流行的交杯酒。
宋人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娶婦》一篇中寫到:"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喝完交杯酒,這個杯子還得扔到床底下,如果一正一反,就是大吉之兆。
這個交杯酒的杯子到底是什麼樣子,今人不得而知。但從古代酒器的發展歷史來看,這種杯子多數是耳杯,也就是漢晉時期流行的羽觴。其材質,應該是漆木製或者金屬所制。否則,按照宋人的習俗扔到床底下,多數要摔得粉碎,也就看不出吉兇了。
上圖這件青花瓷器,應該稱作青花纏枝蓮八寶紋盉,這是清代乾隆官窯仿青銅器造型所制,也是一種酒器。它的作用,一般是用來往酒裡摻水。以降低酒的濃度。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清三代官窯,首重雍正,次為乾隆。究其原因,首先是雍正時期為時最短,僅有十幾年。而康熙一朝六十一年,乾隆一朝六十年,物以稀為貴。
其次,康熙時期,清朝剛剛建國,立足未穩,康熙皇帝在位時又經歷了三藩之亂,國家未能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康熙帝駕崩,留給雍正皇帝的可謂一個爛攤子。而雍正皇帝的治國能力,應該是極強的。雍正一朝,大清國力強勁,有了錢自然可以生產高檔次的瓷器藝術品。
到了乾隆朝,滿清國力達到頂峰,所以,雍正時期還屬於極為珍罕地琺瑯彩,一下子多了起來。圖為乾隆琺瑯彩花鳥瓶。瓶上的鳥似乎是鵪鶉。取歲歲平安之意。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清代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晚期,最初的顏料和畫師都是進口的。著名的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就是康熙時期進到宮廷繪畫的。但目前坊間所見的郎世寧款的琺瑯彩瓷器,均為新仿品。並且,市面上基本上看不到清康熙、雍正二朝的琺瑯彩瓷器真品。當時每一件琺瑯彩瓷器,都被皇室記錄在案,有活計檔可查,連年羹堯大將軍這樣的重臣,雍正皇帝也僅僅賞賜了一件半件琺瑯彩。
郎世寧本是義大利米蘭人,康熙五十四年才來到中國傳教。康熙琺瑯彩多為色地琺瑯彩,圖案多為花卉。到了雍正時期才開始流行白地琺瑯彩。目前館藏文物中,並未見到郎世寧款的琺瑯彩瓷器。琺瑯彩的畫家,清宮記載有王原祁、蔣廷錫、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圖為乾隆時期的琺瑯彩高士瓶。值得注意的是,琺瑯彩瓷器一般均無大器。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上海博物館是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外,收藏清三代琺瑯彩瓷器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除了鎮館壓軸的琺瑯彩以外,清代官窯瓷器還有不少珍貴品種。圖為清雍正款的胭脂紅蓋碗,這種紅非常勻淨,不類於郎紅的那種鮮豔之牛血紅,屬於雍正時期新燒的品種。由於仿製難度大,後仿品都很難再達到雍正朝那種色澤均勻的效果。
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是,當時的官窯把燒成的次品全部砸碎了,只留下沒有瑕疵的上等品進獻給皇帝。目前,尚未見到能仿得一模一樣的此類高仿品。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相比而言,這種皇帝專用的明黃釉,從明宣德開始就生產,弘治時期達到頂峰。清三代這種純粹的黃色,變成了皇帝和皇后,皇太后專用的品種。
這種明黃色,又稱雞油黃。它是採用氧化鐵成分礦物在720-820度左右的低溫燒成的。低溫黃釉燒成難度低,技術幾百年來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所以目前而言,景德鎮所仿明清黃釉,技術水平很高。如果沒有多年多明清黃釉研究的經驗,一般專家學者很難快速鑑別出新燒的高仿品。圖為上海博物館藏的清雍正雞油黃杯和杯託。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圖為上海博物館藏乾隆粉彩百鹿尊。這種器型非常大,屬於重器。光緒時期有同類仿品,幾乎可以亂真。但如果拿乾隆朝和光緒朝的百鹿尊對比,就能看出區別來。手上沒有光緒朝百鹿尊的圖片,所以再次就不能詳細講解了。
光緒瓷器在清晚期屬於佼佼者。慈谿太后當政時期,清朝迴光返照,出現了少有的中興氣象,史稱「同光中興」。因此,應該對慈谿太后做一個新的歷史評價。所以,光緒瓷器在清晚期中是最佳的,其品質不低,因多仿康熙朝瓷器。市面上把光緒瓷器多稱為「小康」,以和康熙之「老康」對應。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青花礬紅海水龍紋大盤,是雍正一朝的傑作,此類大盤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價格極高,早就過了千萬級別。但真心相論,清代瓷器是商品,宋元明三朝的官窯才是藏品。目前在中國古董市場上,僅僅是因為國家法律的限制,只有清代瓷器可作為傳世文物供給個人收藏。所以清代瓷器價格居高不下。
對於新入門的收藏者而言,不建議接盤清三代官窯。它的價格早已炒得過高。偏離了其投資空間,變成了投機的項目。而目前市場上尚未熱捧的宋元明三朝古瓷,其投資和收藏價值均比清代瓷器要高得多。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熟悉真知堂的朋友都知道,真知堂很少推介清代瓷器。清代瓷器,如果是晚清、民國時期的民窯,說實話藝術價值不高,市場存貨量不低。各地文物商店,都有大把的這類瓷器。
此類瓷器基本上可歸屬於舊貨而非文物,因此也就不會被市場監管。但這類民俗舊貨,越往後走,其收藏價值越低。收藏家們一旦入了門,就會目光盯著高精新,看不上這些老破殘了。所以,建議新入行的收藏愛好者,儘量少碰這些老普殘。基本上瓷器有殘破,價值跌了九成以上。所以真正的藏家往往不會願意接盤這些殘器。圖為清雍正三陽開泰釉石榴尊。
瓷器鑑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玩瓷器,首先要培養自己的美感。很多國寶幫的朋友,其實差就差在了審美上。他們分不清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真品和贗品之間細微一線的差距,更是無法辨識,才花錢收了一堆新仿的工藝品。所以,玩收藏,先不急於下手買買買。先把功課做好,沒有親眼看過一百件(含真品大圖)本朝瓷器,就不要砸錢去買。特別是清代官窯瓷器,真知堂基本上不碰。其原因無他,目前景德鎮高仿把所有館藏清代瓷器都仿遍了,學像了。如果不是有確切可信的傳承記錄,所謂清代官窯基本上無漏可撿。聽人勸,吃飽飯。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