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7月16日,楊凌示範區管委會舉行了一場座談會。楊凌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李靖,楊凌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蔣展宏,楊凌示範區副秘書長馬文華、楊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正強、楊陵示範區金融監管局局長崔漢濤、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原秘書長楊再平、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湯東林等金融界專家共同參加了座談會,探討農業科技與金融合作的創新模式。
圖為楊凌示範區管委會副秘書長馬文華。
馬文華介紹:楊凌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在這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在此設立。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陸續在楊凌布設了10家農科教單位,成為我國重要的農科教資源聚集地。199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農業高新區。2018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楊凌示範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覆》精神,按照「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建設「三區三高地」。即到2025年把楊凌示範區建設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範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的目標,奮力打造示範區升級版。
圖為楊凌示範區金融監管局局長崔漢濤。
崔漢濤從楊凌目前金融機構情況設置和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專家們進行深入探討。他表示,楊凌目前還在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機構,優化金融生態體系,科技成果轉化,尤其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對於如何加大金融創新,還在不斷探索「農業+科技+金融」的新模式。
圖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原秘書長楊再平。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原秘書長楊再平指出,楊凌區僅24萬人口,不能單從規模體量出發,走一般開發區發展的路子,而要從承擔國家使命的重要性來看楊凌示範區。楊凌示範區應依託農林大學,以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發展為中心,追求高質量的發展和優而強的道路。要重點抓好農業科技研發孵化的轉化,要集聚全球農業專家、農業企業家、風險投資家,營造金融生態環境,把農林大學的人才優勢、成果優勢吸收轉化為金融資本,形成農業高科技,金融聚集區。
圖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湯東林。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湯東林提出應跳出行政化的傳統思維,跳出傳統金融思維,重新研究制定一個有前瞻性世界眼光引領性的綜合金融改革發展規劃。他表示,要積極幫助示範區引進有先進管理經驗和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參與楊凌示範區的金融改革,打造楊凌金融博覽會、農科金融博覽會、科技金融博覽會等吸引世界的目光,把世界級人流、物流、技術流引進到楊凌來。
西安民間金融協會會長,西安銀行原董事長王西省。
西安民間金融協會會長、西安銀行原董事長王西省談到,協會發揮橋梁作用,建好路鋪好橋,把世界一流的投行,世界一流的會計師,世界一流的律師,世界一流的評信機構把楊凌農業示範區建設為為全球化金融生態圈。
楊凌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李靖希望西安民間金融協會繼續發揮牽線搭橋勾通聯繫作用,在與各位專家就楊凌示範區的金融規劃和金融創新深入探討,悉心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們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覆》,深刻理解批覆的精神,在楊凌農業示範區新技術產業創新的同時,抓好金融創新,構建適合示範區自身特色的金融機制和服務體系,在做精做強上下功夫。李靖書記要求示範區各方面予以全力配合和全面支持,做好金融與農科合作的中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