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文/王心怡
接連兩個暑期,《鎮魂》和《陳情令》的爆火,讓耽改劇成了風口。
從2019年開始,近60部耽改劇集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耽美小說和漫畫被宣布影視化,資本蜂擁而至,經紀公司也加入戰局,隨之頭部耽美改編的話題愈炒愈烈。
熱潮之後的第一輪質檢在2020年第一季度降臨,三部耽改作品輪番轟炸,試圖繼續吸附耽改紅利,可惜的是,耽美粉和觀眾並不買帳。
最早上線的《熱血同行》改編自漫畫《豔勢番》,並請來「流量體」易烊千璽和黃子韜;《鬢邊不是海棠紅》改編自水如天兒的同名耽美小說,「話題製造機」於正坐鎮,「大叔團」黃曉明、尹正走進耽改;《成化十四年》也是同名耽美小說影視化的產物……
▲ 《鬢邊不是海棠紅》劇照
但爆款是可遇不可求。以上三部播出後,無論在熱度、造星、口碑、播放量等方面,三部劇總有幾個方面稍有遜色,並都被同段其它劇集給「碾壓」。
其中一部作品搶戲的「BG線」(指男女感情向)更是惹怒了大批耽美粉。
儘管耽改劇與非耽小說、漫畫等影視化一樣,也有不少原著粉作為受眾基礎,但是相比之下,耽改劇的圈層壁壘似乎更加明顯和牢固。還原程度、改編尺度、選角契合度等等都是粉絲關注的焦點。當心中的「白月光」們紛紛開始被影視化,耽美作品、耽改劇的受眾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作品呈現呢?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採樣調查了十餘位耽改劇的核心受眾,從他們的角度為製作方揭開耽改劇能制勝的秘籍所在。
《鬢邊》何處取勝?《成化》慘敗在哪?
毋庸置疑,耽改劇的主要受眾是女性觀眾。
根據云合數據統計的百度指數顯示,《鎮魂》女性觀眾佔比最低也為78%,呈現相似佔比情況的還有《陳情令》;《熱血同行》女性用戶比例在6成以上;而《鬢邊不是海棠紅》播至現在,女性用戶佔比則高達87%,相似女性用戶高佔比的還有《成化十四年》。而其中,又以20——29歲年齡層觀眾為主要群體。
從數據上看,耽改劇的受眾與大多數女性向劇集的受眾並沒有太大不同。但是改編自耽美作品的耽改劇,更多的是用「男男cp」或兄弟情,瞄準的其中之一是「腐女」市場。或許觀眾群的固定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面對著爆款與默默無聞,「魔改」與還原的爭議,耽改劇受眾的偏好和口味也值得探討。
首先,十餘位耽改劇核心受眾統一表示,兄弟情可以,女主大可不必。事實上,不論看劇的觀眾是否事先看過原著,帶著耽改劇的標籤,就意味著主線必須是雙男主,女性角色自可以有,推動推動劇情發展,增添額外的色彩即可,與男主的感情線則大可不必。
比如,《成化十四年》因為影視化之後,女性角色朵兒拉出現過早,戲份多,且與男主之一的唐泛隱隱有了感情線而被不少原著粉吐槽。採訪對象二霞告訴壹娛觀察,她關注了很多電視劇博主,一般一起嗑劇,但他們中有很多人看了幾集《成化十四年》之後選擇了棄劇,「有很多人看《成化十四年》是衝著耽美去的,但是改編過後,有很多原著粉就很生氣。」
▲ 《成化十四年》劇照
當然,也存在「要耽美不要耽改」的觀眾,但對於耽改的原因,絕大多數也表示理解,小魚表示:「耽美小說很多會被改的亂七八糟,受不了。但是要影視化、上線也沒辦法呀。」
實際上,也有觀眾並不是耽美作品的擁躉,她們只是單純看劇,可是當一個劇帶著「耽改」的標籤,總會讓人先入為主的認為「雙男主、兄弟情」的設定。因此,女主、BG線就更顯得「不得人心」。
其次,演員的好演技、「兄弟倆」的cp感、劇情的合理且緊湊等都是必不可少。在與耽改劇的核心觀眾交談中,不論是否看過原著,不少人都對《鬢邊不是海棠紅》評價頗高,原因則在於演員們水準之上的演技,以及僅在劇中角色之間暗暗撒出的糖。
事實上,43歲的黃曉明和34歲的尹正來演耽改劇,年紀、「油膩」的印象在開始還是勸退了不少人,畢竟黃曉明所飾演的程鳳臺在原著中才22歲,而對尹正飾演的商細蕊的描述則是「跟個姑娘似的嬌嬌柔柔弱不禁風」。
然而在調查中,不少觀眾紛紛表示「演技彌補了這一切」。而其中「關於京劇元素、高質量的服化道也很吸引人。」
儘管「大叔」來演「兄弟情」,但是有人嗑到了糖,有人嗑到了兄弟情,相同的是這一次並未上升到真人。
▲ 《鬢邊不是海棠紅》劇照
CP感體現在各種方面,調查中也有觀眾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耽改劇是雙男主,有時候就會出現撕番的情況,這要我們如何相信他們的默契和感情,他們又如何能演出cp感?」
而在大部分觀眾看來「沒有女主,兩個男主可以不談戀愛,但是必須發糖,原著裡的名場面必須有,服化道過關,顏值符合原著,我認為就是好的耽改劇。」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耽美作品開始影視化進程,「腐女」心中的不少作品也在名單中,對於適合影視化和希望影視化的作品,她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動「我」白月光的底線:不要BG線
自耽改劇紅利乍現,耽改劇常有,但同時爆款仍不常有。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有19部左右的耽改劇上線,而2019年更是有殺青、開機、備案或已售出版權的耽改項目近60部。耽改劇「來勢洶洶」。
《鎮魂》《陳情令》的爆火從某種程度上似乎仍在印證頭部IP的「威力」。隨後,耽美界的「扛把子」們,《鳳於九天》《殺破狼》《默讀》《撒野》《天官賜福》《六爻》……都被不少影視公司列入了影視化改編名單。除了頭部作品外,一些「小而美」的作品也成為開發的對象。
耀客出品的《鳳於九天》於去年8月宣布開機,雖小說原作者不知該劇開機,主演陣容至今也未公布,可見出品方的內心急切;改編自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的《皓衣行》也官宣了兩位「當紅小生」陳飛宇、羅雲熙,並將於4月開機;另外一部備受期待的《撒野》由工夫真言操刀,演員陣容的猜測也一直闖進熱搜榜;除此之外,慈文傳媒拿下《殺破狼》,芒果TV招商會上宣布《六爻》影視化,網傳中匯影視與鋒芒文化(《上癮》的編劇柴雞蛋創辦)攜手漫畫《19天》的影視版……
伴隨著影視化數量的增長、多種量級的作品被開發、越來越多影視公司的入局,耽改劇呈現出類型逐漸多元的態勢,各種「兄弟情」輪番上演,時間和地點毫無限制,從現代到古代,甚至是全新的世界觀。
諸如《鬢邊不是海棠紅》這樣將故事時間拉回到民國的作品,被不少網友戲稱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兄弟情」,有《19天》這樣的「校園兄弟情」,有《六爻》這樣的「修真兄弟情」,也有《末日曙光》這樣末日喪屍題材的兄弟情,即使是歷史也有如《成化十四年》的「大明兄弟情」……
雖然類型多元讓作品能收割除耽美作品受眾外更多的劇集用戶,但在一位資深腐女、不少耽美作品和耽改劇追捧者看來,爆款仍然更容易出現在頭部IP的影視化中。「熱門IP本身已具有深厚的原著粉基礎,像《魔道祖師》一樣。雖然影視化改編絕大多數會受到原著粉的吐槽,但是也存在大量的情況——原著粉一邊看,一邊罵。」從某種程度上,這也為劇集貢獻了熱度、討論度和播放量。
▲ 《魔道祖師》動畫劇照
在調查中,不少人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為耽美作品的資深愛好者,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已經開始紛紛宣布影視化。有一些耽美作品原著的尺度並不算小,因此對於這些原著粉來說,她們已經想到影視化過程中改編之大。
而原本像《成化十四年》這樣被稱為「清水文」的小說,在一些人眼中被認為是容易改編的作品,在她們看來,原著「輕感情」,以推理、故事情節見長,實則在影視化過程中不用增加女性角色,不用過多地權衡原著中的雙男主感情線尺度,更多地還原原著、高質量的完成故事情節即可。但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成化十四年》似乎犯了大忌。
越來越多的耽改劇出現似乎已成為趨勢,對此,不同的受訪者也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有人並不接受自己喜歡的作品被影視化改編,「就想好好的看耽美小說、聽廣播劇,讓它在圈子裡獨自美麗,在大眾接受之前,愛的人愛它就好了」。也有人持接受不了就不看的態度,「我其實是原著黨,像《鎮魂》的劇我就沒看。接受不了我就不看,能接受的自然就喜歡了。」
抽樣調查中,有人對壹娛觀察感概:「腐女有時候要求很多,很難滿足;但某種程度上腐女的『錢』又十分好掙。」去年暑假《陳情令》粉絲的「瘋狂氪金」正說明了這點。
雖說耽改劇的受眾遠遠不止腐女或耽美愛好者,但從某種程度上,她們卻是貢獻口碑、播放量等的重要群體,弄清她們的口味十分重要。對於她們來說,或許演技、劇情、服化道也是考量的重要一環,但是不要BG線卻是絕大多數耽美粉不能退縮的「底線」。
以上採訪,二霞、小魚等皆為網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