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進階之路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5年時間,會發生什麼?走進廣東汽車、電子、家電等各行業的車間,循著機械轉動的聲響,可以找到答案:工業機器人的普及。2014年被業內稱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元年,而今工業機器人這顆「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廣東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此前廣東出現「用工荒」,市場的變化讓各方敏銳覺察,各地政策支持機器換人快速鋪開,傳統數控、機械企業轉型機器人,依託龐大的製造業市場,廣東機器人產業從無到有,形成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但必須正視的是,廣東機器人與國外高端機器人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核心零部件和軟體方面。不久前,《廣東省培育智慧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臺,提出要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到2025年,智慧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廣東機器人產業仍充滿活力,本土企業深耕應用市場的同時,也正潛心研發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向「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發起挑戰,搶奪中高端市場。「目前世界機器人都在攻克柔性技術,廣東依託龐大的應用市場,有機會誕生超大機器人企業。」廣東省機器人協會會長任玉桐說。

  創新突圍

  企業從瀕臨倒閉到

  攻下核心零部件專利

  當「用工荒」問題出現時,機器代人受到關注;製造業轉型升級,工業機器人同樣是繞不開的坎。工業機器人市場長期被國外的「四大家族」(庫卡、發那科、ABB、安川)佔據,起步相對較晚的廣東機器人企業如何突圍成長?

  從業多年,最讓廣州長仁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振祺驕傲的,是掛在牆上的減速機專利發明。然而為研發這一核心零部件,公司卻差點倒閉。

  早些年,姚振祺的機械廠研究機器人時發現「卡脖子」問題:減速機。減速機是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長期以來被外國機器人公司所壟斷。要麼高價進口,要麼自主研發,「總要創新突破,不然一直被『卡脖子』。」姚振祺選擇後者。

  但研發從一開始就很艱難,減速機電線、零件多,尤其是偏心軸、擺線片等特別複雜,幾乎不可能仿照。「但要發展機器人,就肯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姚振祺組建起兩個團隊,分別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兩個團隊輪流幹,經常到晚上2點多。」

  終於在3年後,2015年團隊掌握減速機原理和核心技術,時間來到產品製作的關鍵一年。但他已將積累的數千萬元全部投入研發,並在研發關鍵期停了原有業務,企業瀕臨倒閉。

  恰在此時,廣州市相關部門調研發現長仁能生產減速機,馬上予以支持,長仁得以繼續研發,最終成功解決減速機技術細節問題。2019年,長仁拿下RV行星擺線空心減速機專利,突破減速器這一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

  長仁從無到有的8年曲折歷程,正是廣東工業機器人成長、突圍的縮影。2014年前後,全省出現「用工荒」,而此時機器人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面對這樣的「內憂外患」,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等地迅速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機器換人」成為製造業升級的頂層設計。

  在這樣的火熱氛圍裡,廣東機器人發展元年開啟。從核心零部件,到機器人本體、集成應用,機器人產業鏈上湧現大量廣東企業。

  比如,以工具機數控系統為主業的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最早從2007年開始開發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JSK系列工業機器人,逐個攻克機器人關鍵部件,而今包括控制驅動、電機、機器人本體等,都已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突圍中嘗到科技創新的「甜頭」。此前拓斯達主營直角坐標機械手,但控制器、伺服馬達被國外壟斷,價格昂貴,於是將所有研發力量投入攻堅。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仍記得當時的突圍場景,到2015年研發出成本只需1000多元的五軸機械手,搶佔被國外企業佔領的市場,國外產品也開始降價,「這個過程很難,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資源,但只有做了才能突圍。」

  「廣東機器人企業務實,不會迷信、恐懼機器人四大家族,這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特點。」任玉桐指出。

  縱觀廣東機器人產業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面對國外技術壟斷,廣東本土機器人企業憑著一股韌勁,堅持研發創新,最終走出一條機器人產業的特色突圍之路。

  市場突破

  自主製造的機器人

  迅速在市場鋪開

  記者走訪中,每一位受訪對象幾乎都提及,「廣東相比其他區域和國外,發展機器人產業最大的優勢是應用市場」。

  走進位於東莞大朗鎮的伯朗特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現場隨處可見機器人揮動機械臂調試,運動發出的聲響迴蕩。「這邊原來是倉庫,改裝成車間做機器人。」伯朗特機器人董事長尹榮造介紹。

  車間在鐵皮屋頂的遮蓋下顯得有些昏暗,部分牆體脫落露出磚塊,眼前的一切一時很難與高端機器人聯繫在一起,而事實上,每年有大量機器人從這車間生產出來。廠房一旁,正在新建一棟2.5萬平米的嶄新生產大樓。

  伯朗特公開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銷售機器人5137臺,在國產機器人銷量上領先,而據當時省工信委數據,2018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1萬臺。到2019年,伯朗特機器人銷量增至6793臺,全年營收超5.2億元。

  巨大的出貨量,得益於伯朗特的價格優勢,最便宜的六軸機器人僅2.8萬多元。尹榮造介紹,支撐這一價格優勢的是供應鏈和商業模式,伯朗特建立3級應用商模式,各應用商可申請授信額度,另外開放的供應鏈模式也最大程度控制機器人零部件成本。

  對伯朗特這樣的發展模式,有完全迥異的評價,但不能否認,伯朗特就像機器人市場上的一條鯰魚。「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先佔領廣闊的中低端市場,只有先讓所有製造業企業都能用得起機器人,機器人產業才能壯大。」尹榮造說。

  對廣東機器人應用市場的看好,是尹榮造自信的來源,也是廣東機器人產業充滿活力的源泉。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汽車、電子、家電、陶瓷、五金等製造業行業體量龐大,貼近市場、了解企業需求,廣東自主製造的機器人迅速在市場鋪開,這是產業加快發展的關鍵。

  近些年,廣東持續實施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不斷完善工業機器人保費補貼政策,推進「機器人進集群」,電子信息、食品飲料、醫藥、陶瓷建材、金屬製品等行業中,機器人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在2011年,廣東機器人企業數量僅95家,從2014年開始,機器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至2018年已達1610家。

  同時,廣東製造業巨頭也紛紛入局機器人,美的收購國際機器人巨頭庫卡,格力發展智能裝備,攻堅伺服電機、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同時,國外機器人「四大家族」也都在廣東布局,一時間廣東機器人市場風雲際會。

  目前廣東已發展成國內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和生產基地,也初步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和應用,從研發、設計到檢測的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廣東充滿活力的機器人產業正走向集群化發展。

  全球競爭

  基於產業鏈協同創新

  越來越多企業攜手合作

  廣東機器人產業發展仍在路上。《行動計劃》明確指出,當前廣東機器人產業總體上仍處於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並且面臨核心零部件多依賴進口,品牌龍頭企業欠缺等問題。

  千頭萬緒,如何破局?一批廣東機器人企業正積極作為和布局。

  在廣東天機機器人有限公司乾淨的生產車間,機器人整齊劃一地運動著,測試數據在電腦端收集。董事長陳曦介紹,產品目前已經成功進入富士康、蘋果等知名企業,它們原本只使用「四大家族」產品。

  高端機器人市場長期被「四大家族」壟斷,後發企業難以進入。面對這樣的困局,2017年,長盈精密與日本安川合資成立天機,以合資的方式「曲線」進入高端市場。

  「『四大家族』壟斷高端市場的關鍵是供應鏈,合資後可共享供應鏈。」陳曦說,「通過這樣的合作,能學習到先進的生產和品質管理體系。」但天機並不滿足於「借船出海」,目前團隊也正在自主研發控制系統以及視覺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以期掌握核心技術,進入更高端市場。

  但廣東機器人產業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其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機、控制器、驅動器等,當前在精度、速度、負重等要求較高的領域,國產零部件和機器人與國外仍有差距。

  不過目前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開始攜手合作,開展基於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長仁機器人在控制器上選擇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固高自主研發的控制器很不錯,特別是在碼垛行業的應用已經趕上國外企業,但還需要更多應用場景去試錯、完善。」姚振祺說,長仁與固高合作後,近年來持續提供大量工業機器人應用數據用於做控制器測試和迭代,「經過產業鏈合作創新,幫助一點點完善代碼和技術,國產控制技術也越來越成熟。」

  目前,廣東也已建立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聚集機器人企業,實現集群式發展。同時,包括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機器人檢測和評定中心、國家工業機器人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也為核心技術研發、積累創造基礎。

  另外,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工業機器人銷量也遠未達到爆炸式發展。「機器人產業還有個問題是智能化、柔性化技術未攻克,制約了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任玉桐說,現在隨著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與工業機器人結合後真正實現智能、柔性、輕量,可適應各種應用場景,屆時機器人就將在所有工廠鋪開,「廣東很有機會,因為這裡有最龐大的應用市場。」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李鳳祥

  實習生 張彤雲

  ■智庫觀察

  應用領域非常發達 自主創新需要支持

  發展至今,再談機器人,勢必不能局限在「機器換人」的簡單邏輯中,也不能囿於相對完整產業鏈的自滿中,更應著眼機器人如何賦能製造業,以及機器人產業本身的變革。

  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相比於其他區域和「四大家族」企業,廣東機器人集成應用領域非常發達,但在上遊的核心零部件、軟體研發上仍相對較弱。

  廣東機器人產業走向高質量集群發展必然面臨核心零部件問題。但談核心零部件時,我們認為也有兩方面可以考量,一方面,當前廣東偏向應用,長三角等地偏向研發,站在全國角度看,如果外省率先突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問題,國內形成產業鏈閉環,廣東是否可以只集中精力做大做強應用領域。另一方面,如果廣東要突破核心零部件技術等,則需更關注核心零部件研發企業。

  核心零部件突破技術難度高,需要較長時間;研發過程中也需要持續投入,而目前很多企業做研發不盈利,只能靠其他業務板塊反哺研發,很可能會出現資金困難。周期長、盈利差,或許需要更多政策上、金融上的支持。

  企業研發出自主核心零部件後,還需在應用中不斷迭代。走訪中不少企業、專家反映,國產核心零部件進入部分領域仍會遇到壁壘,如何幫其進入更多應用場景去沉澱技術,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行動指南

  《廣東省培育智慧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

  1.智慧機器人是先進位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廣東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生態。

  2.到2025年,智慧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智慧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形成一批智慧機器人深度應用場景,智慧機器人高端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3.五大重點任務:聚焦科技創新、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優勢企業、深入示範推廣、強化支撐體系。

  4.八大重點工程:機器人減速器工程、機器人控制器工程、機器人伺服系統工程、機器人集成應用工程、無人機工程、無人船工程、服務機器人工程、智能提升工程。

相關焦點

  • 背靠大市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業如何做大做強?
    走進廣東汽車、電子、家電等各行業的車間,循著機械轉動的聲響,可以找到答案:工業機器人的普及。2014年被業內稱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元年,而今工業機器人這顆「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廣東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 機器人產業春天來臨,西部國際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展振翅高飛
    機器人產業春天來臨,西部國際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展振翅高飛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第十四屆西部國際工業自動化組委會 2013-08-15
  • 到深圳市工業展館看機器人展去!去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工業總產值達...
    5月29日,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在深圳市民中心工業展覽館舉辦《2019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儀式暨深圳市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系列活動。與此同時,「深圳市機器人成果展」在深圳市工業展覽館正式開展,並成為常設展區向市民開放。
  • 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開加快佛山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專題...
    按照市委組織部《關於進一步深化領導幹部上講臺工作的通知》要求,11月19日上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開加快佛山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專題報告會,會議由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梅同志作專題報告。局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全體幹部職工、政企共建南海南新無紡布有限公司黨支部共70多人參加了會議。
  • 機器人工業設計:創新創意引領產業優化
    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將於7月25日-28日在河北保定火熱進行,機器人工業設計大賽作為其中賽項,將圍繞六種機器人平臺進行工業設計。選手將根據要求進行機器人產品的外觀及系統設計,並完成產品加工製造、裝配、調試,編寫相關設計、製造文檔以及商業推廣等任務,全方位展現在機器人工業設計上的綜合實力。
  • 工業機器人的上遊核心零部件產業分析
    工業機器人的上遊核心零部件產業分析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04-27 08:20:00 當前,我國製造業正迎來高端製造的關鍵轉型期,工業機器人對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 全國每5臺機器人,就有1臺佛山造!機器人產業如何發展?大咖這樣說……
    今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智『匯』佛山——博士和博士後人才交流對接會」在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舉行。 作為博士後創新創業成功的典型代表,廣東匯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博士分享了其在佛山進行博士後研究和創新創業的寶貴經歷和經驗。他表示,佛山市極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和創新政策舉措、堅實產業和創新產業基礎、廣闊的發展前景,都將成為廣大博士和博士後青年人才取得創新創業成功的強有力的保障。
  • 廣東中行融資融智服務千家智慧機器人企業
    廣東中行副行長馮伯仲介紹:「今天的智能貸平臺活動為智慧機器人和智能裝備企業量身打造,中國銀行將全力助推我省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據了解,本次活動是推動《服務方案》落地的第十場活動。
  • 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成立大會暨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召開
    導讀7月8日,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成立大會暨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在東莞會展國際酒店勝利召開,來自東莞、深圳、廣州、佛山、惠州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80餘人圍繞「機器人產業政策、市場營銷、技術趨勢」和「智能製造與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 2020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
    導讀:2020年12月11日,以"智能互聯 助力大灣區發展"為主題的2020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論壇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深圳自動化學會、深圳市工業自動化行業協會、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承辦。論壇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聚集國內機器人領域頂尖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機器人技術,助力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 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訪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但這個80後江西小夥,卻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的一匹「黑馬」——他白手起家,用10年時間,將企業帶上了深交所創業板。他就是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吳豐禮,江西瑞昌人。2001年,從部隊退伍的他,進入東莞一家外資企業從事銷售工作。這份工作讓他對市場很敏感。2007年,吳豐禮意識到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享用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終結,實現自動化將是企業存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 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東莞舉行
    央廣網廣州12月5日消息(記者周羽)12月2日-12月4日,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東莞舉行。本屆智博會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參展企業300多家。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姚德洪在開幕當天的致辭中表示,廣東高度重視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網絡強省和數字經濟強省,大力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為製造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 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東莞開幕
    12月2日上午,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華南)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展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東莞的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本屆智博會以「定製你的智能工廠」為主題,定位為國內外高端先進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其零部件主題的專業年展,聚焦先進位造業領域,深度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企業,促進本土企業不斷開展智能製造升級,提升東莞產業集約發展水平,推動東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加快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 智能製造產業、機器人產業園
    同時,江蘇、上海、廣東、洛陽等一些省市相繼成立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13年4月,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另外,骨幹企業的研發經費逐年提升,重點企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已超過5%。如,湖北力帝工具機、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深圳精密達、上海派芬自動控制技術和深圳正弦電氣的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比重均達8%以上。
  • 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與趨勢
    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一樣,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一、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 工業機器人是最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數位化裝備,技術附加值很高,應用範圍很廣,作為先進位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外專家預測,機器人產業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大型高技術產業。
  • 智造新動能產業新高地 長三角機器人博覽城永久性開業
    餘姚市委常委鄭傳統、餘姚市副市長薛曉偉等政府領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家良,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長三角機器人博覽城董事長鍾國苗,長三角機器人博覽城總經理、廣東森域裝備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飛以及百餘家機器人企業高管和媒體出席此次活動,濟濟一堂,見證長三角機器人博覽城的重要時刻。
  • 廣東佛山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先進位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
    5年來,佛山多次召開民營企業家千人大會,在廣東率先推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表彰「大城工匠」「脊梁企業」「大城企業家」,「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些舉措在提振企業家信心的同時,也加速傳統製造業轉型、先進位造業崛起。
  • 洛陽機器人——探訪洛陽機器人產業
    近年來,老工業基地洛陽市的機器人產業快速崛起,已呈集群發展態勢,成為全省唯一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生產基地。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在洛陽洛調研時都對洛陽機器人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寄予厚望。洛陽機器人產業現狀如何?其發展有何獨特優勢?還需要解決哪些瓶頸難題?對全省創新創業發展有什麼啟發……本報今起推出「探訪洛陽機器人產業系列報導」,一一進行解析,以饗讀者。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談製造業: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29.1%羊城晚報:「十三五」期間,作為製造業大省的廣東在製造業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塗高坤: 2016年-2019年,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由3.13萬億元增至3.25萬億元,年均增長6.2%。
  • 長袖善舞 打造機器人產業高地
    安徽日報訊 9月27日,位於蕪湖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繁忙,一臺臺機器人不時揮舞著「手臂」,在接受測試後裝運交付客戶。「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將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電、航空、機器人、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等產業,這無疑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埃夫特機器人總工程師肖永強興奮地告訴記者。在自貿試驗區這個舞臺上如何迎接挑戰,創新發展?肖永強信心十足地說,還是靠自主創新。